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防坠落材料设备 (2)四、防坠落实施措施 (2)五、防坠落安全管理小组 (8)六、高处坠落应急救援措施 (8)七、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措施 (8)八、坍塌应急救援措施 (9)九、电(雷击)应急救援措施 (10)一、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下列条文编制而成:1.1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2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3 3、施工组织设计1.4 4、本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中盛大厦工程,是由佛山市丰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佛山市南海城乡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茂名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施工。
中盛大厦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道旁,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八层,总建筑面积62867.60m2,其中地下面积14327.60㎡,地上建筑面积48540㎡,建筑高度99.20m。
三、防坠落材料设备密目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警示标志牌、防护栏等。
四、防坠落实施措施4.1 一般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所有进入现场施工的人员,按规定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和各单项的操作安全教育并亲笔在接受教育栏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上岗前,必须戴好合格的安全帽并持证上岗,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4.2 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4.2.1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符合“高挂低用”的原则,严禁穿拖鞋或光脚作业,禁止酒后作业。
4.2.2脚手架搭设必须先于施工层进行,但不得高于操作面一结构层或低于操作面。
4.2.3脚手架所使用的安全网必须经抽查复检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4.2.4脚手架与建筑物间大于150mm的空隙应使用合格的卧网铺设,并绑扎紧固。
4.2.5材料搬运过程不得超载,防止失稳而发生坠落事故,垂直传递材料必须站立在稳固或设置符合安全的操作平台上,并经专职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许使用。
4.2.6脚手架、台上不得堆放任何材料,脚手架与卸料平台、通道的接口处必须加固处理。
4.2.7脚手架拆除时,拆除顺序应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
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4.3 “三宝”防护安全技术措施建筑施工行业高处作业多,高处坠落事故多,在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和物体打击事故中,较普遍采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因此正确使用很有必要。
4.3.1安全帽的正确使用1、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必须人人佩带好安全帽。
2、每次戴安全帽之前,必须检查帽衬顶端至帽壳内面垂直距离为20~25mm,帽衬至帽壳内侧面的水平距离为5~20 mm的缓冲的空间。
3、佩带安全帽时,必须系紧下颚带,防止发生坠落事故时,安全帽先脱落失去保护头部的作用,造成头部着地伤害事故。
4.3.2安全带的正确使用1、安全带的使用应高挂低用,使用的安全带绳长限定1.5~2m,减少坠落高度。
2、当水平位置悬挂使用时,要防止坠落时摆动碰撞。
3、不要将安全绳打结使用,以防绳结受力后剪断;也不可以将金属勾直接挂在不牢固的物体或者直接挂在非金属绳上,防止绳被割断。
4.3.3安全网的正确使用1、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建筑物进行全封闭施工,防止人员坠落和落物伤人。
2、密目式安全网必须随建筑工程的升高而升高,密目式安全网要始终保持高出作业面1.5m。
3、施工人员不准随便拆除安全网。
4.4 “四口”保护安全技术措施4.4.1预留洞口防护措施:当洞口边长在2.5-50cm时,用木板作为盖板盖设;边长50-150cm时,洞口周边Ф8@150×150安全网封闭,满铺脚手板;当洞口边长大于150cm时,洞口采用Ф8@150×150安全网封闭,洞口四周设置1.2m高的钢管防护栏杆。
4.4.2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临边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设置示警灯。
4.4.3工作面的临边边沿安设两道横杆和柱杆组成的钢管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面高度1.2m,下杆离地面高度0.6m,防护栏杆自上而下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栏杆下设置200mm高的挡脚板,并挂安全标志。
4.4.4基坑边禁止堆放材料及行走机械设备,基坑坡顶设置不少于1.2m高的护栏。
4.5 临边防护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安装护栏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的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和作业平台的周边(简称“五临边”),都必须搭设防护栏杆。
4.5.1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规定: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防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都要按规定搭设临边防护栏杆。
4.5.2防护栏杆搭设的具体做法详见《安全施工方案》。
4.6 悬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悬空作业,系指在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或者在工作活动面积小、四边临空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4.6.1从事悬空作业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
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低血压、严重贫血、神经衰弱病、四肢有残缺者,患病服药期间,以及年龄不满18周岁和饮酒后,均不得从事悬空作业。
4.6.2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穿三紧式工作服和防滑鞋,佩带好安全帽、安全带、工具袋。
4.6.3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如:大雨、大雾、六级大风等),禁止露天悬空作业。
4.6.4悬空作业场所,凡无处挂安全带时,作业前施工负责人应为工人创造专门挂安全带的安全设施。
4.7 使用梯子的安全技术措施梯子是建筑施工中使用较多的登高作业工具。
由于梯子的制作和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发生死亡事故还是屡见不鲜,因此,为了防止梯上坠落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梯子制作和使用上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4.7.1凡是购买的各种梯子,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检查验收,符合标准者方准发给工人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货。
4.7.2梯上作业是建筑施工中较低的高处作业,因此上梯作业前戴好安全帽,系紧下颚带,坠落时安全帽不会滑落,保护坠落者头部。
4.7.3木直梯长度不超过5m,宽度不小于300mm,踏板间距为300mm,最下一个踏板与两梯梁底端的距离275mm。
每部木直梯和木折梯底端踏板下面必须用直径不小于5mm钢杆加固,其螺母与梯梁接触面加金属垫圈。
所有梯子梯角采用合成橡胶制作防滑措施。
4.7.4各种梯子使用的工作角度为750±50。
每个梯子上,只允许一个人在梯上作业,不准两人同时在梯上操作。
4.7.5凡在梯上用力较大的操作,作业前将梯子上端绑扎在构筑物上。
在通道处使用梯子,设专人在地面扶梯监护。
在梯上作业人员佩戴工具袋,上下梯前将工具装入工具袋内,面向梯子双手抓住梯梁进行攀登,以防失手坠落。
4.8 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安全技术措施4.8.1现场施工区域应有安全标志和围护设施。
4.8.2基坑施工期间应指定专人负责基坑周围地面变化情况的巡查。
如发现裂缝或坍陷,应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
4.8.3坑壁渗水、漏水应及时排除,防止因长期渗漏而使土体破坏,造成挡土结构受损。
4.8.4对拉锚杆件、紧固件及锚桩,应定期进行检查,对滑楔内土方及地面应加强检查和处理。
4.8.5挖土期间,应注意挡土结构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不允许因土方的开挖遭受破坏。
4.9 模板工程安全技术措施4.9.1工作前应戴好安全帽,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防止掉落伤人。
工作时应集中思想,避免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4.9.2不得在脚手架上堆入大批模板等材料。
4.9.3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安全措施。
高处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
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
4.9.4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架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应放在1.8米以上处,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应将已拆除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
4.9.5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棍。
应防止整块模板掉下,以免伤人。
4.9.6模板上有预留洞口,应在安装后盖好洞口。
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口中,应在模板拆除后随即将洞口盖好。
五、防坠落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小组人员名单:组长:胡元金副组长:邓维新小组成员:徐光宇、黄华东、张兆浩、彭良专职安全员:徐光宇六、高处坠落应急救援措施6.1 事故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6.2 现场管理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救,对发生事故的现场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因素;6.3 当事故中有人员受伤时,在确保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惜一切代价抢救;6.4 现场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伤员,包括:清洗伤口、止血、止痛、人工呼吸等,为伤员送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6.5 对伤及脑部、脊柱的伤员要特别小心,救护时防止出现二次受损,加重伤情;6.6 派人清理救护道路和到工地外主要路迎接抢救、救护车辆;6.7 保护好事故现场,对移动过和人员、物体采取标识或摄像保存证据。
七、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措施7.1 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7.2 现场管理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救,对发生事故的现场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因素;7.3 当事故中有人员受伤时,在确保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7.4 现场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伤员,包括:清洗伤口、止血、止痛、人工呼吸等,为伤员送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7.5 对伤及脑部、脊柱的伤员要特别小心,救护时防止出现二次受损,加重伤情;7.6 派人清通救护道路和到工地外主要路口迎接抢救、救护车辆;7.7 保护好事故现场,对移动过的人员、物体采取标识或摄像保存证据。
八、坍塌应急救援措施8.1 事故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8.2 现场管理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救,防止坍塌事故进一步扩大,当事故通过自救无法控制时,组织现场人员和物资安全撒离;8.3 当事故中有人受伤时,在确保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
能明确受伤人员人数、位置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抢救,当情况不明时,只能采用人力抢救;8.4 现场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伤员,包括:清洗伤口、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等,为伤员送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8.5 对伤及脑部、脊柱的伤员要特别小心,救护时防止出现二次受损,加重伤情;8.6 派人清通救护道路和到工地外主要路口迎接抢救、救护车辆;8.7 保护好事故现场,对移动过和人员、物体采取标识或摄像保存证据。
九、电(雷击)应急救援措施9.1 事故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9.2 现场管理者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救,自救前应先切断发生事故的电源,或用绝缘的工具挑断电路;9.3 当事故中有人员受伤时,在确保救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9.4 现场急救人员按照有产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伤员,包括: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等,为伤员送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9.5 派人清理救护道路和到工地外主要路口迎接抢救、救护车辆;9.6 保护好事故现场,对移动过和人员、物体采取标识或摄像保存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