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工程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五章新产品开发与价值工程一、新产品开发1、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3)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4)企业提高经益的需要。

2、新产品的概念与分类:新产品是指具有新的原理、构思和设计,采用新的材料和元件,具有新的性能特点,肯有新的用途或市场的产品。

新产品的分类见上图。

3、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1)自行研制;(2)技术引进;(3)自行研制和技术引进相结合。

4、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及每一阶段任务:(1)调查研究和前期开发阶段——寻找产品构思;(2)样品设计与试制阶段——编制任务书、试制、鉴定。

(3)小批试生产阶段——验证考核新产品,为正式生产作准备。

(4)正式生产和销售阶段——完善和稳定产销新产品的各方面工作。

5、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特点及营销战略。

(领会)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完成试制定型以后,从投入市场开始直到被市场淘汰停止生产为止所经过的时间。

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都可以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

(1)投入期或引入期,这是新产品投入市场的初始阶段。

营销战略有四种:1)快速撇取战略。

即高价格高促销。

注意它的假定条件: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本产品;知道的人渴望得到该产品并有能力照价付款;公司没有竞争对手。

简言之:不知者众,知者急需,没有竞争。

2)缓慢撇取战略。

即高价格低促销。

假定条件是:市场有限,已知者众,高价愿买,竞争来缓。

3)快速渗透战略。

即低价格高促销。

假定条件是:市场较大,不知新品,价格敏感,竞争强烈,成本下降。

4)缓慢渗透战略。

即低价格低促销。

假定条件是:市场较大,产品出名,价格敏感,潜在竞争。

这四种战略各有侧重,一般高促销(或低价格)是争取快速渗透市场,获得更多的份额,而高价格(低促销)是为(湖北自考网)了获得更多的盈利。

(2)成长期或称发展期,这是产品销量迅速增长的时期。

营销战略是:改进质量,增加特色,广告引购,开辟新市场,降低价格吸引需求等。

(3)成熟期或称饱和期,产品销售成长率到达某点后放慢或停止,进入成熟阶段。

营销战略不外乎增加功能,改进特点,美化新产品等。

中国目前的彩电产品就是处于这种状态。

(5)衰退期或称滞销期,此期间要根据退出市场或坚持生产的不同情况来确定营销战略。

退出则应考虑善后问题,坚持则应考虑投资走向问题。

二、价值工程1、价值工程的定义;是一种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和费用进行系统分析,力图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的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分析是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的关系,以功能分析中心环节。

2.寿命周期成本是总成本,包括总成本费用和使用成本。

寿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构思、设计、制造、流通、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3.一般随着产品功能水平的提高,总成本费用上升,使用成本下降,而寿命周期成本呈马鞍形变化。

4、提高价值的途径。

5、价值工程的特征。

6、VE工作程序。

7、VE对象选择的原则。

P1298、ABC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9、FD法10、最合适区域法的基本思想。

11、功能定义及目的。

功能定义;把这种作为本质的功能加以区分和限定,再分析清楚,这就是功能定义。

目的有:明确所需要的功能、便于进行功能分析、便于构思方案。

12、FAST13、功能定义的方法。

5W2H14、功能整理的方法:目的——手段15、功能评价及目的:功能评价是对各功能区域价值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价值低的功能区域作为改善对象。

目的有:确定功能的目标成本、评定现实功能的价值、进一步选准VE 对象。

16、功能评价的步骤:计算功能评价值、确定功能现实成本、计算功能价值系数、计算成本降低幅度、选择VE对象。

17、功能评价值的含义:可靠地实现所需功能的最低成本。

方法有;方案法、理论价值标准法、实际价值标准法、实际调查法。

18、创造的含义19、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求异性、创新性、连动性、多向性、综合性和洞察性。

20、方案评价主要有概略评价和评细评价两个步骤。

前者主要是在方案创造阶段对提出的很多设想,进行粗略评价,目的是从中选出价值较高的方案,作为具体制定方案的基础;后者对具体制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评价,从中选中最优方案,目的是对许多方案进行全面、准确、可靠的评价,正式提交审查。

方案评价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

技术评价主要是围绕功能进行评价,内容是所提方案能否实现所需功能以及实现程度;经济评价——成本,社会评价——针对方案给社会带来的利益或进行评价,综合评价也叫价值评价,是整体评价。

21、方法:技术评价——直接打分评价法和加权打分评价法经济评价——总额法和直接成本计算法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加法评分法、连乘评分法和加权评分法。

22、智暴法:23、哥顿法;指导思想:问题抽象化24、仿生类比法;通过仿生学对自然系统生物分的和类比启示25、提问法的四个问题:增加功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增加销售第六章设备磨损的补偿及其经济分析磨损是设备陈旧的主要原因。

一、设备磨损1、有形磨损:机械设备在力的作用下,零部件产生磨擦、振动、疲劳、生锈等现象,致使设备的实体产生磨损,称为设备的有形磨损。

有两种形式的有形磨损:第I种形式是物理磨损(如实体磨损,损坏),第II种形式化学磨损(如闲置时锈蚀)。

有形磨损程度的计算方法:(1)零件磨损量:零件磨损程度α=实际磨损量/允许磨损量(2)整个设备平均磨损程度:设备磨损程度αp=全部磨损零件磨损掉的价值/全部零件的总价值(采用了经济指标的度量方法)(3)修理费估计:设备磨损程度αp=修复全部磨损零件所需的修理费用/在确定设备磨损程度时该设备再生产的价值(这个价值简单说就是,现在新生产的这种设备要多少钱)总之,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设备的有形磨损程度指标不能超过αp=1,否则修理比买新的还贵,不合算。

2、无形磨损:是指由于科技进步而不断出新性能更加完善,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使原有设备价值降低,或者是生产同样结构设备的价值不断降低而使原有设备贬值。

很明显,这就是经济磨损。

无形磨损也有两种形式:第I种形式是指再生产同样结构的设备成本降低了造成现有的设备贬值。

第II种形式是指新型设备的出现导至现有设备显得落后陈旧产生的经济磨损。

无形磨损的计算方法:αi=1-(当前再生产同样设备的价值K1/设备原值K0)设备价值降低系数3、综合磨损程度的计算:综合磨损程度:α=1-(1-αp)(1-αi)残余价值:K=当前再生产同样设备的价值K1-修复费用R4、设备磨损的补偿方式补偿方式一般有修理、现代化改装和更新。

有形磨损的补偿可以是修理或更新,无形磨损的补偿可以是现代化改装和更新。

补偿分为局部补偿和完全补偿,修理和改装(局);更新(全)。

5、折旧方法有:直接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复利法。

加速折旧分为年限总额法、余额递减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复利法分为偿还基金法和年金法。

具体计算方法要掌握。

6、自然寿命、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3 / 7自然寿命是由有形磨损决定的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从全新状态开始使用到有形磨损直至老化损坏报废的全部时间。

技术寿命是指一台设备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经济寿命是指由设备开始使用到其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年份的延续时间长短。

折旧寿命是指计算设备折旧的时间长度,由财政部规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数来定。

7、设备更新包括原型更新和技术更新。

P1808、设备更新的原则。

9、设备更新的方法:低劣化数值法和最小年费用法。

第七章成本控制与分析一、生产成本控制1、成本控制包括生产过程前的控制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生产前成本控制主要是在产品研制和设计过程中,对产品的设计、工艺、工艺装备、材料选用等进行经济分析和价值的,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以符合预期目标成本的要求。

简言之就是生产前从设计上控制产品预计成本。

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就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因素按照一定的控制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使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预先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

简言之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控制成本。

体现产品竞争能力的标志是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

2、生产成本控制的程序(1)制定成本控制标准2)揭示成本差异3)及时纠正偏差。

成本差异分析要经常化和系统化。

3、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1)控制设计成本:要控制生产成本必须从设计成本控制开始,设计成本是指按产品设计方案生产产品的预计成本。

(2)控制资源消耗:资源耗费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本因素,对成本高低有决定性影响,必须严格控制。

这是管理方面内容包括控制材料消耗、控制劳动消耗和生产设备的使用。

(3)控制费用开支:标准就是计划或预算以及有关费用开支标准。

要精打细算,按定额和预算花钱。

(4)控制产品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要事前控制废品的发生、事中严格实行质量检查,事后进行质量分析。

4、生产成本控制的要求:(全程全员事前控)1)生产成本控制必须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费用审批制度、记录数据、定额管理。

(2)生产成本控制必须实行全员控制:分级归口控制责任制,层层落实。

(3)生产成本控制必须抓事前控制:制定目标成本。

生产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实现目标成本,制定目标成本属于事前控制。

二、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经过努力而应达到的先进可靠的成本标准,是一种预期的成本目标。

1、标准成本的作用:(1)用于控制成本(2)用于决策(3)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标准成本是控制成本的准绳。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称为成本差异。

实超过标,成本差异为正,不利差异或逆差实小于标,成本差异为负,有利差异或顺差2、标准成本的分类(1)按适用期限:分为现时标准成本和基准标准成本,前者是短期性的,后者为长期固定的标准。

(2)按效率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过去平均业绩标准成本和能实现良好业绩的标准成本。

最后一个算是前后两者的折中,通常就称预期标准成本,用得较多。

3、标准成本的制定要点标准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所组成。

标准成本制定的基本形式是“数量”乘以“价格”标准。

各项标准成本制定要点是:(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是以各种材料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相乘确定的。

标准消耗量包括构成产品的实体材料、辅料、必要损耗和不可避免的废品所需材料,同时还要考虑材料利用率;标准价格是合同价格为基础。

(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是按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与标准工资相乘确定的。

标准工时包括对产品的直接加工工时、必要的间歇停工工时和废品所用工时,按加工工艺过程分别计算。

标准工次率是根据工资标准确定。

(3)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按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与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相乘确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