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的旧标准:SD 257-882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Guide for 200MW grade boiler operationDL/T 610—1996前言200MW级锅炉差不多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1988年4月原水利电力部颁布了SD 257—88《2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在当时条件下对指导200MW机组锅炉运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十年来,200MW级锅炉运行出现了专门多先进技术,原规程已不能适应现场锅炉运行的需要。
本导则通过调研,总结和汲取了国内200MW级锅炉运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了新的变化,并增加了锅炉辅机运行和锅炉试验等内容,因此本导则更加符合当前锅炉运行的实际情况,具有原则性、通用性、有用性和先进性。
本导则经审查通过,批准为推举性标准,并以电力工业部(电技[1997]68号)文件公布。
在一年的过渡期间,本导则逐步代替SD257—88《20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1998年6月1日起所有报批的火力发电厂200MW锅炉运行规程,均应符合本导则规定。
本导则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导则附录B、附录C、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导则由电力工业部标准化领导小组提出并归口。
本导则起草单位:东北电业治理局。
本导则要紧起草人:葛凤坡、李树凯、赵劲松、王之昌、孙正智、刘纯志本导则托付电力工业部锅炉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610—19962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Guide for 200MW grade boiler oper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2-03批准1997-06-01实施1 范围本导则是200MW级锅炉及要紧辅助设备的启动、运行、维护、事故分析与处理、锅炉试验等技术规定,适用于国产200MW级燃煤锅炉。
燃油、燃天然气和引进的200MW级锅炉亦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715—91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DL461—92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治理导则DL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SD135—86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82)水电电生字第24号发电厂厂用电动机运行规程(80)电技字第26号电力工业技术治理法规(试行)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3 总则为适应电力工业生产进展,加强锅炉运行治理,提高设备可靠性,延长设备寿命,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对200MW级锅炉运行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各电力企业可依照本导则、制造厂技术文件和具体情况编制现场运行规程。
在编制现场运行规程时,锅炉机组应具备的图纸和资料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
4 锅炉设计规范锅炉设计规范包括铭牌、要紧参数、燃料特性、热平衡和锅炉要紧部件等,凡涉及到参数、数据和单位,应依照制造厂和电力设计院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具体内容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
5 锅炉机组启动5.1 启动条件5.1.1 试验下列各项装置试验合格:a)转机拉合闸、事故按钮;b)各种联锁装置;c)爱护和灯光信号及报警装置;d)程控装置;e)电(气)动阀(或挡板)远方开关;f)点火装置;g)灭火爱护装置;h)锅炉水压、安全阀调试、炉膛和烟道漏风。
5.1.2 设备检查5.1.2.1 本体及尾部烟道:a)炉膛、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无渣块和杂物,管壁清洁;b)汽包的吊挂装置、本体刚性梁完整牢固,炉墙完整;c)所有人孔、看火孔、检查孔等完好,确认内部无人后关闭;d)汽包水位计完好清晰,刻度正确并投入;e)安全门可靠,无卡涩现象,并投入;f)本体及烟道的防爆门完好严密,并可灵活动作;g)膨胀指示装置完好,刻度清晰。
5.1.2.2 燃烧器:a)燃烧器完整,调节装置灵活,指示正确;b)点火装置及系统完整好用,电源投入;c)各燃烧器的风门良好,并处于吹扫位置。
5.1.2.3 管道:a)汽、水、烟、风管道完整无杂物、保温完整及其颜色和色环标志按(80)电技字第26号《电力工业技术治理法规》3-5-12执行;b)管道及联箱支吊架牢固,并留有足够膨胀间隙;c)所有阀门或挡板完整,传动机构良好,位置正确,指示值与实际相符,并置于启动前的位置。
5.1.2.4 辅助设备:a)除尘器、吹灰器、除灰(渣)及疏水设备等完好;b)转动机械经试运行合格,处于备用状态;c)制粉系统、燃油系统的设备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5.1.2.5 热控设备:a)投入程控、爱护装置和微机;b)投入所有热工仪表、声光报警显示系统。
5.1.2.6 工作场所:a)地面平坦,楼梯及通道畅通、无杂物,各种标志齐全清晰;b)照明充足(包括事故照明),齐全好用;c)消防设施齐全备用;d)有防雨、防冻、防风设施。
5.1.3 锅炉上水5.1.3.1 水质要求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上水温度与汽包下壁温差符合制造厂家规定,如无规定时,其温差应不超过50℃。
5.1.3.2 当汽包下壁温度接近水温时,可适当加快上水速度。
一般上水速度操纵在40~80t/h(或者2~4h)。
5.1.3.3 上水至汽包正常水位线下100mm。
5.1.4 蒸汽推动5.1.4.1 为了使锅炉启动初期尽早建立水循环,缩短启动时刻,在锅炉点火前应投入蒸汽推动,进行加热。
5.1.4.2 加热速度应操纵汽包下壁温度上升速度为0.5~1℃/min,前期慢些,后期可适当快些。
5.1.4.3 汽包下壁温度达到100℃以上时,可停止蒸汽推动。
5.1.4.4 加热过程中,保持汽包壁上、下温差不超过50℃。
5.1.5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投入油循环。
若与邻炉共用母管系统时,应检查炉前燃油系统,并处于备用状态。
5.1.6 除尘器5.1.6.1 湿式除尘器应将大罐和文丘里的水喷嘴投入,保持雾化良好,罐体内壁形成均匀的水膜。
5.1.6.2 电除尘器应达到备用状态,并投入加热装置和振打装置。
5.1.7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和除渣装置,应分不按8.4、8.5规定投入运行。
5.2 锅炉冷态启动5.2.1 锅炉冷态启动一般采纳滑参数启动方式,启动中应按滑参数启动曲线进行,参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
5.2.2 锅炉点火5.2.2.1 对炉膛和烟道进行吹扫,清除炉内积存的可燃物。
关于燃煤炉,吹扫风量大于25%的额定风量,燃油炉大于30%的额定风量。
吹扫时刻应许多于5min。
5.2.2.2 投入暖风器或热风再循环。
5.2.2.3 锅炉点火前投入锅炉灭火爱护和锅炉联动装置。
依次启动吸风机和送风机,并采纳交叉运行方式,保持炉膛负压20~40Pa。
5.2.2.4 点火器正常投入后,在油燃烧器投入10s不能建立火焰时,应立即切断燃油,待查明缘故消除后,可再次投油燃烧器。
如风量一直维持在吹扫风量,则不必吹扫,但应等待1min后才能再次投油燃烧器。
5.2.2.5 炉膛突然灭火时,必须立即切断燃料,将炉膛吹扫5min,再接着点火。
5.2.2.6 锅炉进行点火时,按对称、先下层后上层的原则投入油燃烧器,现在应紧密监视燃油雾化及燃烧工况,并及时调整,确保充分燃烧。
5.2.2.7 当油燃烧器已投运四只及以上,炉膛燃烧良好,同时过热器后烟气温度达到200℃以上时,可依次投入主燃烧器,以防止煤粉燃烧不完全,发生再燃烧事故。
5.2.3 启动初期的升温升压5.2.3.1 加强火焰监视,逐步提高燃烧器的出力,合理配风,若发觉烟气温度有异常变化时,应设法及时消除,否则应立即熄火。
5.2.3.2 操纵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上升速度,要保持同步平稳的升高。
5.2.3.3 锅炉点火后为了爱护再热器,应立即投入Ⅰ、Ⅱ级蒸汽旁路系统,并随着蒸汽压力的上升,Ⅰ、Ⅱ级蒸汽旁路阀逐渐开大,旁路投入后应及时关闭过热器向空排汽阀。
5.2.3.4 严格操纵锅炉汽包上、下壁温差,汽包内饱和温度上升速度不应超过1.5℃/min,必要时,可采取水冷壁下联箱放水,或提高给水温度等措施进行调整。
5.2.3.5 应通过水冷壁下联箱的膨胀指示器监视水冷壁受热情况,尤其当压力在0.1~0.5MPa时,应增加检查次数,如发觉异常,应停止升压,待消除后再接着升压。
为保证水冷壁受热均匀,应对称地投入燃烧器,同时要定期轮换和加强下联箱放水。
5.2.3.6 当锅炉蒸发量低于10%额定值时,必须操纵过热器入口烟气温度不超过管壁同意温度,尽量幸免用喷水减温,以防止喷水不能全部蒸发而积在过热器中。
5.2.3.7 承压部件经检修后应在蒸汽压力0.5MPa时热紧螺丝,此间蒸汽压力应保持稳定。
热紧螺丝时,应按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执行。
5.2.3.8 应依照汽压适时关闭空气门和疏水门,冲洗水面计和热工表管,投入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进行减温器的反冲洗等工作。
5.2.3.9 当汽轮机侧过热蒸汽压力升到1.5~2.0MPa时,过热蒸汽温度为250~280℃,再热蒸汽温度为120℃以上时汽轮机可进行冲转。
5.2.4 接带负荷后升温升压5.2.4.1 当汽轮机负荷提升到与汽缸壁温度水平相适应时,逐渐将调节汽门全开。
按滑参数启动曲线加负荷。
5.2.4.2 当汽轮机加负荷至150MW,可逐渐关小调节汽门,锅炉应将过热蒸汽、再热蒸汽参数提到额定数值。
5.2.4.3 依照加负荷的需要及时地启动备用风机,采纳定速泵时应及时切换给水管路。
5.2.4.4 加强燃烧调整,注意保持燃烧稳定,防止结渣,及时解列油燃烧器,适时将电除尘器投入运行。
5.2.4.5 对全炉进行巡回检查。
5.3 锅炉热态启动5.3.1 当锅炉具有一定温度、压力情况下的启动为锅炉热态启动。
5.3.2 启动条件、启动初期升温升压要求均参照冷态启动进行。
5.3.3 汽轮机带负荷后,应达到汽缸温度水平所适应的负荷,待调节汽门全开后,再按滑参数启动曲线提升蒸汽温度和压力,增加负荷。
5.4 锅炉启动中的安全规定5.4.1 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大于50℃,否则应停止升压,消除缘故后再接着升压。
5.4.2 蒸汽的升温速度为1~1.5℃/min,启动前期应慢些,后期可快些。
5.4.3 汽包水位波动范围在0±50mm。
5.4.4 两侧蒸汽温差不大于30℃,两侧烟气温差不大于50℃,并操纵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不超过同意值。
5.4.5 从汽轮机冲转开始,过热蒸汽温度应具有50℃以上的过热度。
5.4.6 燃煤锅炉内的最小风量应大于额定风量的25%,燃油锅炉为30%。
5.4.7 经常检查设备膨胀状况,若有发生异常现象时,应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