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介绍PPT课件

老子介绍PPT课件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 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 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Page ▪ 11
老子的影响力
16世纪,随着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天 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老子》一书开始传至 欧洲。17、18世纪,欧洲哲学中开始出现老子 的名字。1817 年,法国学者朱利安出版了一个 富有影响的法文《道德经》译本,勒木萨1823 年作《老子传》,称老子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有见识的伦理师、善言的神学家和形而上学家", 其风格与柏拉图一样崇高,"道"的概念与希腊 的"逻格斯"相当。
Page ▪ 7
Page ▪ 8
老子的核心思想:
其核心思想可以简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是
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
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
Page ▪ 4
Page ▪ 5
老子的生平简述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天身孕,从腋下将他产 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 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 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 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 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 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 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 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 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 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Page ▪ 3
主要著作: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 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 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 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 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 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 “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 千字左右。
Page ▪ 12
老子的影响力
今天,在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美国等发 达国家,都在悄悄兴起一股"老子热"。在西方 人眼里,老子是充满智慧的有着无穷魅力的长 者。《道德经》已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 界广为流传。除日、英、法、德、意、荷、俄 等国外,还有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土耳 其、印度,而且又有梵文、拉丁文、希伯来文 和世界语。其中除日文外,以英文和德文版本 为最多(英文本90种,德文本78种)。连冰岛 这样地广人稀的岛国都有两种以上的译本。
Page ▪ 6
老子的生平简述
相传老子在此点化了函谷关总兵伊喜。 后一路西行至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 省西安市周至县),观此处依山傍水 (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 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 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 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羽化后葬于距 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 (又传老子出关后音信全无。有传说 道,老子去了印度,化身释迦摩尼。)
Page ▪ 13
Page ▪ 14
老子的影响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 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 就是《道德经》。一代文豪托尔斯泰对老子 也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 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答说,孔子、孟子 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他对 老子的《道德经》很有研究,曾帮助日本著 名神学家小希贞次郎翻译出版《道德经》, 还亲自编选出版了《中国贤人老子语录》, 并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论老子学说的真髓》 一文。书的封面选用了他最欣赏的、具有东 方情调的老子骑牛图。
Page, 姓李,名耳, 谥曰聃, 字伯 阳,楚 国苦县(今涡阳县) 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 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 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 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Page ▪ 2
老子简介:
Page ▪ 15
老子的影响力
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很推崇老子,与中国萧 师毅合译《道德经》,其晚期思想与老子思想有 多共性共识之处。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摇滚乐队披头士将《道德 经》四十七章改编成歌曲《The Inner Light》。哈 佛知名讲师泰勒用《道德经》诠释“幸福学”。
Page ▪ 16
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
唯物主义的观点。此外,《老子》书中包括大量
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
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
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Page ▪ 9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 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 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 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 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 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在《道德经》 中,老子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进行了猛烈抨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有关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叫常摐[chuāng]的生病了,他大约也 是一位道德高人,或者是老子的师父。老子就去 看病,问他:“先生的病已经很重了,难道您没 有什么话要留给弟子们的吗?” 常摐听到老子 问起,便说:“你就是不问我,我也会要告诉你 一些话的。” 老子一听,便挺直腰板,说: “愿先生教我。” 常摐就说道:“我先问你, 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你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吗?” 老子回答说:“我知道。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 不就是说的要不忘记过去吗?”
Page ▪ 10
老子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 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 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 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 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 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