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5.在有关公共职能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方式的决定中,在有关 民众及社会共同体应向中央机构交纳贡赋的决定中,分别产 生出具有行政法、经济法性质的法律规范。
五、民族融合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起源还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
2.黄帝之时,中原部落联盟实行兵刑合一之制,刑事惩罚方式 以使用的工具区分,包括五种:甲兵、斧钺、刀锯、钻笮、 鞭扑。
5.形成过程中的法律,也受到血缘、婚姻因素的影响,而作为新社会结构基 本骨架的血缘、婚姻关系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三、祭祀与法律
1.在华夏先人中产生的祖先崇拜意识,通过一定的典礼、仪式,逐渐演化为具有 宗教性质的祖先祭祀。
2.由于祭祀活动与现世子孙的安全、生活直接联系,又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强化自 己地位的有效手段,因此祖先祭祀活动受到华夏先民的特别重视。
第二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一、战争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起源,首先具有“兵刑合一”、刑法受到特别重视的特点。 2.中华古文明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契机是部落联盟之间的相互征战。通过征 战,加强了交流、沟通与融合,推进了文明的演变与进步。
3.部落联盟早期,部落内部秩序,主要通过个体对群体的依赖,依靠群体 的舆论,或者通过行为方式、财产分配方面的制裁来维系。
四、裁判与法律
1.中国法律的产生,与其他文明中法律的起源一样,也体现了 “由裁判到立法”的特点。
2.法律产生于判决,产生于相关的决定。
3.从因财产交易的争执而作出的判决中,逐渐抽象出一系列带 有普遍性的标准或原则,进而固化为民事法律。
4.从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侵害统治阶级利益者给以惩罚的判 决中,逐渐产生刑事法律规范。
4.与此同时,由于相互征战在确定部落之间关系中的特殊作用,以甲兵、 斧钺为惩罚手段的“大刑”频繁实施,因而有关适用“大刑”的相关规 范也逐渐确立,包括在何种情况下实施大刑,实施大刑的机构、程序以 及具体方法等。
二、血缘与法律
1.中原地区肥沃的土地与四季分明的季节,使得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 耕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法制史
(第二版)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其特点
第一节 国家雏形与法律起源
一、国家雏形:华夏部落联盟 1.华夏部落联盟包括炎帝、黄帝、有虞氏(舜)及商人等 部落,以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活动范围; 2.东夷部落联盟包括太皋、蚩尤等部落,中原地带东部为 主要活动范围; 3.苗蛮部落联盟包括三苗、伏羲、女娲等部落,长江以南 的地域为其主要活动范围。
3.祭祀是向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与力量的崇敬与祭拜,在部落联盟首领与 长老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一整套礼仪、程序规则。
4.祭祀折射世俗。在部落联盟首领以及长老的推动下,祭祀活动所形成的习俗、 规则,特别是祭祀规则中反映部落成员不同地位、身份、作用的差别,也逐渐 扩散至部落社会世俗的生活、管理之中。
5.随着部落联盟后期国家机构与职能的逐渐成形,这些与祭祀相关的行为规范以 “礼”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并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作为部落联盟首领领导之下的部落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有: 其一,整顿指挥部落武装力量,执行对外征战扩张、防范
外部侵扰的职能。 其二,管理内部成员,组织生产、生活,确保内部行政管理机构和 管理职责、规范土地品级及相关的贡纳赋献等内容的强 制性行为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一套粗疏的法律制度伴 随着阶级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而在华夏国家中显现。
二、夏商法律的基本内容 1.夏商两代的礼。 2.夏商两代的刑。 3.夏王、商王的重要命令也是一种法律渊源,主要有誓(军
法命令)、诰(政治文告)、训(训示臣民)等形式。
第二节 刑事法律
一、刑名 1.夏代的刑罚制度,最初产生于夏启政权建立之前。夏代 以前的伯夷时代已采用“典”(礼仪)与“刑”(刑罚)两种 手段进行统治。 2.夏启建立世袭制政权后,刑罚体系逐步形成。 3.商灭夏后,刑罚制度有所继承和发展。
第二章
夏商法律
第一节 夏商法律概述
一、“天讨”、“天罚”、“神判”的法制指导思想 1.夏商两代属于中国古代法制初步形成与早期发展的童年 时期,“天讨”、“天罚”、“神判”之类的天命神权思 想居于政治法律思想领域的支配地位。 2.作为“天命”化身的王权,作为“神意”代表的王命, 是夏商两代国家法权的最高表现形式。 3.基于对自然神与祖先神的信仰、崇拜与敬畏,夏商两代 的法制指导思想,以“服天命”、“受天命”、“行天之 罚”的神权法思想为基本特征。
4.商代继续沿用了夏代的不孝、弗用命等罪名。所谓“不 从誓言”,即属违抗命令,也要受到株连妻子眷属的严 厉制裁。
5.在夏代罪名的基础上,商代还出现了不吉不迪、颠越不 恭、暂遇奸宄、乱政、疑众等新罪名。
2.各部落逐渐形成聚族而居、安土重迁的生活习俗。在这一基础之上发展起 来的部落管理机制,较多地融入了血缘因素。
3.基于上述因素,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国家起源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血 缘、婚姻因素的影响,也表现出与血缘、婚姻因素的密切关联。
4.新国家机构与旧部落联盟机构的直接传承关系,使得旧机构中联结个体成 员的血缘、婚姻纽带继续在新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新社会结构的 基本骨架。
3.帝舜时期受苗蛮部落刑事处罚的启发,将早期仅限于战争时 期,或者和平时期对待异族俘虏的肉体刑,也适用到本部落 内部成员。
4.苗民所创制的“五虐之刑”虽然极端残酷,但由于能够更有 效地起到惩罚犯罪、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作用,因而很快为 中原部落所采用。
第三节 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强制性行为规范 二、社会公正的准绳 三、兴功惧暴,扬善抑恶 四、定分止争,确定权利归属 五、实施政治统治的工具
二、罪名
1.关于不孝。“不孝”不仅影响家庭、家族、宗族内部长 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宗法伦理道德关系,必然遭到社会 舆论的强烈谴责,而且也会破坏整个国家宗法等级秩序 的稳定,因而也就成为刑法严厉打击的严重犯罪。
2.对于“弗用命”者,不仅对本人处以极刑,其妻子眷属 也要受到株连“孥戮”。
3.夏代还有昏、墨、贼等罪名。犯有这三项罪名者,依据 所谓“皋陶之刑”的规定,是要依法处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