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思想史

行政管理思想史

1、孟子性善说与Y理论的异同比较。

2、老子弱用管理思想的内容。

3、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4、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意义。

5、塞尔维乌斯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6、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容及理论渊源。

7、现代西方行政结构的特点。

8、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9、试述儒家管理思想的本质、原则及意义。

10、试述欧洲近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精神渊源。

孟子的性善说与Y理论的异同。

两者的相同点:⑴二者都承认人性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

⑵二者都肯定了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的。

⑶二者都把管理工作寄希望于人们的精神追求。

两者的不同点:⑴道德评价与行为描述的区别。

「Y理论」着重于对管理过程中人们行为描述。

而「性善论」一开始就立足于对人性的表现作出善恶的判断。

⑵管理者行为与被管理者行为的区别。

「Y理论」所着重研究的是被管理者的行为,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管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而「性善论」则把对于人性上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国家管理者的行为选择上。

⑶对于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分析,二者也有所不同。

麦格雷戈认为,人们的恶劣行为与他们的本性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后天影响的结果。

与此相反,孟子却指出:追求享受,好逸恶劳,像这类「恶」的一面,也是人类的天性;只不过由于它们能否行得通,却取决于命运,所以才不把它们叫作「性」罢了。

由此可见,孟子并不排除人的天性中也具有「恶」却也是人的天性使然,对此加以必要的限制、引导乃至克服,正是管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老子弱用管理思想的内容。

第一,“哀者胜”—以弱胜强的基本条件。

对内要教育群众,从而树立起坚强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要进行艰巨的组织工作,把前方、后方一切物质、精神力量都动员起来。

对外要做广泛的宣传工作和外交联络工作,多方争取支持和援助,联络与国,分化瓦解敌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哀者胜”由可能的条件变为现实的条件.第二,“以正治国”——以弱胜强的基础。

要想在战争中取胜,首先要做好内治工作来加强自己的实力。

不但要求对大事、难事必须十分认真,谨慎地干,对小事、细事和似乎简单、容易的事,也不得周大意。

第三,后动制敌——以弱胜强的战略、策略。

即后敌而动。

伺机制敌的原则。

(1)等待敌军实力减弱后转入反攻。

(2)等待敌军暴露出弱点,然后转入反攻。

评价:弱用”论是〈老子〉道家管理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弱用论”包含着强和弱是互相转化的。

对于弱者来说,内而同仇敌忾,外而得道多助是以弱胜强的基本条件;“以正治国”,尽量加强自己的实力,是以弱胜强的基础;“以奇用兵”,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以弱胜强,转弱为强的有效手段,以弱胜强要后动制敌等等。

象这样完整的、自成体系的以弱胜强术,尤其是我国管理思想遗产中的稀世之珍。

三、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第一,充分肯定人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要求统治者治理政事要得民心。

第二,以民生为本。

为政者的一切作为,都应当考虑到所统治民众,凡事均应以民生为本。

第三,惠民、富民、教民。

增加人口,发展社会经济,在民众富裕的基础上,对其施以教化。

孔子教育民众的根本内容是德与礼,试图把贵族的品德与礼中可施于民而有利于巩固贵族统治秩序的部分,传播推广到民众之中,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教化。

1、古代民本思想尽管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统治阶级对人民历史地位和作用应有的认识,作为统治者驾驭臣民的手段和方式,它对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对春秋之后各朝各代的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近现代而言,它不仅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体表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在民和国家的关系上, 强调“民惟邦本”。

民惟邦本是中国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总纲, 它肯定民众的重要地位, 强调民众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2) 在民和君主的地位上, 突出“民贵君轻”。

认君是为民而设立, 是为民的,民本君末。

(3) 在民和君主的关系上, 奉行“君舟民水”能否为君,最终要由民来决定“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君位能否巩固,也要由民来决定。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4) 在治国思想上,要重民。

所谓重民, 一是要重视民意,通晓民情。

二是要重视民力, 珍惜和利用民力。

三是要重视民生。

(5) 在治国的政策措施上, 要爱民仁民、利民富民。

(6) 在治国策略上,顺民得民。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顺民得民事关国家的稳定安宁, 二是认为得民与国家的昌盛和衰亡紧密相连,三是顺民得民事关民心所向。

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意义:传统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清醒认识。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并在客观上起了利民、限制统治者残暴统治的作用。

传统民本思想作为封建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方式,它对于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传统政治思想的积极成果, 它对中国未来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思想成果,也为世界政治思想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就近现代而言,它不仅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意义。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思想主旨就是“无为而治”。

这种要求个人追求内在道德修养,政治上以“无为”达“有为”的描述,正是对黄老思想实质最恰当的概括。

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

经济上休养生息。

为了恢复生产,富足民生,西汉初期统治者力推休养生息的政策。

一方面,他们轻徭薄赋。

另一方面,他们宽律弛禁,促进社会和谐,政治上清静无为。

汉初之所以能坚持经济上的“无为”取向,这与当时统治者政治上的“无为”主张是分不开的。

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后,为总结秦亡汉兴的历史经验,提出新的治国方略,疆防上谦下不争。

西汉初年,匈奴南下骚扰不断,他们采用加强边防的措施,采取和亲的办法,但反对发兵深入进行大规模战争,保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日后反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发展了重民爱民的治国原则。

崇尚黄老之学的汉初统治者深刻地认识到,食是民存在的根本,而民则是一个国家和政权得以安定和稳固的前提,其核心是重民、爱民、利民、富民。

5、提出了德法兼施的治理策略。

鉴于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制度的严重缺失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德法兼施的治理策略,已构成汉初统治者治理方式的重要内容。

至此可见,黄老思想作为汉初统治者守政治国的指导思想,在众多的智慧之学中神游,黄老道家兼采各家之长而避其短。

它不仅适应了西汉统治者由谋夺之术向守政之术转变的需要,而且在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它也推动了汉初政治、经济、法律和百姓生活的全面发展。

五、塞尔维乌斯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改革的内容:1、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

罗马分为4个城区部落,又把罗马的乡村分为15(或16)个乡村部落。

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

2、对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5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3、创设森都利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

改革把罗马的全体自由民按财产多寡划分为六个等级,作为征兵和纳税的基础,同时也成了行使政权的机构,并很快取代了库里亚大会的大部分权能。

意义:塞尔维乌斯改革是王政后期罗马社会发展变化合乎规律的产物。

按照地域和财产原则来划分、组织和管理所属居民,与氏族制度格格不入,分明是阶级社会的制度。

在森都利亚组织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罗马公民公社,实行财产资格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无疑具有崭新的性质,它实际上是社会阶级和等级分化后有产者重新组合起来和实行统治的组织形式。

同时,塞尔维乌斯不仅设立森都利亚大会代替库里亚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而且还改变以氏族制度为基础的武装力量,在地域和财产原则基础上创建了公民兵,以此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重要体现来维护新生的国家。

所以,塞尔维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样,在罗马也是在所谓王政被废除之前,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就已经被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

”六、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渊源有哪些。

当代四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之所以转向新公共管理模式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在几种思想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

1、产生影响的理论中,首先是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开创的管理主义。

他认为,管理是一种纯手段的活动而具有共通性,所包含的原则可用于私企,也适用于公共部门。

我们从新公共管理的许多特征和做法都可看出管理理论主义的影响。

2、除管理主义外,新公共管理还受到其他一些理论的影响。

如公共选择轮、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组织经济学、博弈论等,其中,公共选择论、组织经济学中的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的影响比较明显。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论点是认为人是理性的,都想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受自我利益支配的。

其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和政府机构的职能。

出售政府的商业性资产,政府不应集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于一身,限制既得利益者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政府提供的服务须采用竞争机制,提高政府透明度。

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代理理论有密切的联系,但关注的重点不同,代理理论关注的是代理人的选择和激励,而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关注展开各种交易的最优管理结构。

新公共管理在利用市场机制,承包公共服务,界定争政府作用方面显然从上述理论中吸取了营养。

正是由于西方一些国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接受和吸收了上述多种思想和理论观点,才产生新公共管理这一新模式。

七、现代西方行政结构的特点现代西方行政结构的核心特点是基于政治行政二分法。

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职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

国家意志的执行即为行政机构,国家意志的表达即为立法机构,但现代西方的政府体制中这两个机构的分离并不明显,实际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协调意志,其协调道路有三: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行政得适度集权化、法外调节即政党功能的发挥。

基于这一核心特点,现代西方行政结构还表现出其他具体的特点:1、行政结构的扁平化。

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用于行政组织结构,为传统科层制的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电子政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再造行政流程,精简中间层次,加强政府内各层次、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直接联系效率,缩小官僚在中间寻租的空间,使行政结构的状态呈现扁平化的状态。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设及其对西方行政结构的影响来阐述)2、行政结构在职能整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