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干教师专题报告 新课标中《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骨干教师专题报告 新课标中《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骨干教师专题报告新课标中《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要报告的内容是新课标中《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错别字情况严重;
2.书写质量普遍偏低;
3.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

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

从全国来看,写字质量普遍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地遏制。

汉字书写的教学问题成了一个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位老师的高度重视。

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

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关注到了,在2011版语文课标中有关“识字、写字”的目标中,做了比较明显的调整与修订,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
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

(“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


2011版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对识字、写字教学与汉语拼音教学的具体建议中做了如下内容的增加与修改: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汉字书写的问题教育部也看到了,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在教基二〔2011〕4号文件中专门发出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要求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并且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

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在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

不能简单地将书法教育理解为单纯地写字。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同时,为了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还明确规定了书写练习的时间: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并加强指导。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要做到天天练,确保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

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

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写字量做了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

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

希望下功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传统教学中的“四会”难倒了学生,也破坏了胃口。

例如:什么叫“书”?字典中的第一个解释是成本的著作,除此之外还有七种解释,用于不同的词语中、语境中。

让学生怎么讲?还有“走”字,什么叫“走”?基本字义就有十种,怎么讲呢?所以,新课标强调“多认少写”,重在运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

其中的300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共收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又分为“字表一(2500字)”和“字表二(1000字)”。

“字表一”中的2500字可作为第三学段识字、写字教学评价的依据。

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学一字都要求学生抄写十遍二十遍以上。

实际上,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尽相同。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
个“基本字”。

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具体提出了各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标准。

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二、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对不同学段学生识字、写字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增强了可操作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