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托管运营的好处

托管运营的好处

托管运营在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改革中的
重要作用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状况
x省建成投产的污水处理厂都具共同特点;资金来源于国债世行贷款、日贷和政府或企业自筹外国政府赠款、BOT 这些途径。

建设业主方:多为城建、环保、水务、各地国营供排水公司及投资公司。

而运营管理模式大体可分三种:一是由国营供排水公司经营管理:云南省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由国营供排水公司在运营;二是特许经营权转让:曲靖和瑞丽2座污水处理厂被TOT形式收购形式,东川和石林2座以BOT方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三是托管运营;
在全国范围内,污水厂的运行都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致使云南许多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存在难以避免的弊端。

1、环保部门难以监管
因为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云南污水处理厂的隶属关系较为复杂的局面。

(分别隶属于城建局、水务局、环保局等政府职能部门)。

这些职能部门和污水处理厂要么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要么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在这种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不运行、半运行、偷排、漏排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而负责监管的环保局,对此往往无能为力,难以发挥监管作用。

以云南为例,至今尚未有一起因污水处
理厂不运行或排放不达标而被当地环保部门查处的案例。

2、运营缺乏独立自主权
在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背景下,许多污水处理厂的厂长内心也想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污水处理量、提高出水水质,确保达标排放。

但由于污水处理厂隶属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的运行费用是由财政预算固定的。

苦于费用的限制,运营中的许多事情他们是不能也无权决定的。

不仅如此,即使员工的工资也是按事业单位的工资系列进行,有技术专长干得多的反而不如无专长干得少的拿的多。

这种事业性管理的运行体制,势必造成污水处理厂缺乏独立经营自主权,无自负盈亏意识,无法通过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生产效率。

3、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国营污水处理厂吃的是“财政饭”,属于独家垄断经营,所以运营者没有技术更新、工艺改进、节能降耗的积极性。

在此,仅对技术更新和员工人数加以阐述。

先谈技术更新。

当经营者在实际运行中发现需要对现有技术或设备进行必要的更新以降低运行成本时,需要做大量的论证和充分的准备工作。

然而,报到行政主管部门后,往往被一句“现在没有经费,以后再说”挡了回来。

无疑,会严重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

再谈员工人数。

在现行体制下,污水处理厂工作仍被许
多人视为“铁饭碗”。

因此,这些人通过人际关系进入污水处理厂工作。

如上海某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式工加临时工竟高达192人,这势必会加大运行成本。

4、运行专业化程度低
由于体制问题,大多数污水处理厂现有的员工中,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绝大多数,而专业技术人员占极少数。

这就导致了在运行过程中不能灵活调控,不能合理配水配药、不能及时维修设备、不能保证出水水质达标,造成既严重浪费又降低了运行效率。

这固然有工作责任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正如国家有关部门指出的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方向是: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
纵观全国,在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合资经营或是股权转让
对于已有的国有水务企业,实行股权的多元化,变现政府所拥有的全部或部分国有股权,逐步地、彻底地实现市场
化、商业化运作。

这种方式多见于大中型城市的水务管理。

2、BOT项目融资
对于待建的水业设施,面向社会招商,出让特许经营权。

此种方式多见于水价到位,日处理水量较大且水量较饱满的项目。

3、TOT项目融资
对已建成的水业设施,进行资产和特许经营权有时间期限的出让,获得新的资金用于其他新项目建设。

此种方式多见于水价到位,日处理水量较大且水量饱满的项目。

4、托管运营
就是对已建成的水务设施,在一定的运营期限内,由专业化运营公司(取得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企业)以物业管理的方式,为业主提供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全部日常运行管理人员及技术服务,负责系统的处理效果、设备维护和保养、消耗的药剂和安全生产及厂区的管理工作,业主负责向专业化运营公司支付相关费用。

显然,采用前3种模式对水务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必然涉及到国有资产的评估、变更、转移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评估不实或流失。

而采用托管运营,专业运营公司仅向政府提供服务,不涉及国有资产的评估、变更等问题。

可见,托管运营这一模式具有简易的操作性。

三、托管运营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改革的作用
1、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政府真正行使监管权。

现在好多地区,由政府直接或间接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很多处在半运行状态,遇到上级检查时才开机,使环境安全性遭到极大破坏(如报道淮河流域)。

因为官办的特殊身份,政府对此也只能默许。

“托管不等于撒手不管”。

托管运营后,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从直接或间接的运营者转变为监管者。

在消除了环保设施运营风险的同时,也使政府回归了应有的监管服务地位。

由环保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运营企业,业主依据与运营商建立在法律框架下的合同条款监督运营企业。

按照处理后排放的水质、水量进行考核,该给就给,该罚就罚。

2、集约化管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在运营管理上,我们采用的是集约化管理模式,即公司统一行使人、财、物权,而由运营部负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公司始终把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立身之本。

各运营部均聘用专业技术人员任经理,对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维护以及人员的安排等问题,分别由运营总监、行政总监、总机械师统一管理。

这样做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可以更好的应对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3、高度的自主经营,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

从云南整体情况看,污水处理厂运营率低、运行效益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