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滑动变阻器构造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3、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4、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电阻箱的读数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教具:
录音机台灯挂图电路示教版灯泡滑动变阻器
导线若干学生电源开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录音机打开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指示感受声音的变化;
师: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2、出示台灯,调节亮度开关,让学生感受灯光的变化,
师:为什么调节开关时,灯泡的亮度为何发生变化呢?
(学生回答)
师:类似的电器还有很多,如教室里边的电风扇,它有一个控制风扇转速的开关,洗衣机有一个控制洗涤强弱的开关,烤火用的电炉有一个控制温度的开关等等。
通过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开关虽然分别控制着不同电器不同工作状态,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控制了通过用电器的电流。
3、改变电阻
师:如何改变一个电阻的阻值?(学生回答)
师:要改变导体的电阻,改变哪个因素最方便?(学生回答)
4、活动体验: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分析)
5、活动反思:
师:实验中用铅笔芯来改变电阻,铅笔芯很容易断,怎么办?
生:选用韧性好的电阻丝
师:电灯泡的亮度变化不明显,怎么办?
生:选用更长的电阻丝
6、(参考课本)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变阻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
二、新课教学:
板书标题:变阻器
对于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我们要做到四点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了解滑动变阻器构造
★、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师:下面我们分项来学习
滑动变阻器(板书)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滑动变阻器主要作用:就是改变电路中电流.(转动开关可改变音量、亮度,录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
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再次出示滑动变阻器,指导学生看书,师生共同说出它的构造。
金属棒、滑片、瓷筒、由镍铬合金制成的线圈、支架组成
(指导学生看书,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材料选择: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
为了滑动变阻器的调节的范围更大,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较大点,容易调节。
问题2:线圈为什么要涂绝缘漆?
紧密排绕的镍铬合金线线圈之间如果不涂绝缘漆就会导电,电阻丝就变短,这样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就不大。
问题3:滑动变阻器上的铭牌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电阻变化的范围和它能通过的最大电流。
20欧1安的含义?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4、滑动变阻器使用(出示投影)
接法:怎样才能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才能起到改变电流的作用呢?.
思考1:怎样接入电路?(要串联在电路中)
思考2:分析滑动变阻器的4个接线柱中有多少种接法?
做一做:怎样接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说一说:要将两柱接入电路,坚持一上一下的接线原则。
不能同时接上,也不能同时接下,这样都起不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教师疑问:实验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同,闭合开关在电路中电流大小不同,电阻最大时,电流最小,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
电学实验为了闭合开关时防止电流的过大而烧坏元件,要求滑动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要将滑片置于什么位置?那边阻值就最大呢?
学生交流:阻值最大的位置,即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位置.
师:使用滑动变阻器虽然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某个位置时的电阻到底有多大,而有一种变阻器不仅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我们还能清楚的知道电阻的大小,这就是电阻箱
三、电阻箱
常见的电阻箱有两个接线柱、五个旋盘,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不仅可以改变电流,还可以知道任意时候的电阻的大小,旋转旋盘上的五个旋钮,我们可以得到0——9999.9欧之间的任意数值的电阻值。
师:演示电阻箱的读数如:5468.8欧
生:学生练习电阻箱的读数如:2987.3欧的电阻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章的内容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电流和电压。
另外,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也有大量的电学知识。
在科学探究素质方面:学生已经理解了探究的基本环节,并能在探究中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结果有初步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责任感。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个活跃合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间,帮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后。
这样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为学习“欧姆定律”打好基础。
学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阻》,对电阻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理解了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滑动变阻器的
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灌”的陈旧方式。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的魅力,让全班同学参与动手动脑,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以及分工合作,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中的曲直和艰辛,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评测练习
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1.5A”字样,分别表示它的是50Ω和是1.5A。
课后反思
1、在教学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课程是要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联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调光台灯,所以更加激发学生想了解调光台灯的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
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
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
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在教授“变阻器”这个内容时,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
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下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