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规划文本委托单位:中山市环境保护局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2011年11月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罗焯添常务副组长:詹根祥副组长:郭卫华、杜敏、蔡居雄成员:冯广德、刘红刚、孔玲芬、杨文东曹英姿、韦国棠、黄勇华、李娟萧学谦、李强、罗丹、刘智张玉石规划编制技术组项目组组长:洪亚雄项目副组长:陆军技术组组长:张惠远技术副组长:王夏晖、刘红刚技术组成员:王波、吕文魁、李志涛、饶胜刘桂环、麻莉、文一慧、许开鹏迟妍妍、王晶晶、黄一凡、张丽荣目录一、现状、问题与压力 (1)(一)区域现状 (1)(二)环境问题 (3)(三)制约因素 (4)(四)规划衔接 (5)(五)未来趋势 (6)二、规划总则 (7)(一)规划定位 (7)(二)编制依据 (7)(三)指导思想 (8)(四)规划范围 (9)(五)规划时限 (9)(六)目标指标 (9)(七)重点任务 (10)三、生态与环境功能分区 (12)(一)生态功能区 (12)(二)饮用水源保护区 (14)(三)水环境功能区 (14)(四)大气环境功能区 (16)(五)声环境功能区 (16)四、重点领域规划方案 (17)(一)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17)(二)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 (19)(三)水环境综合整治 (21)(四)大气污染防治 (29)(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35)(六)声环境污染防治 (37)(七)核与辐射环境管理 (37)(八)生态保护与建设 (38)(九)农村和土壤环境保护 (43)(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45)五、重点工程项目与投资概算 (47)(一)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47)(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47)(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48)(四)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48)(五)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工程 (48)(六)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 (48)(七)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48)(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49)(九)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 (49)(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49)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1)(一)组织领导 (61)(二)监督考核 (61)(三)资金保障 (61)(四)政策完善 (62)(五)科技支撑 (62)(六)公众参与 (63)前言2003年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到201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翻一番”目标在2006年已经提前实现,目前正在向“到202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力前进。
为确保全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组织编制并印发实施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和《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
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未来一段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山市是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辖1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街道办事处,18个镇,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中山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
2009年,中山市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地级生态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环境污染治理欠帐依然存在,区域整体生态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污染物排放总量仍需实施有效地控制措施,新污染和二次污染问题正在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十二五”及更远的一个时期,将面临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耕地和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等压力,环境问题总体上呈现出强度大、范围广、压缩型、复合型等特点,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明显增大。
在此背景下,为切实做好今后一个时期中山市环境保护工作,中山市人民政府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开展《中山市环境保护规划(2006-2020年)》修编工作,对中山市未来5-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等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环境保护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明确目标差距,推进各项措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山环保规划编制组2011年11月一、现状、问题与压力(一)区域现状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09年,中山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56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57.8:39.4。
市域常住人口251.74万人,流动人口117.37万人,城镇化率为86.34%。
2、水和土地资源利用目前,中山市年用水总量为18.32亿立方米,生产用水量为16.52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为1.7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为0.1亿立方米。
人均综合用水量为730m3。
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中山市农用地为112019.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23%;建设用地为44219.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56%;未利用地为23774.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1%。
3、能源消费现状2009年,中山市能源消费总量为958.18万吨标准煤。
其中,煤炭消费133.36万吨(按照标准煤折算,下同),油品(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消费242.3万吨,液化气消费31.11万吨,电力消费412.64万吨。
单位GDP能耗0.647吨标煤/万元。
4、环境质量现状饮用水源水质。
2009年,全禄水厂和马大丰水厂两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符合所属功能区要求。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80项全分析监测结果均达到相关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根据2009年监测数据,中山市5条主要河流中,石岐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标准,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横门水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水质状况为良好;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磨刀门水道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
两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水质和中山浅海渔场区水质均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
2009年中山市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降尘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
空气污染指数介于15~103之间,空气质量为优的有203天,占55.6%;良161天,占44.1%,轻微污染1天,占0.3%。
声环境质量。
2009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55.2dB(A),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昼间标准。
生活和交通噪声是中山市区域环境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两者合计占97.2%。
声级较大的是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其等效声级分别是58.6dB(A)、56.7dB(A)。
土壤环境质量。
根据土壤污染调查结果,中山市民众镇、南头镇、三乡镇、火炬开发区的局部地区存在镉、铅超标问题。
生态环境状况。
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总面积203平方公里)得到初步保护。
外来有害入侵物种的监测与监督管理得到加强。
沿海滩涂红树林湿地逐步恢复。
城镇绿地系统不断完善。
5、污染物排放现状水环境。
2009年,中山市COD排放总量为55463吨,其中,工业废水COD 排放量为9635吨;生活污水COD排放量为17544吨,农业源COD排放量为28284吨。
农业源是COD排放的最大污染源,占总排放量51%,生活污水COD排放量占总量32%。
2009年,中山市氨氮排放总量为7929吨,生活污水氨氮排放量占到95%。
大气环境。
2009年,中山市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2900.00吨,比2008年下降了31.4%;烟尘排放量为14164.98吨;粉尘排放量为168.12吨,比2008年减少了675.74吨。
固体废物。
2009年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85.07万吨,综合利用量为70.55万吨,综合利用率82.9%。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0.49万吨。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45034.00吨,综合利用量42681.83吨。
医疗废物产生量0.31万吨,全部经过焚烧无害化处理。
2009年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7.32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二)环境问题1、水环境有机污染问题仍较突出2009年中山市饮用水、地表水的首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物均为有机型污染物。
石岐河为Ⅳ类水质,受有机物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磨刀门水道也受到一定的有机物污染,。
近岸海域水质主要受到船舶和水产养殖的影响,无机氮、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2、大气灰霾严重,尘类污染显著统计结果表明,2009年各污染物中污染负荷排在首位的是降尘,占31.4%,)和二氧化硫,分别占23.6%和22.7%。
其后依次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3、工业固体废物和污泥处置问题日益紧迫2009年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82.9%。
电子废物、废旧机动车成为新的环境问题,由于缺乏系统管理,且中山市目前尚未建设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这两种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突出。
同时,中山市目前20个总处理能力75.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每年将产生大量污泥,污泥安全处置成为中山市未来一段时期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4、生活和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仍较突出2009年,区域环境噪声及交通噪声均有轻微上升。
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55.2dB(A),比2008年上升了0.1dB(A);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68.8dB(A),比2008年上升了0.1dB(A)。
2009年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1、2、4类区白天噪声监测值与2008年相比有所上升,表明各功能区噪声日间污染程度有变严重的趋势。
5、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人为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初见成效,但结构单一,功能不足,目前的森林植被类型基本上是生态功能较低的人工林或次生林。
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过程造成自然生态体系破碎化严重。
绿地系统建设尚存在体系不够完整、功能质量较低、城市公共绿地相对不足等问题。
中山市是典型的经济外向型城市,贸易和对外交流频繁,外来物种引进与入侵风险日益增加。
6、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亟待改善畜禽和水产养殖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内河涌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禽畜养殖业COD排放量达到20966.66吨,水产养殖业COD排放量为7316.74吨。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农村地区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
未经处理的村落生活污水的排放、养殖业废弃物的随意堆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村地区水体水质普遍降低,部分内河涌污染严重,水体生态功能、环境景观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