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_刘跃

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_刘跃

《产经评论》2014年5月第3期[收稿日期]2014-03-23[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2-R-54,主持人:刘跃)。

[作者简介]刘跃,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信息经济研究;彭艳,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研究;周亮,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研究。

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刘跃彭艳周亮[摘要]在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我国30个省级相关数据,对各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了测度。

根据测算所得到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我国区域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揭示了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信息产业;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298(2014)03-0040-10[引用方式]刘跃,彭艳,周亮.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 ].产经评论,2014,5(3):40-49.一引言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现代化。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各国信息化水平也日益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

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渗透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

但是为了追求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往往忽视了经济质量的同步增长。

Liu (2008)[1]认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其相伴的却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虽然中央政府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制度来控制环境污染,但地方政府认为环境保护会拖累地方经济,因此常常把环境监管放置一旁,而尽量去寻求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Kuijs (2012)[2]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模式及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和重工业的发展为近几十年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条件,但这也导致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失衡。

沈利生(2009)[3]则采用增加值率来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自2002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是工业变重,服务业变轻,这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降低。

当前,世界各国都对经济增长质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同时许多国家也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污染以及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等途径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如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课题之一,同时这也是中国现在以及未来经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研究重点探讨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力争寻求对策,使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得到同步提高。

·04·二研究方法(一)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量信息产业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等现代新兴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研究开发、收集、加工、贮存、流通、传播的信息服务业和以生产信息处理设备为最终产品的信息设备制造业的综合性产业群。

目前学术界存在着多种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的方法,比如马克卢普信息经济测度方法(王刚,2008)[4]、信息化指数法(刘跃,2007[5];刘跃和惠美玲,2012[6])、投入产出法(王钢和王欣,2007)[7]等,而我国学者靖继鹏等(1993)[8]在广泛学习已有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从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信息产业综合测算方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本文借鉴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中的相关指标,从评价产业发展水平的根本出发,根据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的特征,在权衡相关数据可获得性的情况下,建立了2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的指标体系,如表1。

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由于所收集到的各个指标原始数据的量纲和数量级都存在着差异,不能直接进行加总和比较;郭亚军和易平涛(2008)[9]、张立军和袁能文(2010)[10]的研究表明,极差化的无量纲方法在线性综合评价模型中更为有效,因此本文采用极差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了使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数能够跨年度与截面均可比较,同时保证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均为正指标,因此在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时,本文采用式(1)进行:Y ij =Xij-XiminXimax-Ximin(1)该式中,Y ij为某地区第j年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化数据,X ij为该地区第j年第i个指标原始数据,Ximin为样本数据中第i个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小值,X imax为样本数据中第i个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大值。

(二)经济增长质量测量在对经济增长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经济增长在数量方面一般有较为一致的观点,而在质量上却有各自不同的看法[11][12][13]。

综合学者的观点,本文将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随着经济数量的增长,经济增长在效率和稳定性、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

目前我国学者[14][15][16][17]大都通过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测度经济增长质量。

运用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时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步骤,其一是根据对增长质量内涵的界定,选择并确定指标体系的各个维度;其二是指标体系中各基础指标的合成。

在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本文以任保平(2010)[13]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在权衡相关数据可获得性情况下,建立了5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测度模型指标体系,如表2。

由于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指标中含有二元反差指数等逆指标,因此在对逆指标的标准化处理上,本文采用式(2):Y ij =Aij max-AijAij max-Aij min(2)(三)主成分分析在指标的合成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熵值法、相对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在这几种方法中,熵值法无法较好地反映出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而相对指数法则是将所有指标转换成可比的指数形式,然后进行简单的加总或加权加总的方式进行计算,这会导致各指标间权重的确定不够客观,未考虑到各指标间可能存在相关性等问题。

而主成分分析法的权重生成则是根据数据本身的特征确定的,避免·14·了主观判断的影响,并且其所生成的权重结构还可反映出各维度基础指标对总指数的贡献大小。

基于此,本文在对信息产业及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各单项指标权重和方面指标权重,并通过计算求得各方面指标指数和总指数。

根据前面所建立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首先分别计算各个单项指标的指数,再将属于同一方面指标的单项指标按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到方面指数,最后将方面指数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到总指数。

具体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量模型如式(3):IDI=∑mi=1∑nj=1Yijw()ij*Wi(3)其中,IDI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数;Y ij为方面指标i中分项指标j的标准化数值;w ij表示指标Yij的权重;W i为方面指标i的权重;i=1,2;j=1,2,3,…;0≤w ij≤1,0≤W i≤1。

n为方面指标i中分项指标的个数;m为方面指标个数。

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指数(EQI)测算采用相同的模型。

三数据分析及计算为了能同时反映我国各地区间的差异及各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本文采用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结合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由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因,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限定在2005-2010年,共计6个年度,研究的对象包含我国30个省市区(其中西藏自治区由于统计数据缺失量大而剔除)。

(一)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数计算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本文计算出各单项指标及方面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表1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模型指标体系及权重指标体系方面指标权重单项指标权重信息产业规模水平(X1)0.596信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X11)0.263信息产业产值增长占GDP增长比重(X12)0.239信息产业固定资产量(X13)0.242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X14)0.257信息产业发展潜力水平(X2)0.404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X21)0.203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比重(X22)0.093R&D资金占GDP比例(X23)0.209人均教育经费投入(X24)0.211每千人专利授权数(X25)0.284(二)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计算本文对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指数测算中涉及到的相关计算和数据处理都采取与信息产业发展指数确定相同的方式,经过计算,得到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指数各单项指标及方面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24·表2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测度模型指标体系及权重指标体系方面指标权重单项指标权重经济增长结构(Y1)0.34人均GDP(Y11)0.16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Y12)0.06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Y13)0.13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Y14)0.08二元对比系数(Y15)0.14二元反差指数(Y16)0.21外贸依存度(Y17)0.22经济增长稳定性(Y2)0.09通货膨胀率(Y21)0.32失业率(Y22)0.68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Y3)0.21人口死亡率(Y31)0.27人均住房面积(Y32)0.14城乡居民人均存款(Y33)0.23恩格尔系数(Y34)0.10城乡收入比(Y35)0.26资源利用(Y4)0.20劳动生产率(Y41)0.23资本生产率(Y42)0.40单位产出能耗比(Y43)0.37生态环境代价(Y5)0.16单位产出废气排放数(Y51)0.22单位产出污水排放数(Y52)0.15单位产出固体废弃物排放数(Y53)0.5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Y54)0.10根据以上计算确定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水平各指标的权重,分别按照各自的测量模型进行测算,得到2005-2010年我国30个省市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指数如表3所示。

··34表32005-2010年我国30个省市区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指数区域2005年IDI EQI2006年IDI EQI2007年IDI EQI2008年IDI EQI2009年IDI EQI2010年IDI EQI均值IDI EQI全国0.160.940.180.950.190.950.200.950.220.940.240.970.200.95北京0.45 1.370.50 1.410.46 1.420.44 1.450.44 1.460.49 1.480.46 1.43天津0.36 1.240.43 1.260.39 1.250.37 1.200.35 1.170.40 1.190.38 1.22河北0.090.870.100.880.120.870.130.870.150.870.170.890.130.87山西0.100.690.110.700.120.700.130.680.260.660.150.690.140.69内蒙0.060.740.070.740.080.740.090.780.110.790.110.780.090.76辽宁0.190.900.220.920.250.940.280.950.320.960.330.950.260.94吉林0.090.910.110.900.110.920.130.930.140.930.150.950.120.92黑龙江0.13 1.010.110.990.150.970.140.950.150.920.140.950.140.96上海0.49 1.410.53 1.460.57 1.500.50 1.490.53 1.490.61 1.580.55 1.49江苏0.38 1.200.42 1.220.48 1.240.58 1.230.59 1.220.70 1.250.52 1.23浙江0.28 1.210.32 1.270.35 1.300.36 1.310.36 1.310.44 1.350.35 1.29安徽0.090.820.100.820.110.840.140.840.160.860.200.870.130.84福建0.20 1.090.20 1.080.20 1.100.21 1.110.21 1.120.256 1.150.21 1.11江西0.090.880.100.890.110.900.130.890.150.880.150.900.120.89山东0.19 1.020.21 1.040.24 1.060.26 1.040.31 1.040.32 1.060.25 1.04河南0.090.890.110.900.120.910.150.930.110.880.200.910.130.90湖北0.170.990.140.970.150.960.170.940.200.960.200.980.170.97湖南0.100.860.110.860.120.890.150.900.180.920.200.910.140.89广东0.40 1.400.43 1.440.45 1.440.49 1.420.48 1.390.60 1.440.48 1.42广西0.060.870.070.870.080.830.100.810.110.820.120.840.090.84海南0.05 1.130.06 1.140.07 1.170.09 1.120.11 1.090.11 1.090.08 1.12重庆0.110.760.130.740.140.800.150.810.170.840.200.860.150.80四川0.120.820.140.850.160.860.180.850.210.850.240.870.170.85贵州0.050.560.060.570.060.600.070.630.090.620.090.650.070.61云南0.050.730.060.700.070.710.070.690.090.680.090.690.070.70陕西0.160.770.170.780.170.760.180.760.200.760.220.790.180.77甘肃0.070.750.080.740.090.730.110.720.130.700.120.720.100.72青海0.050.650.050.630.060.630.080.600.090.590.090.580.070.61宁夏0.070.640.090.680.100.650.110.660.120.650.120.620.100.65新疆0.050.950.060.950.070.940.080.950.130.890.100.930.080.94·44·四实证分析(一)散点图分析根据表3数据,本文以信息产业发展指数为横轴、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为纵轴绘制散点图(见图1),进行经验性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