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演示教学

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演示教学

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2、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5、诗的第二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①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并说说该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或蕴含的生活哲理)?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或:“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包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7、作者说“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果真是靠“杯酒”长精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真意是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以此结尾,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表明内心的凄苦,但更以“千帆过”“万木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情怀。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作者被贬时间之久,慨叹世事变化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5、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

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酒”振奋精神,表现诗人坚定乐观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扣合题目的诗句是:今日听君歌一曲。

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并成为点睛之笔的句子是: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2.从题材看,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3.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

下片对月抒怀,结尾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两句表明了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都对现实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理想充满信心。

不过贯穿始终的是词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1分)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1分)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地势?作用是什么?答: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作用:A引发历史兴亡之感慨。

B极言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突出主题。

2.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的议论针对什么事实而发?历代王朝兴亡更替,“宫阙万间”修又毁,毁又修,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对统治阶级无比失望和怨恨的复杂情感。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3.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4.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5.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6.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7.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8.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

9.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特点。

10.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1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阅读答案】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对即可。

)3.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5.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