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知识考试复习题一、名词、术语解释1、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永久性连接的一种方法。
2、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利用钨极或活化钨(钍钨、铈钨等)作为电极,该电极与焊件之间的电弧使金属熔化而形成焊缝,焊接过程中钨极不熔化。
同时由焊炬的喷嘴送进氩气或氦气做保护,可根据需要另外添加填充金属。
3、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MIG、MAG):利用连续送进的焊丝与焊件之间燃烧的电弧做热源,由焊炬喷嘴喷出的气体保护电弧来进行焊接。
以氩气或氦气为保护气时称为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焊)。
以CO2气体或CO2+ O2混合气体或惰性气体与氧化性气体(CO2、O2)混合气为保护气时,统称为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AG焊)。
4、等离子弧焊:借助水冷喷嘴对电弧的拘束作用,获得较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弧进行焊接的方法。
等离子弧焊是一种不熔化极电弧焊,是利用电极和焊件之间的压缩电弧(转移电弧)来实现焊接的。
同时通过喷嘴用惰性气体保护,焊接时可加或不加填充金属。
5、碳当量: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的含量按其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当含量,叫碳当量。
它可作为评定钢材焊接性的一种参考指标。
国际焊接学会(IIW)推荐的C E公式:C E=C+Mn/6+(Cr+Mo+V)/5+(Cu+Ni)/15 (%)C E<0.4%时,钢材的可焊性优良C E=0.4%~0.6%时,钢材塑性下降,淬硬倾向明显,可焊性较差。
C E>0.6%时,钢材塑性较低,淬硬倾向很强,可焊性不好。
6、焊接热循环:在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随时间由低而高,达到最大值后,又由高而低的变化称为焊接热循环。
7、焊接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因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性能变化的区域。
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等。
8、热裂纹: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产生的焊接裂纹,叫热裂纹,又称结晶裂纹。
9、冷裂纹: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下(对于钢则在马氏体转变温度Ms以下),由于拘束应力,淬硬组织和氢的作用产生的裂纹叫冷裂纹。
焊接接头冷却到室温后并在一定时间(几分钟、几小时、几天甚至数日)才出现的焊接冷裂纹叫延迟裂纹。
10、预热: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11、后热:焊接后立即对焊接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叫后热。
目的是降低焊接接头特别是热影响区中扩散氢的含量,又称去氢处理。
12、焊后热处理: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焊后热处理。
二、填空题1、碳钢按含碳量分为:低碳钢C<0.3%,中碳钢C=0.3%~0.6%,高碳钢C>0.6%。
2、Q235是碳素结构钢。
3、Q345是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4、根据合同和设计图纸及管理规定的要求,产品投料前对材料要进行:材质证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索取、材料复验、板材探伤等工作。
5、结构件制造的工艺流程:材料检验、预处理、下料、成型、组装、焊接、检验、焊后热处理等。
6、焊接材料根据其在焊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要求,一般分为焊丝、焊条、焊剂、熔剂、钎料、钎剂、气体等几类。
7、结构件常用下料方法有:剪切、锯切、火焰切割和等离子切割四种方法。
8、广泛应用的无损探伤方法有五种,用于检内部缺陷的有两种(1)超声波探伤,其代号为UT、(2)射线探伤,其代号为RT,用于检验表层缺陷的有三种(1)磁粉探伤,其代号为MT、(2)渗透探伤,其代号为PT、(3)涡流探伤,其代号为ET。
9、电源的正接和反接:直流电弧焊或电弧切割时,电源输出端有固定的正极和负极,工件接电源正极,电极接电源负极的接线法叫正接,工件接电源的负极,电极接电源的正极的接线法称为反接。
10、焊接变形的矫正方法有机械矫正法和火焰加热矫正法。
11、我集团公司最大的退火炉尺寸为:6×8×16米。
12、图纸比例1:5的意义为:“1”代表图形的线性尺寸,“5”代表实际构件的线性尺寸。
13、对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用火焰矫正焊接变形的加热温度范围为600~800℃。
1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焊接电流,焊缝熔深和增高都增加,而熔宽则几乎保持不变。
1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电弧电压增大,焊缝熔宽显著增大而熔深和增高将略有减小。
16、金属材料的可焊性,是指被焊金属在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及结构形式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17、焊接工艺评定是按照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焊接与检验,测出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性能。
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结果并结合实践经验来修订焊接工艺规程,作为焊接生产的依据。
18、焊缝的质量主要与焊工操作技术水平、焊接材料、焊接线能量选择、焊接冷却速度、电流极性选择等主要因素有关。
19、焊缝的常见缺陷:裂纹、气孔、咬肉、夹渣、未焊透。
20、焊接变形有:纵向缩短、横向缩短、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扭曲变形。
三、选择、判断题(一)选择题1、Q235钢的235为(C)A、σb235N/mm2B、σs235kg/mm2C、σs235N/mm22、我集团公司具备(A)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A、Ⅰ、Ⅱ、Ⅲ类B、Ⅰ、Ⅱ类C、Ⅰ类3、E4303(J422)焊条是(B)类型焊条A、钛型B、钛钙型C、锰铁型D、低氢型4、E5015(J507)焊条是(D)类型焊条A、钛型B、钛钙型C、锰铁型D、低氢型5、E5016(J506)焊条的烘干温度是(B),保温2小时后使用A、150~200℃B、300~350℃C、350~400℃6、型钢的合理下料方法为(C)A、冲切B、瓦切C、锯切7、“HJ431”时(A)焊剂A、高硅高锰B、中硅高锰C、高硅低锰8、CO2气体保护焊用(B)焊丝A、H08MnAB、ER49-1、ER50-6C、H08A9、强度等级不同的普通低合金异种钢进行焊接时,应根据其中焊接性(B)的材料选用预热温度。
A、较好B、较差C、两者均可10、多层焊焊接金属的机械性能比单层焊(B)A、差B、好C、相同11、焊接变形基本都是由于(C)引起的。
A、弯曲变形B、扭曲变形C、焊缝的纵向收缩和横向收缩12、可做为评定钢材焊接性的一个考核指标的是(B)。
A、含碳量B、碳当量C、含锰量D、含铬量13、平焊缝、立焊缝、横焊缝、仰焊缝四种形式是按焊缝的(B)分类的。
A、结构形式B、空间位置C、焊缝的断续状况D、连接状况14、厚板埋弧焊经常采用窄间隙焊接方法,窄间隙焊坡口角度一般是(C)。
A、小于5°B、小于10°C、小于3°D、小于8°15、在防止结构件焊接变形方法中,刚性固定法仅适用于(A)的材料。
A、低碳钢B、中碳钢C、合金钢D、高碳钢16、圆钢、管材弯曲件展开时,是按(C)计算的。
A、外径B、内径C、中心线17、下列钢号中,焊接性最差的是(D)。
A、Q235B、Q345C、15M n VD、14M n M O N i18、压力容器组焊不应采用(C)。
A、对接B、角接C、十字形D、T型19、焊缝余高过高,主要影响(C)。
A、增强焊缝截面降低接头应力B、外表成型不美观C、引起应力集中导致接头安全性能下降D、增大焊接成本20、不同厚度钢板对接时,要求对厚板进行削薄的目的是(B)。
A、便于焊接B、降低应力集中C、减小焊接变形D、防止夹渣(二)判断题1、在焊接过程中,焊件上的各点在不同的时间下,有不同的温度,因此产生不同的热膨胀及冷缩,加上焊间各点的相互牵制、约束,从而导致焊接产生复杂的内应力及变形。
(√)2、减小内应力的措施:①预热②合理的焊接顺序,收缩量最大的焊缝先焊,尽可能考虑焊缝能自由收缩③控制角焊缝厚度④避免十字接头(√)3、能够正确发现缺陷大小和形状的探伤方法是超声波探伤和着色检验共同进行。
(×)4、温度降低时,材料的韧性变差,此时容易产生塑性断裂。
(×)5、能促使电弧稳定燃烧的化学元素有钾、钠。
(√)6、焊缝良好的成型主要决定于熔渣的成分、熔点。
(×)7、引起热裂纹的三个主要元素是O、S、P。
(×)8、焊接时,为减少焊缝金属的含氢量,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保护和进行脱氢。
(√)9、角热裂纹是在焊缝二次结晶时产生的。
(×)10、CO2气体保护焊的电源通常是采用直流正接。
(×)11、焊接结构质量验收依据包括设计图纸、技术标准、检验文件和订货合同。
(√)12、碳当量数值越高,表示该种材料的焊接性越好。
(×)13、堆焊的目的是为了连接金属零件。
(×)14、焊缝符号基准线的虚线可画在基准线的左侧或右侧。
(×)15、TIG焊不能用于镍及镍合金焊接。
(×)16、焊缝不对称时,应先焊焊缝少的一侧,以减少弯曲变形量。
(√)17、超声波探伤能确定焊缝中缺陷的长度和深度。
(√)18、技术标准是外协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9、增加对接接头的焊缝余高,可以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
(×)20、预防未焊透的一个措施是减少热输入。
(×)21、射线检测能发现工件中的缺陷是因为无缺陷和有缺陷部位的密度和厚度不同。
(√)22、制造商要确保分承包商能满足合同的质量要求。
(√)23、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善热影响区组织性能。
(√)24、焊缝处的内应力与结构刚性无关。
(×)25、铆接件越厚、铆钉越长,铆接强度越高。
(×)26、在厚钢板拼接时,只有自动焊才需要设置引弧板和熄弧板,手工焊则没有必要设置引弧板和熄弧板。
(×)27、碱性焊条要求电弧稳定,故一般只能采用直流反接法。
(√)28、T形构件在焊后极易产生角变形,可以采用双面焊的方法加以避免。
(×)29、采用三角形加热法进行火焰矫正时,若材料较厚,应采用两面加热,且两面的位置、形状要一致。
(√)30、焊接结构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好。
(√)四、简答题1、决定焊缝成型的电弧能量参数有哪些?答:焊接电流I、电弧电压U和焊速V w是决定焊缝成形的主要能量参数,生产中把这三个参数定为电弧焊的规范参数。
除此之外,电极直径和焊丝干伸长、电极(焊丝)倾角、工件倾角、坡口形状和焊件板厚、电极种类和极性、保护条件、母材和焊丝成分及微量元素等都对焊缝成形有一定影响。
2、试述后热和焊后热处理两者的区别。
答:后热不等于焊后热处理;后热的目的是去氢,防止延迟裂纹;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接头组织性能,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温度比后热要高的多。
3、Q345B中Q、345、B各代表什么?质量等级分为A、B、C、D、E对冲击试验有何不同?冲击值各要求达到多少?答:Q345B Q:钢材屈服点的“屈”字汉语拼音首位字母;345:钢材屈服点强度数值345N/mm2;B:质量等级(+20℃,AKV)34J质量等级:A:无冲击要求;B:常温(+20℃)冲击试验达34JC:0℃冲击试验达34J;D:-20℃冲击试验达34J;E:-40℃冲击试验达34J;4、何为打底焊?与封底焊有何不同?答:打底焊是在厚板单面坡口对接焊时,为防止角变形或为防止自动焊时发生烧穿现象,而先在接头背面坡口根部所进行的一条打底焊道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