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理论知识试题二

山西省理论知识试题二

山西省理论知识、业务规范试题(二)一、填空题(共20题40个空,每空0.5分,计20分)1、飑线是主要强对流天气之一,根据不同的天气形势背景,发生在华北地区的飑线可分为东移型和南下型两种,东移型飑线大多发生在500hPa( ),南下型飑线一般发生在500hPa()。

2、在卫星云图上,区别锋面云带与急流云带的判据是:一般情况下,锋面云带多呈(),急流云带多呈()。

3、《精细天气预报业务规范(试行)》规定:0-24小时预报以3、12、24 小时为时间间隔;服务需要时,应当制作逐小时的温度、湿度、风、能见度等预报。

24-48小时预报以()小时为时间间隔。

48-72小时预报以()小时为时间间隔。

4、在多普勒速度图上,某一点所谓零速度是指该点处的实际风向( ) 于该点的( )。

5、夏季华北地区的冷涡雷暴主要出现在冷涡的南部或东南部位,在冷涡控制区域,底层850HPA有较明显的()平流,高层有()平流的区域往往有强雷暴或冰雹出现。

6、暴雪蓝色预警信号的标准:()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7、最大不模糊的径向速度与雷达的()成正比,当脉冲对相移大于()度时,得到的速度是模糊的。

8、我区气候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和多灾并发性的气候特征。

9、副热带高压的雨带位于脊线以北的()至()个纬度上。

10、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五个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逃逸层。

11、雾指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结合体,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米的称为雾;使水平能见度小于米的称为浓雾(大雾).12、由于云顶温度随高度递减,在红外云图中,不同高度上的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比。

云顶高度越高,云的()。

13、各级气象台站只能向()区内新闻媒介提供城镇天气预报,不能向()区的新闻媒介提供。

14、热带气旋预报等级用语分()、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五级。

15、预计未来12小时责任区内将有暴雨发生,对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有较大影响,可发布()。

16、数值预报产品存在误差,其主要原因是分析误差和模式误差。

17、多普勒雷达的速度是指回波在图中沿径向的速度,该速度简单地定义为目标运动平行于雷达()的分量。

既可以向着雷达,也可以()雷达。

18、常用的天气预报技术方法主要有:()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预报方法三类。

19、位势高度用与大气中某点的重力位势成()的位势米来表示的该点高度。

用位势米表示的位势高度等于用(几何〕米表示的几何高度的()倍,20、在雷达回波中,零度层亮带形成的原因有四种效应:()效应、()效应、末速效应、反射率合成变化效应。

二、单选题(共20题,每题0.5分,计10分)1、高空西风急流是指()的西风大槽前的西风急流。

A、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B、对流层上部C、平流层下部D、对流层中部2、当大气处于弱的层结稳定状态时,虽然在垂直方向上不能有上升气流的强烈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斜升气流,这种机制称为()。

它可以用来解释与锋面相平行的中尺度雨带的形成和发展。

A、位势不稳定B、对流不稳定C、条件不稳定D、对称不稳定3、水汽图像中的水汽,是反映( )的水汽分布。

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中层C、对流层D、对流层中上层4、斜压叶状云型与高空西风气流中的( )相联系。

A、波动B、锋生现象C、不稳定大气D、稳定大气5、当45-55dBZ的回波强度达到()℃层的高度时,最有可能产生冰雹。

A、0B、-10C、-20D、-306、沙尘暴的水平能见度为()。

A、小于10.0千米B、1.0-10.0千米C、0.5-1.0千米D、小于0.5千米7、在西风带内,当上游槽线由南北向转为西北-东南向时,则下游脊的轴向会()。

A、转为东北-西南向,并有所发展B、转为西北-东南向,并有所发展C、转为东北-西南向,并有所减弱D、转为西北-东南向,并有所减弱8、雷暴云团的外形特征是()。

A、雷暴云团上风边界光滑,下风方为羽毛状卷云,边界模糊B、云团形状为椭圆形,呈絮状,边界模糊C、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D、圆形,边界整齐9、一般情况下,高空急流出口区的()。

A、左侧高空辐散B、左侧高空辐合C、D、左右两侧都辐散10、通常所说的中尺度系统,主要指中-β系统,其水平尺度()。

A、2000Km以上B、200—2000KmC、20—200KmD、2—20Km的系统10、MCC形成在( )环境中。

11、MCC形成在( )环境中。

A. 弱强迫大气B. 强斜压C. 强垂直切变D. 大气锋生12. 热带洋面上的云团主要有( )。

a. 暴雨云团b. 雷暴云团c. 季风.信风以及“玉米”花云团d. MCC13. 水汽图像中的水汽,是反映( )的水汽分布。

a. 对流层顶部b. 对流层中层c. 对流层d. 对流层中上层14. 水汽图上的“水汽羽”,是对流层中上部的( )。

a. 湿舌或湿涌b. 厚高云区c. 对流不稳定区d. 厚卷云区15. 我国北方地区的雷暴云团,主要形成在( )中。

a. 高空槽b. 晴空区c. 层状云d. 切变线.低涡及冷锋低槽云系16. 在MOS大降水概率预报中, 求得变量因子的方法为()a. 根据高空与低空与降雨关系密切的物理量数据之差求得b. 从当地的观测资料中选出若干能反映温湿变化的要素, 如风向的变化(顺转或逆转)、14时水汽压的24H变量等c. 预报时效之差为24H的数值预报值的时间变量d. 预报时效为24H的数值预报值的时间变量17. 有利于形成超折射的气象条件是()。

a. 有逆温b. 有逆湿c. 有逆温、湿度向上剧减d. 有降水18. 根据衰减理论,波长愈短,衰减()。

a. 相等b. 愈小c. 愈大d. 不好比较19. 圆形的中气旋流场,在多普勒速度图上表示为有()。

a. 一个风速极大值b. 强大的正风速区c. 强大的负风速区d. 一对对称的正负速度中心20、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在热力性质与能量转换方面的基本特征是()a.b. 反热力环流,位能向动能转c.d. 正热力环流,位能向动能转换。

三、多选题(共20题,每题1分,计2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精细天气预报业务规范(试行)》规定,短时预报时效为0-6小时。

预报制作和发布时次为:在当地强对流天气易发期及汛期,每天早晨、中午、下午制作和发布3次,时次为()时(地方时)。

A、05B、06C、11D、12E、17F、18G、202、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标准:( )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 )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 )米、大于等于( )米的雾并将持续。

A、6B、12C、24D、100E、200F、500G、10003、华北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A、暴雨B、连阴雨C、冰雹D、高温E、大风4、形成对流性天气的基本条件有()。

A、水汽条件B、辐合C、不稳定层结D、抬升条件E、辐散5、大气环流的季节性突变发生在以下两个月时间()A、3月份;B、6月份;C、9月份;D、10月份6、麦收期(秋收期)连阴雨:指麦收期(秋收期)连阴时段≥()天,每天日照≤()小时。

允许其中一天日照大于()小时或是晴天;过程降水量夏季和秋季≥30毫米,春季≥20毫米。

A、2B、3C、4D、5E、6F、77、下列哪些条件易激发上升运动()A、天气尺度系统低层辐合B低空急流前方、右方,C、低空辐合线,负变压,D迎风坡、E、日射加热地面,局地受热不均匀8、大气环流形成与维持是由影响大气运动的一些基本因子在长期作用下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因子是(),当然这些外因都要通过大气本身的特性而起作用。

A、太阳辐射B、太阳黑子活动C、地球自转D、长波调整E、地球表面不均匀F、地面摩擦9、暴雨形成除满足一般降水形成条件外,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A、云滴增长条件B、充足的水汽供应C、强烈的上升运动D、云层厚度条件E、较长的持续时间F、较强的冷空气活动10、根据天气过程或系统的逼近时间和影响强度,预报等级用语一般依次为()。

A、消息B、预报C、警报D、紧急警报E、预警F、预警信号11、亚欧高纬上空稳定维持一个强大的极涡时,对我国寒潮天气过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根据极涡中心的分布特点,按100hpa的环流分为如下几种类型:()A、绕极型B、偏心型C、对称型D、偶极型E、单极型F、多极型12、超级单体风暴的反射率因子特征有()。

A、核心区偏向一侧,该侧反射率因子梯度大B、在风暴右后方出现钩状回波C、WER/BWER存在D、中气旋(为速度图特征)13、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热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有()A、西太平洋副高B、大陆副高C、ITCZD、东亚大槽E、东风波F、台风G 西南涡14、下列哪些指标是我国降水预报检验中不使用的()A、TS评分B、技巧评分C、偏差D、漏报率E、准确率15、雷暴与强雷暴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及其预报着眼点有哪些()。

A、水汽来源(湿舌、低空急流、高湿度辐合)B、C、D、明显的环境风垂直切变E、F、前倾槽结构;16、中短期天气预报检验办法中预报检验包括()A、降水分级检验;B温度误差检验;C、冰雹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检验;D 降水累加检验;E、晴雨检验;17、形成对流天气的基本条件是()A、水汽条件;B、不稳定条件;C、抬升条件;D、辐射条件18、根据急流所处的位置,通常被分为()。

A、超低空急流;B低空急流;C、高空急流;19、天气分析时,确定封面位置通常要考虑封面两侧的()差异,以便使锋面位置更准确。

A、温度;B气压;C、变压;D、风向;E、天气;20、对流系统的移动取决于()A、系统的传播;B、环境引导气流;C、长波系统;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计30分)1.等压百图上如何判断急流位置?急流轴如何确定?急流和高空锋区的关系加何?一般采用在等压面上分析等风速线的方法来表示急流的位置和强度,最大风速中心达到并超过标准值的地方称为急流中心。

等压面上等高线密集带可近似代表等压面上最强风速带或急流的分布,等高线越密集表示急流越强。

由等高线密集带中间点连线可表示急流轴的大致位置(严格地说应以急流中心所在高度等压面上实测风最大中心连线表示)。

在等压面上高空锋区与急流轴的位置大致相近。

因急流中心位于水平温度梯度最大地区的上方。

2、简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特点及其脊线附近和南北两侧的天气变化特点。

西太乎洋高压的活动有看阴显的季节变化,其位置冬季最南,夏季最北,自冬至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而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

自5月至8月,西太平洋高压向北推移,8月达最北位置,以后又逐月南退、但一年中季节性南北位移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表现出有稳定少变,缀慢移动和跳跃三种形式,而且在总的北进过程中有暂时南退,总的南退过程中有短时北进,且北移常与西进结合,南退常与东缩结合,表现出南北振荡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