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规划 第1章 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交通运输规划 第1章 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学术组织
ISTTT(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 3年1次
59年第一次(底特律) 59年第一次(底特律) 年第一次 63年第二次 伦敦) 年第二次( 65年第三次 纽约) 年第三次( 63年第二次(伦敦) 65年第三次(纽约) 68年第四次(德国,Karlsruhe)71年第五次(伯克利) 年第四次(德国, 71年第五次(伯克利) 年第五次 74年第六次 悉尼) 年第六次( 77年第七次 京都) 年第七次( 74年第六次(悉尼) 77年第七次(京都) 81年第八次 多伦多) 年第八次( 84年第九次 戴福特,荷兰) 年第九次( 81年第八次(多伦多) 84年第九次(戴福特,荷兰) 87年第十次 波士顿) 年第十次( 90年第十一次 横滨) 年第十一次( 87年第十次(波士顿) 90年第十一次(横滨) 93年第十二次 伯克利) 年第十二次( 96年第十三次 法国) 年第十三次( 93年第十二次(伯克利) 96年第十三次(法国) 99年第十四次(Jerusalem) 02年第十五次(澳大利亚) 99年第十四次(Jerusalem) 02年第十五次(澳大利亚) 年第十四次 年第十五次 05年第十六次 美国) 年第十六次( 08年第十七次 伦敦) 年第十七次( 05年第十六次(美国) 08年第十七次(伦敦) 09年第十八次 香港) 年第十八次( 09年第十八次(香港) 每年1 华盛顿) Symposium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每年1月,华盛顿)
三、 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交通调查(Traffic 1. 交通调查(Traffic Survey) (1)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1)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Trip Survey) 居民出行调查 (2)货物流动调查(Distribution (2)货物流动调查(Distribution Survey) 货物流动调查 每5年一次 (4)道路断面交通量调查(Road (4)道路断面交通量调查(Road Traffic Survey) 道路断面交通量调查 每5年一次 非间歇式交通量(常时) 非间歇式交通量(常时)观测调查 间歇式交通量观测调查 每日 每10年一次 10年一次 每5年一次
第五阶段(1980-1990) 第五阶段(1980-1990) 目的:强调微观性、局部性 目的:强调微观性、 方法: 方法:依靠计算机等高科技 ①计算机的急速发展⇒仿真技术; 计算机的急速发展⇒仿真技术; ②静态到动态; 静态到动态; ③ITS等高科技(引导/GPS/GTS/ETC等)的研制; ITS等高科技(引导/GPS/GTS/ETC等 的研制; 等高科技 /GPS/GTS/ETC ④非集计模型的重视; 非集计模型的重视; ⑤4阶段法到均衡、动态; 阶段法到均衡、动态; 状况: 城市环境问题显著化、 交通事故、堵车、 状况 : 城市环境问题显著化 、 交通事故 、 堵车 、 交通 弱者的重视。 弱者的重视。
第六阶段(1990第六阶段(1990-) 目的:环境保护、 目的: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的复兴 方法: ITS的重视及产品化 方法:①ITS的重视及产品化 ②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 ③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 ④重视交通环境 ⑤路面电车、轻轨的复兴 路面电车、 ⑥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问题:环境问题、交通事故、堵车、 问题:环境问题、交通事故、堵车、4阶段法中的 增量分配的经典化,均衡、 增量分配的经典化,均衡、动态分配的试用
交通工程专业建设 美籍华人张秋先生,1980年 回国讲学→ 美籍华人张秋先生,1980年~回国讲学→交通工程 张秋先生 同济大学(杨佩昆、徐慰慈、杨东援、杨晓光) 同济大学(杨佩昆、徐慰慈、杨东援、杨晓光); 东南大学(徐吉谦、王炜、黄卫) 东南大学(徐吉谦、王炜、黄卫); 长安大学(赵恩棠、张树声、严宝杰、周伟); 长安大学(赵恩棠、张树声、严宝杰、周伟) 北京工业大学(肖秋生、任福田、刘小明、关宏志) 北京工业大学(肖秋生、任福田、刘小明、关宏志); 吉林大学(杨兆升、李江、王殿海、姜桂艳) 吉林大学(杨兆升、李江、王殿海、姜桂艳); 清华大学(史其信、陆化普、缪立新) 清华大学(史其信、陆化普、缪立新)。
四 阶 段 需 求 预 测
交通需求“四阶段预测法” 交通需求“四阶段预测法” 示意 图
四、交通规划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926年 1926年,哈佛大学道路交通专业 科学性交通规划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科学性交通规划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加利福尼亚大 学运输工程研究所, 学运输工程研究所 , 德克萨斯大学交通研究所以大运量运 输工具为中心的交通形态→ 输工具为中心的交通形态→以私人交通为中心 1963年 1963年,日本京都大学交通土木工程专业 1984年 1984年,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交通调查 美国:1948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 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PT(Person 美国:1948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PT(Person Trip) 日本:1965年广岛都市圈PT调查 年广岛都市圈PT 日本:1965年广岛都市圈PT调查 中国:1981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 天津) 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 中国:1981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天津)
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Jones(1983)的分类) 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Jones(1983)的分类) 的分类 第一阶段(1930-1950) 第一阶段(1930-1950) 目的: 目的:由新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方法:道路交通量调查, 方法: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为基础的交通成 长预测,基于经验的交通量分配。 长预测,基于经验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1960) 第二阶段(1950-1960) 目的: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 目的: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 的规划。高通行能力、 的规划。高通行能力、长期规划 方法: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汽车( 方法: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汽车(道路 交通为对象的3 )交通为对象的3阶段预测法 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量分配) (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量分配) 参数: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参数: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 美国:1962年发表了高速公路规划报告书 年发表了高速公路规划报告书; 美国:1962年发表了高速公路规划报告书; Study”底特律都市圈交通规划 底特律都市圈交通规划; “Traffic Study 底特律都市圈交通规划; “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 ”。 。 1952年 补充联邦道路法: 万人以上的城市, 1952 年 , 补充联邦道路法 : 5 万人以上的城市 , 为了 得到与道路有关的联邦政府的补贴, 得到与道路有关的联邦政府的补贴 , 必须进行以城市综合 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 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 Traffic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OD调查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OD调查 年东京机动车OD 英国:1963年发表“布凯南报告书” 英国:1963年发表“布凯南报告书” 年发表 1964年雷塞士特市综合都市交通规划, 1964年雷塞士特市综合都市交通规划,先驱 年雷塞士特市综合都市交通规划
第1节 交通规划的必要性 节
一、 城市交通问题与交通规划 2.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土地利用角度, 土地利用角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交通结构角度, 交通结构角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路网容量角度,科学管理交通网络 路网容量角度, 交通供给方面, 交通供给方面,交通设施建设 交通需求方面,合理引导出行 交通需求方面, “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
第四阶段(1970-1980) 第四阶段(1970-1980) 目的:强调局部性,短期性规划, 目的:强调局部性, 短期性规划,低成本交通营运政 问题的多样化(交通弱者问题,弹性工作制, 策 , 问题的多样化(交通弱者问题,弹性工作制,居民 参与规划,公共交通) 参与规划,公共交通) 方法:研究的多样化 方法: .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 .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 .渐增规划、反应规划等 渐增规划、 问题:大气污染、噪音、拥挤、停车难、交通事故、 问题:大气污染、 噪音、拥挤、 停车难、 交通事故 、 公共交通衰退、 公共交通衰退、交通弱者问题出现
第1章 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章
高林杰 ljgao@
本章内容
交通规划的必要性 交通规划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 交通的供需平衡
第1节 交通规划的必要性 节
一、 城市交通问题与交通规划 1. 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以上海市为例,据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显示, 以上海市为例,据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显示,交通供 给方面,2004年全市道路与公路总里程达到11825公里, 给方面,2004年全市道路与公路总里程达到11825公里, 年全市道路与公路总里程达到11825公里 20558万平方米 1995年增长120%;道路面积20558万平方米, 1995年 年增长120% 比1995年增长120%;道路面积20558万平方米,比1995年 增长180% 交通需求方面,2004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 180%。 增长180%。交通需求方面,2004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 201.6万辆 万辆, 1995年增长263%, 年增长263% 201.6万辆,比1995年增长263%,日均机动车出行总量 714万车次 其中汽车出行量500万车次, 1995年增长 万车次, 500万车次 714万车次,其中汽车出行量500万车次,比1995年增长 220%。中心城的地面干道平均车速为18km/h 其中40% 18km/h, 40%小 220%。中心城的地面干道平均车速为18km/h,其中40%小 15km/h,20%介于15~20km/h之间 介于15 之间。 于15km/h,20%介于15~20km/h之间。
(3)机动车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 Survey) (3)机动车OD调查(Origin 机动车OD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