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国家或其他公法团体为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要件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
三)税收的功能与作用1.功能财政收入功能经济调节功能经济监督功能2.作用组织财政收入贯彻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对外政治斗争预防经济犯税法的作用于功能1 .功能规范与强制功能约束与激励功能确认和保护功能2.作用保证财政收入实施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利益惩治经济犯罪倡导善良风俗(三)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所谓税收法律关系,就是经税法确认与调整之后形成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其核心是征税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具体包括:征税主体。
严格意义上,国家是享有征税权的唯一主体,但现实中国家的征税权具体由各级国家机关来行使。
纳税主体。
即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征税主体的权力及义务权力:税款征收权(具体包括税款核定权、税收调整权、税收保全权、税收追征权、税收代位权、税收撤销权等)、税务管理权、税务检查权、税务违法处罚权等。
义务:依法征税、提供服务、回避、保守秘密、依法告知、出示身份证明、应诉等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纳税人的宪法性权利在宪法上,纳税人的权利主要以公民权的形式存在。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纳税人的财产权。
纳税人的平等权。
纳税人的生存权。
纳税人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纳税人的言论自由。
纳税人的结社权。
纳税人在税法上的权利纳税人在税法上的权利实际上就是其宪法权利的具体化。
纳税人在税收征收中的权利:要求依法征税权、税收知情权、要求保密权、申请税收减免权、取得税收凭证权、检举监督权、批评权等。
纳税人在税收处罚中的权利:陈述权、申辩权、申请听证权、要求回避权、上诉权等。
纳税人在税收救济中的权利: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权、提起税务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权。
纳税人的义务(1)依法办理税务登记(2)依法取得、使用、保管有关票证(3)依法进行纳税申报(4)依法接受税务检查(5)应诉(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主要包括货币、实物与行为。
现实中,主要体现为应征或应纳的税款和能够产生一定应税事实的特定行为。
税法的要素(一)税法的主体1、征税主体2、纳税主体(二)税法的客体(征税对象)1、流转额2、所得额3、财产4、行为(三)税率1.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差额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5、资源(四)纳税环节(五)纳税期限(六)纳税地点(七)减免税1 .起征点2 .免征额3 .加成征收(八)违章处理1 .违章行为2 .违章处罚措施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有关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一般认为,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和社会政策原则。
一、税收法定原则(一)基本含义税收法定原则也称税收法定主义或税收法律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种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国家不得征税,国民也不得被要求纳税。
税收公平原则(一)基本含义比例公平与受益公平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水平公平与垂直公平(三)税收效率原则1、效率原则基本含义经济效率(包括税收征管的行政效率和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社会效率(即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2、效率原则具体要求税法的完善与简明(四)社会政策原则1、政策原则基本含义2、政策原则具体要求一)流转税的概念流转税也称商品税或商品流通税,是指以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客体的一类税收的总称。
(二)特点1.征税范围与税源的广泛性2.税收收入的及时性与稳定性3.税负的易转嫁性与累退性增值税的概念从理论上讲,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
(三)增值税的特点与优点1、普遍征税,但不重复征税。
因而既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又有利于纳税人之间的公平竞争与专业化协作。
2、税收中性凸现。
能够避免对经济运行的扭曲。
因为大多数国家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因而一般不会对生产与投资产生影响,人们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是中性的。
3、出口实行零税率,有利于鼓励出口。
4、实行道道环节征税,并采用专用发票,实现了环环相扣的征税链条,因而有利于防止透漏税。
四)我国增值税的立法原则1、普遍征收原则2、中性、简化原则3、道道环节征税原则4、混合销售所谓混合销售,是指纳税人的同一项生产经营业务既涉及到增值税应税业务又涉及到非增值税(营业税)业务的销售行为。
四、增值税的税率及其适用1、基本税率17%:适用于一般纳税人2、低税率13%:适用于一般纳税人3、征收率3%: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4、零税率:适用于出口4、从高适用税率的规定五、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的确定公式: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X适用税率由此可见:销售额的确定成了计算增值税的关键1、销售额的确定A.一般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1)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2)销售额以人民币计算。
纳税人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应当折合成人民币计算。
(3)纳税人进口货物,以组成计税价格为计算其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即销售额)。
其计算公式如下: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4)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以下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B.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1)混合销售行为且按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其销售额为货物与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的合计;兼营非应税劳务且按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其销售额为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与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合计。
(2)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无正当理由的,或者视同销售行为而无销售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
税务机关可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①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②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③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纳税人有条例第七条所称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或者有本细则第四条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者,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一)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二)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三)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
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中应加计消费税额。
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
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案例计算:某食品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3月发生以下业务:(1)销售一批食品给某大型超市,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取得销售额100000元,收取增值税17000元;(2)特制一批食品发给职工作为福利,该批食品的原材料成本为20000元,支付增值税3400元;(3)企业设立的门市部销售食品取得销售收入234000元;(4)月初从农民手里购得一批免税农产品,买价为50000元;(5)月初购进一批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为100000,支付增值税17000元。
但由于安保设施不健全,导致仓库被盗,丢失了其中的一部分原材料,价值为50000元。
试根据增值税法的相关规定,计算该企业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X征收率1、销售额的确定与一般纳税人相同2、征收率为3%3、小规模纳税人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4、小规模纳税人(除其他个人外)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的征收率计算征收增值税。
所谓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案例计算:某企业经认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2年3月取得销售收入30900元,当月购进原材料一批,支付增值税1700元。
试计算其当月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三)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十四条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本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组成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计算公式: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案例计算某进出口公司2012年1月进口一批化妆品,到岸价格为840万元,已知关税税率为50%,消费税税率为30%。
试计算其进口环节应该缴纳的增值税。
解答:(1)进口关税=840 ×50%=420(万元)(2)进口消费税= (840+420)÷(1-30%)×30%= 540万元(3)进口增值税=(840+420+540)× 17%=306(万元)六)增值税的征收管理1、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与纳税期限2、纳税地点3、出口退税课外关注:我国现行增值税法的不足与完善(一)存在的问题1、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2、将纳税人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并实行不同的征收办法,既有悖公平原则,也不利于纳税人之间展开公平竞争,而且也使增值税的扣税链条断裂。
3、混合销售行为使增值税与营业税之间纠缠不清。
(二)完善的思路消费税的概念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属于流转税的范畴。
二)消费税的特点1、征税范围的选择性和限定性。
只对奢侈品、高附加值产品、不可再生的资源类产品等特定消费品征收。
2、征税环节的单一性。
只在应税消费品的产制环节或进口环节征税。
我国规定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征收。
3、税率税额的差异性。
我国实行产品差别税率,税负差异大。
4、税收负担的转嫁性。
我国的消费税属于价内税,税收负担全部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
(二)营业税的特点1、实行普遍征收,因而征税范围广,收入稳定可靠。
2、税率低,税收负担轻。
3、按营业全额计税,因而计算简单。
关税的概念关税是由一国海关负责征收的,以进出该国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国境与关境的区别(二)关税的特点1、以海关为征税机关。
2、以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为征税对象。
3、以完税价格为计税依据。
4、以进出口为征税环节。
5、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涉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