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表格填写

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表格填写

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表格填写一、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格填写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有两个表格要填写,一是“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见表1),二是“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见表3)。

首先讲表1的填写。

表1 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统一编写:调查组号:采样序号:采样目的:采样日期:上次采样日期:1(一)编号与采样日期1、统一编号共19位数:采样点邮编6位;采样目的标示1位,采用字母(G:一般农化样;E:试验田基础样;D:示范田基础样;F:农户调查样;T:其他样品);采样时间日期(年、月、日)8位(如2007 11 23);采样组1位,用字母表示,如A、B、C、D;采样顺序号3位(不足3位的前面补“0”)。

以宁乡县第1采样小组于2006年9月7日在历经铺采的122号样点为例,编号为:410600G20060907A012。

2、调查组号以县为单位分若干个采样小组,从1组起,统一用英文字母“A、B、C……”表示。

3、采样序号以乡镇为单位的采样顺序编号,3位数,不足3位,前面补“0”。

4、采样目的分为一般农化样、试验田基础样、示范田基础样、农户调查样、其他样品。

5、采样日期当日采样日期,10位数,如“2005-09-09”即指2005年9月9日采样,年月日之间用“短横”隔开。

6、上次采样日期距本次采样最近的一次,如果没有采过样的,填写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记载的时间,填写方法同“5”。

(二)地理位置1、省(市)名称采样点所在省或相当于省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2、地(市、州)名称3采样点所在地市或相当于地市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3、县(旗)名称采样点所在县或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4、乡(镇)名称采样点所在乡或相当于乡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5、村组名称采样点所在村或相当于村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6、邮政编码采样点所在乡村的邮政编码。

7、农户名称调查地块承包户户主姓名。

8、地块名称指农田单个丘块的名称,田园化地区可用第几行第几丘表示9、农户电话指调查地块农户的电话。

10、地块位置分为村北、村东北、村东、村东南、村南、村西南、村西、村西北及村中。

采用地形图确定或太阳方位确定,以村的中心位置为衡量点。

11、距村距离4大致的数字,用米表示(直线距离)。

12、野外编号共8位数,前4位为县邮政编码为前4位,后4位为采样点的顺序编号。

如浏阳市的邮政编码前4位是“4103”,则第1号采样点编号为“41030001”,第2号点为“41030002”,第4000号点为“41034000”。

此编号既有唯一性,又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乡镇的采样数量,预先将编号分配到乡镇。

向化验室交样或化验室土样瓶编号等,均采用野外编号。

13、经度用GPS定位仪测定,保留1位小数,如111。

08′25″.3。

14、纬度用GPS定位仪测定,保留1位小数,如28。

50′03″.7。

15、海拔高度指采样地块的田面海拔高度。

原则要求从地形图上查找,山丘区可参考GPS定位仪的海拔高度,单位为m,保留1位小数。

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记载的海拔高度。

(三)自然条件1、地貌类型参照《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与采样》(表1—18)相关指标确定地貌类型。

填写表中“切割程度”栏的内容,如丘陵填高5丘、中丘、低丘。

全省统一规定,洞庭湖区的平原为低平原,其他地区的平原为高平原。

2、地形部位按照新的地形部位名称填写。

3、地面坡度指采样图斑(土种)的整体坡度,大致数字。

4、田面坡度指采样单个丘块的坡度,水田都为0。

,旱地估计大致数字。

5、坡向分为平地(坡度<3。

)、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等。

地块土种(图班)坡度为0。

的为平地。

采用罗盘仪和GPS定位仪直接测定的数据是更为准确的坡向。

我国有“山南水北谓之阳”的说法,即山的南面(东西走向的山),河的北面为阳坡即南坡,相反山的北面与河的南面为阴坡即北坡。

待测定的坡向:坡地(梯田)由上向下坡降所对应的方向、农田两侧沟港流水所对应的方向。

6、通常地下水位一般指春夏季(犁田前)的耕地地下水位。

7、最高地下水位在湖南,水田为种稻期间(淹水期)的地下水位,旱土为盛6雨期间的地下水位。

采用按水稻土亚类确定的方法:淹育型水稻土,A—P—C型剖面,最高地下水位100厘米以下。

潜育型水稻土,A—P—G—C剖面,最高地下水位为0厘米。

漂白型水稻土,A—P—E—C型剖面,最高地下水位在犁底层与漂白层的交界线。

潴育型水稻土,A—P—W—C型剖面,最高地下水位在P 层与W层的交界线,A—P—W1—W2—C型剖面,最高地下水位在W1层与W2层的交界线。

8、最低地下水位一般指秋末冬初期间,即采样时(10月底—翌年2月底)的地下水位,水田为干水期地下水位。

可参考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中记载的数据。

经工程改造的潜育型稻田或溪沟淤塞,河床抬高的地方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可参考附近沟港和田间池塘的水位。

9、常年降雨量单位为mm,以县气象资料的常年降雨量为基础,山、丘、平地貌区应有所区别。

10、常年有效积温单位为℃,以县气象资料的常年有效积温为基础,不同海拔高度应有所区别(海拔每上升100mm,温度降低0.6℃)。

11、常年无霜期7单位为天,以县气象资料的常年无霜期为基础,不同海拔高度应有所区别。

12、肥力等级在衡量土壤属性的基础性,参考产量确定,年亩产>1000公斤为一级,记为高;800—1000公斤为二级,记为较高;600—800公斤为三级,记为中;400—600公斤为4级记为较低;<400公斤为五级,记为低。

属于双季稻地区,现在只种一季,均应按双季稻产量来衡量肥力或地力。

有关地力分级(10级划分)法参见《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与表格填写有关问题的说明》(网上下载专区)。

(四)生产条件1、农田基础设施分为完全配套、配套、基本配套、不配套、无设施。

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农田基本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土地平整,田块成方;②三沟(撇洪沟、排水沟、灌溉沟)配套;③三网(沟网、路网、林网)配套。

以上三项全有的为完全配套,缺一项的为配套、缺二项的为基本配套,有1—2次但标准不高的为不配套,完成没有建设的为无设施。

2、排水能力分为保排、能排、可排(将来可发展)、渍涝(不具备条件8或不具备排涝)、不需。

分布部位高的旱地是不需排水的。

3、灌溉能力分为保灌、能灌、可灌(将来可发展)、无灌(不具备条件或不计划发展)、不需。

4、水源条件水库、井水、湖水、塘堰、集水窑坑(池)、无。

5、输水方式分为提水、自流。

输水设施分为土渠、衬渠、U型槽、固定管道、移动管道、简易管道、直灌、无。

用“提水”或“自流”+“输水设施”表示,如提水土渠、自流直灌等。

6、灌溉方式分为喷灌、滴灌、渗灌、沟灌、畦灌、漫灌、膜灌、无。

7、熟制分为常年生、一年一熟、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一年四熟、两年一熟、两年三熟、三年一熟、四年一熟等。

8、典型种植制度分为稻、麦、玉、豆、豆/玉、稻—稻、麦—稻、油—稻、麦/稻、麦—玉—薯、油—稻—稻、麦—稻—稻、肥—稻—稻等。

豆/玉表示大豆、玉米轮作,麦—玉表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

9、常年产量水平9单位为公斤/亩。

是前三年的年度平均产量水平。

种植其他作物,折算成全年粮食产量,蔬菜、水果等作物可参考附近相同土壤种粮水平。

(五)土壤情况1、土类按湖南省最新的土壤分类系统填写(参见《测土配方理论与实践》13—48页)。

2、亚类按湖南省最新的土壤分类系统填写(同上)。

3、土属按湖南省最新的土壤分类系统填写(同上)。

4、土种按湖南省最新的土壤分类系统填写(同上)。

5、俗名当地群众对土壤的通俗名称。

6、土种编号全省对旱土82个土种和水田163个土种统一进行了编号(参见《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13—48页)。

7、成土母质按照湖南省新的土壤母质划分要求填写。

108、剖面构型参照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并增加各层的厚度,表示方法如下:A15—P07—W45—C33,可简化为A15P07W45C33。

土壤种类变化了的,应修改其构型,如:潜育型稻田经改造转变为潴育型稻田的剖面构型,由A—P—G—C型改为A—P—W—C型。

9、土壤质地采用手测法确定,分为砂土、砂壤、壤土、粘壤、粘土。

10、土壤结构分为无、团粒状、微团粒状、块状、团块状、核状、柱状、粒状、棱柱状、片状、鳞片状、透镜状等。

其中棱柱状为潴育型水稻土(W层)的专用结构,不出现于耕层;团粒状要在肥沃的菜土耕层才能见到。

11、障碍因素与障碍层出现位置分为潜育(原渍潜稻田型)、漂洗(原障碍层次型)、过粘或过砂(原障碍层次型)、渍害(原渍涝排水型)、干旱、耕层浅(原瘠薄培肥型)、土层浅(原瘠薄培肥型)、青隔、缺素、矿毒、坡度过大(原坡地梯改型),其中漂洗专指漂白型水稻土,过粘专指有粘土土层的土壤(粘壤不算);过砂专指有砂土土层的土壤(砂壤不算);渍害是指受洪水淹渍或冲刷的土壤;干旱是指历1112年缺水的土壤;缺素是指缺氮磷钾某一项、二项或全缺的土壤,缺素指标(见表2,表中5级、6级的属缺);耕层浅是指水田<15cm ,旱土<18cm 的土壤;土层浅是指土层<40cm 的土壤(C 层不算土层,BC 层算土层)。

以上耕层过浅、渍害、干旱、坡度过大必须根据野外调查情况确定,矿毒缺素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其余根据剖面构型确定(潜育层<10cm 的不要归入障碍因素)。

表2 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级别划分12、障碍层出现位置指障碍层在土层中的位置(见图)。

记载障碍层次部位为××cm ~××cm ,如一号图记23cm ~61cm ,二号图记51cm ~100cm ,等等。

13障碍障 碍层 层(一号)(三号)障 碍层障 碍 层(四号)(五号) 13、障碍层厚度,即障碍层的总厚度,如一号图为38cm ,由61减23所得,又如四号图为50cm ,由65减15所得。

14、侵蚀程度分为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剧烈侵蚀。

可参考坡度,土层、耕层厚度,有无侵蚀沟、蹦塌现象,有否水土流失等综合确定。

水田一般为无明显侵蚀。

15、耕层厚度单位为cm,实挖5个30cm深左右的小剖面测量耕层厚度,取均值。

16、采样深度水田、旱土、菜地、果茶园、试验地均采0—20厘米。

17、田块面积指调查采样地块单丘农田的面积。

18、代表面积指采样点在一个村或一个乡代表的土种面积。

如一个乡红黄泥土种有3000。

亩,采25个点,这25个点代表的面积之和与3000亩相符。

(六)来年种植意向记录计划种植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名称和目标(期望)产量,有几季,填几季。

(七)采样调查单位1、单位名称统一为某某县(市区)农业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