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方案编写工作流程

施工方案编写工作流程

施工方案编写工作流程
详细了解施工图纸(了解工程概况、工程量)
了解现场实际情况(测量组)
分析施工难点、施工顺序(根据可施工点确定施工断面及数量)施工准备(机械、人员、工期安排)
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案比选
确定方案(编写施工方案)
复核


审核问

合格
项目部内部审批
合格
报公司工程部(按意见修改、签字盖章)
报监理单位(按意见修改、签字盖章)
存档、登记
技术交底
作业指导
编制原则:
1.确保工期、质量和施工安全,控制工程成本,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关键目标实现;
2.在保证工期、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使人力、机械、物资等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3.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工程所在地的环境、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物资资源,降低工程成本;
4.工程质量控制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项目质量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5.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搞好施工现场管理。

作好内、外部关系的协调,在业主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保证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施工准备
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资料、沿线地下构筑物和管线资料,地质勘察资料、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和测量交桩,做好现场的技术准备、劳动力准备、物资准备、设备准备等工作,同时做好地下管线的调查及测量点位复测等工作。

①技术准备
1. 在接到施工图纸后,认真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对特殊过程、重点部位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待方案批准后,组织对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 组织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调查,
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方案和预防措施。

3. 组织技术及测量人员检查验收控制桩,并做好控制桩保护工作。

4. 配备齐全有效的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划分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有见证试验计划,制定技术资料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资料管理体系。

5. 及时编制各种材料计划,提供给材料管理部门。

6.施工过程按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本地区排水管道技术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②测量技术准备
1、测量依据
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与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复测和引测。

并依据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设计结构图、复测资料进行计算和测量放样。

2、平面控制测量
(1) 对施工现场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本工程平面布置图,布设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并考虑通视条件、稳固状态、放样方便等各种因素,在现场每200米建立一个控制点。

控制点道路范围以外两侧间隔分布,以建立通视情况良好的导线控制网。

(2) 定期对导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校验,随着施工的进展,每个月至少复测一次,以求控制网达到精度要求。

3、平面轴线测量
(1) 按图纸中结构不同的施工部位,分别制定不同的测量方法,以满足精度要求和施工进展要求。

(2)横穿管道施工时所需要的轴线,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用全站仪直接
放出轴线中心点。

4、高程控制测量
(1) 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①根据业主提供的等级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此测,布置在施工区域附近。

为保证施工期间高程点的稳定性,点位设置在受施工环境影响小,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

②各部分的标高均直接接采用高程控制网中的点位引测到施工部位,并按规定误差范围进行精度控制。

5、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投入本工程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国家法定计量部门的检定,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中所有的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做到测回闭合并经换手复测后,再使用其测量成果。

(3) 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多设护桩,使用前逐点进行校核。

(4) 气候季节变化或温差较大时会引起测量误差,要经常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校核。

③劳动力准备
1. 根据劳动力计划和工期安排,选择信誉良好、有较强施工组织能力、肯吃苦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施工作业。

2. 进场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对重点工序、新工艺工法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动员会,做好特殊工种的准备工作。

④物资准备
材料进场实行检验制度:原材料取样送检,构配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查验出场合格证,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在开工前做好物资材料堆放的临设搭建工作。

2. 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协议,明确双方材料供货范围及责任。

3. 开工前落实各项施工用料的计划,按照贯标程序要求选定合格厂家和产品,签订供货合同,并分期分批组织材料进场。

4. 为了减少周转料租赁费用,原则上不准将周转材料堆放在现场,因此对各种材料的入场时间、数量等要提前做好计划,设专人负责,分阶段陆续进场,保证施工正常使用。

⑤设备准备
1. 挖掘机、自卸车、吊车、打拔桩机、钢筋加工设备等提前调试,根据施工进度的要求随时进场;
2. 前期施工的部分机械设备于开工前五日组织进场。

进场前做好维修、保养及调试等工作。

施工机械随施工进度陆续组织进场。

⑥建立质量检测系统
1.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具体要求确定本工程的最终质量等级,制定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2.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质检工程师和质量员,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全权负责施工现场的质控工作。

质检员要求持证上岗,并制定岗位责任制。

各作业队设专职或兼职质量员,负责作业队内部工序自检工作。

3. 制定工序质量评定标准,并组织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学习。

4. 认真落实施工试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

按照相关文件、监督部门的
要求编制有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

5. 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有见证取样送检项目和数量控制清单及见证取样计划,作为有见证取样送检的控制依据。

6. 作好各种原材料试验、土工试验及砂浆、砼配合比设计。

7. 施工现场执行工序报验制度,各作业队在工序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请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请监理验收;未经验收的不允许进入下道序。

技术交底内容
工程特点
技术质量要求
施工方法及措施
安全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方法、施工平面现场布置、施工管理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