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误区偏第一章日常保健的误区一、健康观念的五大误区1.健康观人们误认为没病就是健康,其实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方面。
因此健康是一个过程,人们要不断提高生命质量,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该讲健康。
2.就医观人们误认为医院名气越大,设备越高级,药物越贵,医生专家头衔越多就越好。
结果是大医院人满为患,挂不上号;中小医院却无人问津。
一位专家说,同其他产品一样,医疗质量也并不是越高级越好,而是适合你的才是最好。
3.消费观人们误认为有病才消费,平时却不肯把钱花在身体健康上。
据统计,美国人平均在生命的最后1年里,用去了.一生全部医疗费用的27%0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调查,但专家表示肯定要大于美国。
提前为健康投资是明智的选择,医疗卫生机构也要转变观念,不仅为患者服务,也要面向所有人,提供更多的健康产品。
4.评价观人们常忽视整个治病的过程,而重视短期效果。
医生不可能都做到药到病除,结果患者总认为自己病好得慢。
这种片面重视结果的观念给了游医可乘之机,他们治病倒是快,但不良反应会给身体造成长期损害,像发热,一般医生会先消炎或是抗病毒,而游医却用激素,可以一下就退热。
5.责任观患者常把健康的责任全部交绐医生,自己却不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如果心脑血管病人不运动,不合理饮食,抽烟,再好的医生和药物也无能为力。
专家说,好医生不仅是能治好病,同时也该是人们的健康监护人和管理者,能有效地教育病人。
今后保健和防治疾病,要从以医生为主导向病人主动参与转移,形成一个保健团队,包括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还有患者本人或是家人。
政府应加强培训和考核,尽快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水平。
二、长寿与健康的五大认识误区1.大运动量可以延年益寿一位外国保健专家说:从事职业运动的好处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意志力,好胜心强。
坏处是容易使心理受挫,引起失眠,有疲倦感,加重心血管和肾脏疾病。
剧烈运动使身体消耗大量的氧,加快氧化过程,加速衰老;游泳有可能引起支气管炎、上颌窦炎、肺炎和中耳炎;练舍宾容易引起各种骨病、静脉曲张,造成外伤或扭伤,会使激素分泌发生变化;快跑使心脏负担过重,免疫力下降;器械运动容易拉伤肌肉,影响心脏和肾病功能,造成外伤等。
2.住在海边对身体有益老年研究专家认为,住在海滨城市的好处是可以享受阳光,呼吸含碘的海洋空气,吃到丰富的水果,它能够加强神经系统和补充维生素。
在海边居住对哮喘病患者特别有益。
但坏处是搬家往往使人产生心理和体力上的压力。
研究结果表明,搬迁过来的居民印使生活在条件非常好的地区,其平均寿命也低于在生活条件差的地区的土生土长的居民。
3.护肤霜会使人永葆青春健康研究所的学者们一致认为,护肤霜在短时间内可以使皮肤变得更柔嫩光靓,然而9 0%的抗皱霜都会加速皮肤老化。
借助新的测试仪,专家们对5 00种护肤品,包括一些世界名牌化妆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的维生素、油脂、氨基酸含量超过药用剂量100倍,这对皮肤细胞造成极大损害。
德国科学家在另一项试验中证明,1 4种世界最著名品牌的护肤品最多可使皱纹减轻10%-15%,即减缓皱纹深度只有0.0l毫米。
这种效果是肉眼看不到的。
4.应当清洗肠道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饮食卫生专家认为,清肠后人可以马上感到轻松。
但清洁肠道本身就对健康有害。
大肠中2/3的微生物是有益的,没有它们,大肠就无法正常工作。
灌肠和广告中推销的药品会将这些有益微生物清洗掉,这将引起多种疾病。
5.晚育可以使人变得年轻家庭和婚姻专家研究表明,怀孕和分娩是女性免疫力和机体紧张度的最强大激发因素,调动了女性体内所有潜力,从而使她身体健康。
在任何年龄生孩子都不会使女性变得年轻。
分娩总是有风险的,部分健康是要贡献给孩子的。
人生30岁以后所有慢性病都会逐渐显露出来。
大龄产妇的最大风险在于:3 5---40岁的妇女所生孩子有缺陷的概率几乎比20多岁的产妇高1 3倍。
抚养有病的孩子,母亲是不会显得年轻的。
三、保健莫入的十二个误区现代人尤其注意保健与养生,可是一些人在保健养生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这除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外,还与民间误传、舆论误导、不实的广告诱导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所以,保健与养生需要科学指导。
1.吃饱喝足有利健康古人云:“三分饥寒保平安。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饱食终日而又缺乏运动,则会造成热能过剩,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第一死因,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八分饱才有利于健康。
值得强调的是,天天晚餐丰盛,天天吃团圆饭也是大忌,长此会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2.一日两餐能减肥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苗条身材,每天只吃两顿饭,认为这样能减肥。
恰恰相反,一日两餐的人更容量发胖,日本的相扑运动员就是一日只吃两餐的人。
3.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中国人的牛奶食用量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3,许多人不食用牛奶是因为他们觉得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事实并不是这样。
研究发现,牛奶中所含的胆固醇并不高,而牛奶中所含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抑制胆固醇的作用。
医学研究还证实,喝牛奶还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和治疗高血压。
但是,喜欢喝牛奶的人也有误区,他们习惯于空腹喝牛奶。
这样做有很多弊端,如空腹喝牛奶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空腹喝酸牛奶会因胃内的酸度太强,乳酸菌在胃液里很难存活,降低了酸牛奶的保健作用。
4.偏食腌制食物腌制食物爽口、开胃,所以许多人喜欢吃。
但是腌制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胺和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这是两种致癌物质,所以少吃为佳。
5.豆浆不用煮熟豆制品应该每天都要吃一些,这是大有益处的。
但豆浆一定要煮熟了再喝,豆浆不煮熟煮透,所含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被破坏,不仅豆浆难以消化,还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
6.吃水果能清洁口腔有些人饭后喜欢吃一些水果,用意是代替漱口,清洁口腔。
事实上,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这些糖分及水果残渣会在口腔中发酵变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
所以进食水果后,仍要刷牙或漱口。
7-不敢吃肥肉长期吃高脂肪类食物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
但是,一点不吃肉也是不利于健康的。
动物脂肪中含有一种能延长寿命的物质,叫做a脂蛋白,即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但不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可预防,如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i、维生素E,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脑磷脂和卵磷脂,也必须通过摄人脂肪来获取。
如果儿童长期吃低脂肪的饮食,会影响大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
8.老母鸡补身体最好用老母鸡补身体是民间长期流行的说法,事实却是:多年的老母鸡含有过分的鸡油,其肌肉弹力纤维减少,结缔组织老化,鸡肉粗韧,久煮难烂,不易胃肠消化吸收。
饲养一年的鸡,无论煮、炖皆宜,容易煮烂变酥,肉质鲜嫩可口。
9.鱼吃得越多越好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保护视力、消除炎症颇有益处。
但食鱼并非多多益善。
鱼的脂肪酸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长期过量食鱼,可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皮下紫癜、脑出血等。
爱斯基摩人以食鱼为主,有人发现,尽管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症,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的重要死亡原因。
10.用沸水冲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质,使茶有苦涩味,降低了滋养保健的作用,泡茶的水温一般应在80℃左右,冬季可适当高一些。
11.多吃醋有好处醋能增进食欲,开胃健脾,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并能促进胃肠对维生素C的吸收。
在降血压、预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
于是有人认为吃醋有很多好处而过量食醋,有人甚至干脆喝醋。
殊不知,醋食用过量,会灼伤食管、腐蚀黏膜、损伤脾胃,还会软化骨质,加重骨质疏松,导致骨折o12.口香糖能健齿一些广告中说口香糖能健齿,所以许多人吃了口香糖不漱口,这样一来口香糖的糖分同样会在口腔中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
另外,口香糖中含有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化剂等添加物,这些都有一定的毒性。
口香糖中增塑剂的代谢产物毒性较强,在消化道吸收入血后,可危害人体健康。
四、保持健康的五大误区1.牛奶加糖喝有些人喝牛奶习惯加好几匙砂糖,这是错误的饮用方法。
因为砂糖在人体内被分解后形成酸,会与牛奶中的钙中和。
正确的喝牛奶方法,应是配咸饼干吃,慢慢咀嚼,慢慢饮用。
还有,很多人在炎夏喜欢大口大口地喝冰冻鲜奶,这会减少在口中混合唾液的机会,一碰到胃部的酸,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就会形成块状,不易消化,易引起下痢或异常的发酵。
常有人认为,牛奶和橘子等酸性食品一起饮用会因酸而凝固造成消化不良,这也是错误的看法。
因为牛奶进入胃中自会因胃酸而凝固(若不凝固便无法消化)o只要凝固面积不是太大,就不会造成消化不良。
2.稀饭容易消化乍看之下,柔软的稀饭应该很好消化,其实不然。
对健康者而言,有时稀饭比干饭还不好消化。
因稀饭水分多,唾液或胃液等消化液被稀释了,再加上胃部胀大,会使蠕动变得迟缓。
同时因为量多的缘故,也可能导致胃下垂或胃松弛。
此外,稀饭无法被充分咀嚼。
还有,稀饭大多又热又烫,对胃部的黏膜造成过度的刺激。
所以,若是饮酒过度引起急性胃炎,可吃一天的稀饭让胃休息一下。
但经常吃稀饭则会达到相反效果。
只有充分咀嚼干饭,才有益健康。
3.边看边吃影响消化由医学的观点来看,边看边吃对消化并无多大影响。
反之,一边浏览报纸或看电视节目,一边细嚼慢咽的吃法,却呵使胃液充分分泌,以帮助消化,而且不知不觉中拉长了用餐的时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边看边吃’’这句话,与边听收音机边看书的“边看边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很早以前,许多餐馆都会播放背景音乐让客人边吃边欣赏。
在宴会中,也可让客人边看舞蹈表演边吃饭,这也叫“边看边吃,’。
所以,边看边吃饭也不错,只要电视或书上的不是太让人分心的战争、爱情等内容,就不会妨碍胃液的分泌。
4.洗澡会使血压上升血压高的人,并没必要对洗澡太过恐惧。
只要是稍温的水,不论是血压多高的人,经过2~3个小时,血压自会降低。
不过,若洗澡水太热,尤其是胖人,一进浴池的瞬间,血压暂时会上升。
所以不要一下子接触到过热的洗澡水。
同时,进入浴池前后,脱掉衣服的身体接触到寒冷的空气,血压会因冷上升,一进浴池又会下降,如此反复地使血压上升或下降,是造成高血压的主因。
脑中风发作的场所,也才会常常出现在厕所与浴室。
因此,高血压患者沐浴时,需注意洗澡水温度不可太热,不可超过41℃,同时需要注意使浴室温度维持在22℃以上。
5.中风是高血压“专利”中风可分为脑出血与脑软化两种。
所谓的脑软化是指血管阻塞,使位于病变部位之前的脑组织坏死。
脑部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但消耗的氧气量却高达全身的1/5 0正因为它需要这么多的氧气,以负责身体中枢的重要工作,若输送氧气的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血管阻塞的话,就会引起脑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