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解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长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部分编排:第一部分主要教学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部分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的学习。

学情分析: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

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活动,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和估计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共6课时
1.四边形的认识1课时。

2.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及练习十七1课时。

3.周长的认识及练习十八1课时。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课时。

第1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例1,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2.通过找、涂、分、围的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观念,形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美,陶冶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

养成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2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及练习十七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页例2,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等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建立长方形、正方形的空间观念,形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与正方形。

教学过程:
边和角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它有4个直角。

最后,教师指出,我们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叫边。

三、动手实践,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
1.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用钉子板来分别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好吗?看谁围的图形最美!
2.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做一做”第2题)
用一张纸先折出一个长方形,再用这个长方形折一个正方形。

3.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做一做”第1题)
请你在方格纸上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四、引领提升
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下面来考考大家!
五、课堂小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课后请同学们找找。

六、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长方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在图中画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练习十七)
第3课时周长的认识及练习十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3,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建立周长的观念,形成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美。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桌说说手中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你们有办法求出一些图形的周长吗?
出示例3。

四人一小组,合作求周长。

每组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平面图形(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树叶)。

1.四人一组小声讨论:哪一个图形的周长最容易知道?
2.比赛求周长:现在我们来比赛,看哪一组最先求出你们认为最容易知道的那个图形的周长。

3.学生汇报。

你们求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得到的?
4.测量树叶的周长。

在这些图形和物品中,哪一个的周长最难得到?(树叶)你们有办法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吗?有什么办法呢?四人一组合作测量。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沿着边缘围,线要先拉直后测量等等)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能和大家交流吗?
2.你能举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
五、变式练习
现在用180米的彩带,把这个图案围一圈后,还剩下多少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练习十八)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例4,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2.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5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例5,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计算。

2.能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周长最短”问题,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解决生活中“周长最短”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周长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7~88页练习十九第1、2、5、6、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2、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的价值,并解决相关周长最短问题,以便在实际运用中使所用材料最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练习课,强化学生感悟数学的使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能正确比较周长的大小,区分怎样操作才能使周长最短。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练习十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