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项目建议书汇编

旅游集散中心项目项目建议书汇编

贵州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贵州多彩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4年4月目录第一章:旅游市场分析一、国内旅游发展状况二、我国旅游资源优势及未来市场趋势三、旅游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四、近年中国旅游发展状况五、各级政府重视旅游发展六、未来旅游市场发展判断七、贵州旅游情况概述八、贵州旅游现状九、贵阳在贵州旅游业中地位十、未来贵州旅游市场分析十一、小结第二章:旅游集散中心行业市场研判一、旅游集散中心定义二、国内旅游集散中心发展背景分析三、国内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历程分析四、国家旅游局集散中心行业标准综述五、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六、国内知名旅游集散中心案例分析七、贵州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现状八、贵州建设旅游集散中心的必要性九、现代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分析第三章:项目分析一、项目开发背景及现状分析1、多彩贵州城项目分析2、多彩贵州城对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支持二、贵州旅游集散中心对多彩城的意义第四章:贵州旅游集散中心定位一、贵州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定位二、贵州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定位三、贵州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构成四、贵州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思路五、贵州旅游集散中心(总站)项目营运思路第五章:集散中心项目建议一、旅游集散中心规模、投资预估二、集散中心建议方案第六章: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二、经济效益第一章:旅游市场分析一、国内旅游发展状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

旅游业对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会展、博览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对金融、物流、信息、影视和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国家旅游卫星账户测算,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商品和餐饮的贡献率超过40%。

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二、我国旅游资源优势及未来市场趋势我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增多,将推动我国旅游需求以较高速度增长。

我国是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为我国旅游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动力。

三、旅游产业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1、旅游产业是无烟产业,可以带动运输、住宿、餐饮、工业、农业、渔业、文化等产业发展,旅游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特别是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且保持平稳增长。

旅游占国民生产及三产比值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增幅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美元)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合计旅游收入增幅三产总值旅游占国民生产值旅游占三产比2006 216314.4 6229.7 339.49 1:7.8331 8746.78 88554.90 4.04% 9.88% 2007 265810.3 22.88% 7770.6 419.19 1:7.4143 11054.16 26.38% 111351.90 4.16% 9.93% 2008 314045.4 18.15% 8749.3 408.43 1:6.8505 11547.25 4.46% 131340.00 3.68% 8.79% 2009 340902.8 8.55% 10183.7 396.75 1:6.8279 12892.67 11.65% 148038.00 3.78% 8.71% 2010 401512.8 17.78% 12579.8 458.14 1:6.5964 15601.87 21.01% 173596.00 3.89% 8.99% 2011 473104.0 17.83% 19305.4 484.64 1:6.3172 22366.97 43.36% 205205.00 4.73% 10.90% 2012 518942.1 9.69% 22706.2 500.28 1:6.2328 25824.35 15.46% 231406.50 4.98% 11.16% 2013 568845 9.2% 26276 517 1:6.0969 29428.1 13.95% 262204 5.17% 11.22%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四、近年中国旅游发展状况1、近十年,中国旅游国内游前五年增度较快,后五年较趋缓。

国际游客前五年保持平稳较缓增长,后五年平稳缓慢下降。

国内旅游收入保持较快平稳增长,国际旅游收入与游客增长步调相同。

2、10年来,中国旅游是自由行高速增长的时代,从国家旅游报统计2012年中国旅游团散比达到1:31,散客时代已完全来临。

2003至2012年旅游情况统计指标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入境游客(万人次) 12,908.00 13,240.53 13,542.35 13,376.22 12,647.59 13,002.74 13,187.33 12,494.21 12,029.23 10,903.82 9,166.21 较上年增幅 -2.5%-2.23%1.24%5.76%-2.73%-1.40%5.55%3.87%10.32%18.96%国内游客(万人次) 326,000,00 295,700.00 264,100.00 210,300.00 190,200.00 171,200.00 161,000.00 139,400.00 121,200.00 110,200.00 87,000.00较上年增幅10.3%11.97%25.58%10.57%11.10%6.34%15.49%15.02%9.98%26.6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百万美元)51,700.00 50,028.08 48,463.86 45,814.00 39,675.00 40,843.00 41,919.00 33,949.00 29,296.00 25,739.00 17,406.00 较上年增幅 3.3%3.23%5.78%15.47%-2.86%-2.57% 23.48%15.88%13.82%47.87%国内旅游总花费(亿元)26,276.00 22,706.22 19,305.39 12,579.77 10,183.69 8,749.30 7,770.62 6,229.70 5,285.86 4,710.71 3,442.27 较上年增幅15.7%17.62%53.46%23.53%16.39%12.59%24.74%17.86%12.21%36.85%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散客:指没有预约、没有规律可循的零散顾客。

他们在旅游消费中追求自主性、灵活性、多样性,在产品购买上强调“点菜式”或“量体裁衣式”消费。

传统旅游包团服务模式是不可满足散客自主、灵活、多样的消费需求的,挖掘该部分散客需要一个新的、整合能力强、整合旅游要素多、选择灵活、价格透明的中间平台做该部分游客的服务工作。

促进旅游要素通过除旅行社以外的其它渠道快速与消费者建立消费和服务关系。

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团散比(单位:万人次)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全年团客比散客城镇908 1734 3295 1593 7530报团农村261 529 548 378 17161:31 城市47027 43577 46364 48843 185810 散客农村39316 19749 19230 22308 100604 团客,散客均以城市人口为主,城市游客:农村游客=1.89:12.1中国自由行报告显示,2003年—2012年是中国自由行爆发的十年,统计数据显示03-12年间,中国自由行线路从无到有,仅携程一家,到目前有上千条线路,覆盖全球300多个旅游目的地。

而在2003年自由行起步阶段,携程年接待量不足100人。

目前国内旅游超过90%选择自由行,出境旅游超过70%的客源不由旅行社来服务。

2012年国内旅游跟团游比例不足5%。

2.2从2013中国旅行者志愿调查来看,57%的消费者都有增加旅游预算的计划,半数以上计划人均支出超过一万元,其中只有25%人愿意选择报团旅游,而在旅游时间安排上,49%的旅游者更愿选择带薪休假错峰出游;15%旅游者选择周末和小长假出游;选择国庆、春节黄金周出行的仅有14%;而春节只占2%。

在旅游服务预订上,86%选择通过网络和电话预订,11%将通过线下旅行社报名,3%选择手机客户端预订。

其中机票、酒店、自由行产品预订最高,比例分别是21%、20%、20%;2.3 1999年,携程率先试水互联网代理旅游产品业务,网络预订酒店,至2013年,携程已发展成国内最大的旅游综合服务网络代理商。

2011年,携程在三亚开通第一条旅游穿梭巴士,进入实业生产阶段。

1999年至2013年十二年间,中国网络旅游服务商数量倍增,分工明确。

3、中国旅游受休假时间和交通成本等因素影响,目前仍以本地游方式为主。

五、各级政府重视旅游发展 1、国家层面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国发(2009)41号文件特别强调旅游产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市场准入、企业改制、宣传配套、管理规范、基础投资、产业打造、投融资政策、市场运作等多方面向中央以下各级政府、部门提出了若干建议。

2012年国内旅游人群出游半径统计城市。

外地城市。

本地城市 本地:外地 农村。

外地农村。

本地农村 本地:外地 第一季 1.3 3.4 2.6:1 0.7 3.3 4.7:1 第二季 1.2 3.4 2.8:1 0.5 1.6 3.2:1 第三季 1.4 3.6 2.6:1 0.4 1.5 3.6:1 第四季 1.7 3.3 1.9:1 0.5 1.8 3.6:1 平均1.43.42:10.532.053.9:12、国家对贵州旅游业的指导意见:发展的2012年,国家为促进贵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2号文件)中,将旅游产业定位为促进贵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3、贵州省旅游规划:同年贵州省旅游局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部署,编印了《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贵州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并于2013年初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六、未来旅游市场发展判断1、移动互联网时代冲破信息壁垒,上网工具手掌化,原被旅行社控制的旅游消费要素信息随时可查询、价格透明;旅游相关配套要素资源可通过网络采购、目的地气候、习俗、居民生活习惯等可查询,自由旅游者圈子建立,攻略共享等,加速了自由行群体的壮大、旅游服务机构的革新,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网络旅游服务平台的密集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