异常分娩题库1-1-8
问题:
[单选,A1型题]属于骨盆狭窄的径线是()
A.髂棘间径24cm
B.骶耻外径19cm
C.骨盆入口前后径10cm
D.坐骨棘间径10cm
E.坐骨结节间径7.5cm,出口后矢状径8cm
髂棘间径正常为22~26cm,故A不属于骨盆狭窄范围,A不选。
骶耻外径小于18cm为扁平骨盆,B不正确。
坐骨棘间径,正常值平均≥10cm,D不正确。
当坐骨结节间径8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及检查骶尾关节活动度,估计骨盆出口平面的狭窄程度,若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为骨盆出口平面狭窄,E选项两者之和为15.5cm,故不选。
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cm,故C正确。
问题:
[单选,A1型题]初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停滞是指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超过()
A.1小时
B.1小时30分
C.2小时
D.2小时30分
E.3小时
活跃期停滞指进入活跃期之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
故C正确。
问题:
[单选,A1型题]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宫口开大5cm,无头盆不称,最恰当的处理应是()
A.镇静剂
B.缩宫素静滴
C.人工破膜后静滴缩宫素
D.等待产程自然进展
E.剖宫产
首先应寻找原因,检查有无头盆不称与胎位异常,阴道检查了解宫颈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情况。
若发现有头盆不称,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若判断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应采取加强宫缩的措施。
宫口扩张≥3cm、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
缩宫素静脉滴注:适用于协调性宫缩乏力、宫口扩张3cm、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者。
故选C。
/ 网球吧
问题:
[单选,A1型题]发生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时的一般处理不包括()
A.预防感染
B.排空膀胱
C.补充能量
D.静脉注射地西泮
E.纠正酸中毒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一般处理:消除紧张情绪,鼓励多进食,注意养分和水分的补充。
伴有酸中毒应补充5%的碳酸氢钠。
排空膀胱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破膜12小时以上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故选D。
问题:
[单选,A1型题]关于肩后位难产的正确处理是()
A.剖宫产
B.矫正胎位
C.续待产
D.观察产程
E.内倒转术
肩后位难产应尽早行剖宫产术,故本题选A。
问题:
[单选,A1型题]处理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首选措施应是()
A.静脉补充能量
B.温肥皂水灌肠
C.行人工破膜
D.肌内注射哌替啶
E.静脉滴注缩宫素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时可使强镇静剂,如哌替啶肌内注射,使孕妇充分休息后可恢复协调性宫缩。
故本题选D。
问题:
[单选,A1型题]初产妇,26岁。
妊娠39周。
分娩过程中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
产科检查:下腹部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律,宫口停止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停止。
诊断为“高张性宫缩乏力”。
下列处理错误的是()
A.处理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恢复正常节律及其极性
B.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
C.给予强镇静剂
D.经上述处理未能得到纠正者,均应行剖宫产术
E.若不协调宫缩已被控制,但宫缩仍弱,可静脉滴注缩宫素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恢复正常节律性及其极性。
故A正确,不选;给予强镇静剂哌替啶100mg,吗啡10~15mg肌注或地西泮10mg静脉推注,使产妇充分休息,醒后不协调性宫缩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宫缩。
故排除C。
在宫缩恢复之前严禁应用缩宫剂。
故B错误,选B。
若经上述处理,不协调性宫缩未能得到纠正,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或伴有头盆不称,均应行剖宫产术。
故排除D。
若不协调性宫缩已被控制,但宫缩仍弱时,可用协调性宫缩乏力时加强宫缩的各种方法。
如宫缩素滴入。
故排除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