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乐小舞星(一星级)教材

快乐小舞星(一星级)教材

舞 蹈 培 训 教 材(适用年龄:5—7岁)目 录1、玩具进行曲 (1)2、宝宝在睡觉 (2)3、我的身体 (4)4、拉个圆圈走走 (5)5、小鸭嘎嘎 (7)6、小火车 (8)7、可爱的猪宝宝 (10)8、印第安小朋友 (11)9、小鱼儿 (13)10、拥抱我的小舞伴 (15)一、玩具进行曲学习目的:通过玩偶形象的充分表演,训练孩子对舞蹈队形的初步认知,在舞蹈中形成横排队形的概念。

主要动作与要求:1、摆臂抬踏步:手掌自然伸直,直臂于身体两侧自然摆动。

主力腿伸直,动力腿膝盖主动抬起,小腿与脚背放松,自然落地。

2、旁按手位平踏步:双手掌形,手心向下按于旁斜下四十五度,手臂伸直,立腰拔背。

双脚踏步落地时全脚着地,踏地有声,双膝微弯曲,膝关节松弛。

3、吹喇叭舞姿:双手握空拳,重叠放于嘴前,手肘架起,呈“吹喇叭”状。

4、小狗姿态:手握空拳,手腕提起,小臂收于胃前,模仿小狗的爪子。

5、双脚蹦跳步:双脚同时向上跳起,同时落地,落地时按照脚尖、脚掌、脚跟的顺序依次落下,落地要轻。

教学步骤:1、音乐进入教师将音乐先放给学生听,使学生在听觉和感受上建立初步的感知,让孩子们知道歌曲中的内容和形象。

2、故事进入将组合要表达的情景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告诉学生娃娃在走,小狗在开汽车,顺势让孩子进行动作模仿。

3、动作进入将组合动作从单一到复合渐渐进入,注意还是在故事中讲解动作,这样孩子有形象在心中,比较易于接受。

教学提示:1、平踏步动作时要求踏地有声,在节奏中进行。

2、“双脚蹦跳步”注意膝关节与踝关节要松弛。

3、尽可能多的在组合中给孩子灌输队形的概念,让孩子对队形有初步的认知。

4、整个组合要求孩子们做出一份“嘎”气,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5、为了使孩子更易于接受,教师可自编故事讲给孩子,以故事情节带舞蹈动作。

组合情景描述:一群精神饱满,气势十足的孩子们排排队走向玩具堆里,忽而变成吹喇叭的玩偶,忽而变成调皮可爱的小狗狗,在踏地有声的步伐中开心地玩耍着......歌词:滴答答,滴答答,我来吹喇叭,娃娃也出来走走走,小狗汪汪开汽车嘟嘟嘟,这样开开,那样开开,啦啦啦。

二、宝宝在睡觉学习目的:在三拍子的音乐旋律中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心中爷爷奶奶睡觉的样子、爸爸妈妈睡觉的状态,以及大自然中小动物和花儿草儿睡觉的形态。

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主要动作与要求:1、“静悄悄”:将右手食指放于嘴前,左手放于旁按手位,屈膝半蹲,上身前倾,做“嘘”的样子。

2、小鸟舞姿:正步位站立,双手掌形,旁斜上位提腕,手心向下,做“展翅状”。

3、小猫舞姿:屈膝半蹲,双手阔指,手心向里放于脸前,手肘架起,右倾头。

4、双撩手:双手腕主动提起,带动手臂撩至上位对腕,再由手腕主动压下收回体侧,手臂自然放松,动作连绵不断。

5、上位摆手:双手手心相对放于上位,双臂横向摇摆,手腕松弛,双脚打开与肩同宽,随手臂右左移动重心。

教学步骤:1、游戏进入教师可让孩子们以游戏的方式进入组合,如:让孩子们站好,由一个小朋友在同学之间穿梭,当他碰到谁,谁就摆上一个自己睡觉的姿态美美的睡着了。

教师启发学生打开想象力,使每个学生的舞姿各不相同。

2、形象进入告诉孩子小猫是什么样,小鸟是怎么飞?风儿吹动树枝又是怎么跳舞的,那么宝宝又在做什么。

按此顺序将组合中出现的形象教给孩子。

3、故事进入教师可以假设情景(比如幼儿园里午睡的情景),将组合情景描述中的故事讲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在做什么。

4、组合进入将组合动作、音乐合成,再强调故事的表演性。

教学提示:1、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表现组合,动作中跟随歌词表现出“跟观众说话”的状态。

2、学生自由结组造型时,教师尽量让孩子自己变换造型,提倡启发式教学。

3、教师在启发学生的同时,还需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各种形态,多做模仿。

组合情景描述:一群小朋友手拉手走上来,找到自己的位置静悄悄的站好。

告诉爸爸妈妈,静悄悄,不许说话,告诉小鸟和小猫,静悄悄,你们别吵,因为宝宝要睡觉。

这时,出来一位好心的小朋友,她为小朋友一一盖好被子,摆好正确的睡觉姿态。

在盖被子的时候,她还忍不住嬉闹一下睡着的小朋友。

小朋友们揉揉眼睛,打打哈欠,翻个身,又睡着了。

这位好心的小朋友马上跑到前去告诉所有的人,静悄悄,静悄悄,宝宝真的睡着了。

歌词:静悄悄,静悄悄,小鸟你别吵,静悄悄,静悄悄,小猫你别闹,风儿你轻轻吹,树枝你轻轻摇,宝宝在做什么,宝宝在睡觉。

三、我的身体学习目的:通过组合的学习,使学生对自身的头、肩、胸、腰、腿、膝等身体部位具有感性的认知。

同时经过不同的运动方式,比如低头、耸肩、展胸等,训练孩子身体的灵活性。

主要动作与要求:1、前平位扩指立掌:双手叉腰,右手经过肩前团手,扩指推于前平位,掌心向外立掌,指尖与肩齐平,注意扩指时手指最大限度的扩开,左手同前。

2、低头:下颚收回,视线下垂,颈椎最大限度拉伸。

3、耸肩:双肩同时最大限度向上耸起,肩膀找耳朵,还原时沉肩,颈部伸长。

4、展胸:肩胛骨向后背,前胸展开同时上身前倾,肩胸最大限度向外延展。

5、转腰:胯部保持正对一点,腰部带动身体向左或向右水平转动,在转动时脊椎最大限度地伸长。

6、抬腿:右腿膝盖主动抬起,小腿与脚自然放松,左腿主力腿直膝站稳。

7、屈膝:双膝松弛,同时向下半蹲,之后自然还原。

教学步骤:1、身体各部位的认知教师先以问答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有错误的地方教师及时予以纠正,还可以打乱提问的顺序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动作进入将组合中的动作单一教授,要求规格与要领。

3、完成组合配合音乐完成动作,最好是边唱边跳,有助于加深记忆。

4、附加内容教师可让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唱,一个做动作,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增强趣味性。

教学提示:1、将身体部位的各个动作做到最大限度,一方面有助于身体部位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也是开发身体能动性的有效渠道。

2、组合中要求边唱边跳,有利于舞蹈动作的记忆,也增添情趣性。

组合情景描述:小朋友们,谁告诉老师自己的头、肩在哪呢?那膝盖呢?我们下面这个舞蹈能让小朋友很快认知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跟老师一起来,我的头、我的肩,还有我的胸,我的腰、我的腿、还有我的膝盖,最好看的是我的小小手和小小脚,哦,对了,上面还有我的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趾头呢!向大家炫耀一下吧,再来一遍!!!歌词:我的头,我的肩,这是我的胸,我的腰,我的腿,这是我的膝盖,小小手,小小手,小手真可爱,上面还有我的十个手指头。

我的头,我的肩,这是我的胸,我的腰,我的腿,这是我的膝盖,小小脚,小小脚,小脚真可爱,上面还有我的十个脚指头。

四、拉个圆圈走走学习目的:让孩子对“圆圈”这个队形有初步的概念,同时能够尽可能好的保持圆圈的队形做动作,以此来训练孩子们之间的一种默契配合以及动作反映能力。

主要动作与要求:1、抬踏步:主力腿伸直,动力腿膝盖主动抬起,小腿与脚背放松,自然落地。

2、后跳踢步:双腿右左交替向后跳踢,要求绷脚踢屁股,重拍在落地的那一拍。

教学步骤:1、游戏进入让学生拉起圆圈,由教师带领学生踏步走或跑动。

教师掌握时间和节奏,在喊“停”的时候看谁第一个站好或蹲下,也可以停下时老师说摸鼻子,摸眼睛,叉腰等等,总之在不知不觉中组合的动作已经进入了。

2、音乐进入按照音乐的歌词提示,唱到什么孩子就做什么,然后逐渐加上脚下的节奏。

3、组合完成将组合动作与音乐,动作与队形调度合成。

4、附加内容如果有哪位小朋友做错了,教师可以要求他给大家表演节目,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提示:1、训练中主要强调对“圆圈”队形的保持,在保持队形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动作要求和音乐节奏。

2、组合最后站位时,教师一定对先站好的学生多加鼓励和赞美之词。

加强练习最后的站位,以深化孩子们对自己位置的记忆。

组合情景描述:一二三、拍拍手,大家来围圆圈,我们在圆圈上走走,看谁最先蹲下,我们在圆圈上跑跑,看谁最先站好。

老师一声令下,“看谁先找到自己上课的位置”,大家快速反应,准确的站好自己的位置,等待接受老师的表扬!歌词: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最先蹲下。

拉个圆圈跑跑,拉个圆圈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跑,看谁最先站好。

五、小鸭嘎嘎学习目的:通过组合的学习模仿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形象,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主要动作与要求:1、小鸭子形态:小臂折回,提腕垂手,肘部夹于身体两侧,双手交替向下拍打。

动力腿关膝扣胯,平脚轻轻踏地,胯部跟随动力腿略向外顶出,主力腿跟随动力腿踏地节奏做上下屈伸动律,动作时头倾向动力腿一边。

2、扁扁嘴舞姿:双手掌型,右手手心搭于左手手背上,小臂折回收于嘴前,沉肘提腕,双腿屈膝半蹲,上身前倾,手掌上下拍打。

3、摇摆步:保持双膝直立的状态,左右移动重心,带动身体左右摇摆,要求“摇摆步”尽可能做得夸张。

教学步骤:1、形象的捕捉小鸭子的形象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讲并不陌生,教师可让孩子先即兴模仿出他心中的小鸭子形象,充分启发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否定每一个孩子的想象,同时还要多加鼓励。

然后再告诉孩子,老师今天要教的小鸭子是什么特点,让孩子有个感性的认识。

2、动作进入将主题动作分解教与孩子,必要的话上下身动作分开进行,并告知孩子这只小鸭子是什么性格,让孩子做出“嗲嗲”的样子。

3、故事的进入教师将组合要描述的情景与情绪传递给学生,强化表现力。

4、组合完成和音乐完成两组小鸭子的配合与调度。

教学提示:1、小鸭子的形态要做出“嗲嗲”的样子,表现出赖皮可爱的形象。

2、“摇摆步”注意直膝移动重心,左右移动幅度尽可能大。

3、“摸肚皮”的动作要求重心向后,将小鸭子的大肚皮腆出来。

4、“扁扁嘴”的动作强调沉肘,手掌上下拍打时频率要快。

组合情景描述:这是一群赖赖的小鸭子,嘎嘎的叫着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原来小鸭子的肚皮饿了,他不喊爹呀不喊妈,摇摇摆摆走下河里,自己捉小虾吃。

嘎嘎!瞧!远处又来了一群小鸭子......嘎嘎嘎!歌词:小鸭小鸭嘎嘎,肚皮饿了呱呱,不喊爹呀不喊妈,摇摇摆摆走下河,摇摇摆摆走下河,自己去捉小虾虾。

嘎嘎!六、小火车学习目的:训练学生“平踏步”动作在音乐节奏中的准确性。

也通过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与小伙伴合作,共同携手,度过困难。

主要动作与要求:1、平踏步:踏步落地时全脚着地,踏地有声,两膝微弯曲,膝关节松弛,节奏准确。

教学步骤:1、游戏进入教师带领学生排成排,拉着前人的衣角玩“开火车”,由两个小朋友当山洞,可以交换角色。

不限制路线,不规矩动作,只是游戏。

2、动作进入教授平踏步动作并单一练习,排好队形,在行进中练习。

3、完成组合教师将游戏规则定好并给孩子们注入情节,在情节中完成组合。

教学提示:1、长时间的平踏步行进容易出现疲劳,从而导致节奏把握不准确,再加上游戏贯穿其中,这使得平踏步节奏的准确性成为本组合的难点,因此教师要就此难点加强训练,待学生基本掌握平踏步的节奏后,再加入游戏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