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文字,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①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②最惹眼的是yì立( )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③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吧,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 )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的跟着,站着。

④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zhě皱( )变形。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有香气更是。

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

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了。

A 司空见惯但是寻常沉醉B 唾手可得因为寻常沉迷C 司空见惯因为平凡沉迷D 唾手可得但是平凡沉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网络时代,我们即使亲近了键盘,而疏远了亲情。

B.有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C.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

D.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

4.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②只要“立下愚公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宏伟目标就能成为美好现实。

③奋斗目标是如此宏伟、如此鼓舞人心,但实现的过程既不会顺风顺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充满曲折和艰辛,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

④越是曲折和艰辛,越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⑤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⑥矢志不移、至死不渝、子孙相继、久久为功,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

A.⑤⑥①③④②B.⑥⑤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⑤⑥D.⑥⑤③①④②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B.《核舟记》是明末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主要诗歌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6.古诗词默写填空(7分)(1)青青子衿,。

(《诗经•子衿》)(2)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3),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4)在学校诗词大会“超级飞花令”环节中,你抽到了“数字”“月”二字令,要求说出的诗句中包含一个数字和一个“月”字,你会说:“,。

”(5)孟浩然在《登岳阳楼》一诗里,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诗句,化静为动,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同样化静为动,写出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

(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选填诗句)7.名著导读(4分)《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的家信摘编,收录从1954年到1966年共100多封家信,主要讲的是。

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是第一位。

他教导儿子,做一个“的艺术家”8.综合性学习(7分)、现在,雾霾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人们心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下面请你参加以“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1)请从以下材料、中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

(每条不超过30字)材料1: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

霾是大量PM2.5等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10公里的普遍空气混浊现象。

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碳黑、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矿物颗粒、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各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复循环,会诱发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肥胖、免疫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2: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的源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市区扬尘的大量排放、农村露天焚烧秸秆、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等等。

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又加重了污染程度。

(2分)两条主要信息:①②(2)为远离雾霾世界,还我蓝天白云,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分)材料3: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某市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在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大力整治工业污染,尤其是重点企业因乱排滥放造成的污染;开展环保部门综合督查试点工作,建立环保监管长效机制。

(3)针对农村露天焚烧秸秆的突出问题,该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局成立了督查组深入农村展开巡查。

假如你是督查组的一员,遇到一位农民老大爷正准备焚烧秸秆,你将怎么劝说他?(3分)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蒹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景起兴,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了凄清迷茫氛围,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B.这首诗使用了“赋”的写法,反复通过铺排描写,表现了无悔追寻历程与决心。

C.“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现了可望不可及的无奈,呼应了清秋景色的凄迷和感伤。

D.这首诗表现了对“伊人”不懈追求的艰辛历程。

因此,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叙事诗。

10.请从诗歌结构的角度赏析本首诗歌。

(二)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15-18题。

(12分〉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2分)12.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3.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14.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2分)(三)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为了生存,动物开启了“熬夜”模式赵序茅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被人类侵占。

在长期与人类打交道的过程中,动物发现一味地逃跑和远离并不是最佳的解决途径,最好的适应方式是调整活动模式——白天避开人类干扰,选择在夜晚活动。

⑵6月14日,国际著名期刊《科学》刊登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为了避开人类活动的干扰、威胁,原本一些昼行性动物,开始转变成为夜行性活动。

⑶为了开展这项工作,研究人员整合分析了6大洲、涉及62种动物的研究文章,他们想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改变其行为模式以应对人类活动的。

⑷分析结果显示:一旦夜幕降临,被调查的动物变得比人类抵达前更加活跃,它们在黑暗中狩猎和觅食。

过去常常将昼夜时间均匀分配的哺乳动物,把夜间活动增加到68%。

比如野猪明显压缩了白天活动的时间而增加了夜晚活动的时间。

⑸研究人员认为,动物改变自己的活动模式实现与人类和平共存,在无法避免被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动物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⑹在尼泊尔,人们种植和劳作的地区,老虎更多地转向夜间活动;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鲁斯山脉,为了避开远足和骑行的人类,郊狼在夜间更频繁地捕猎。

⑺该研究小组还发现,这些动物对人类活动的反应惊人地相似——无论人类活动是否直接影响到它们,它们总是尽可能地避开。

比如,一只鹿仅仅是看到人类在附近远足,可能并没有去追捕、猎杀它,它们也会选择主动避开。

在长期的适应生存中,它们形成对人类本能的恐惧,对于人类的恐惧与天敌如出一辙。

为了避免与人类活动产生冲突,鹿发现人类后,会躲避起来,会在夜间会变得更加活跃。

⑻其实,早期哺乳动物的祖先也可能因为转向夜行生活而得到生存的机会,因为它们白天会面临恐龙的威胁。

在当时的情况下,向夜行性转变的哺乳动物的祖先成功地避免了被超级掠食者恐龙吃掉的命运,从而幸存下来。

⑼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

为了避开人类活动,这些夜晚活动的动物也面临新的风险。

一些原本昼行性的动物在夜晚会降低捕猎和觅食的能力,甚至会影响其寻找配偶的能力。

同样,改变行为模式也会影响其自然生活方式。

因为它们在夜间视力受限影响正常行为,比如,它们通常很难找到食物和水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