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民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民族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教学难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2、调查生活周围的少数民族。
3、教师收集民歌,音像视频资料等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设置情境: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
去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欣赏多民族的大家庭图片。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节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1~2段,完成下列任务。
(对知识点进行圈点批注,并快速背记。
2分钟)
1.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共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人口大约有。
3.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是、、、、、、、。
4.各民族不论大小,。
歌谣总结:壮回满苗维,彝土家蒙藏。
壮族人最多,塔塔尔族人最少。
活动探究(一)——辨析民族文字
过渡: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1.读P16页“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我国56给民族有多少种语言?大约多少种文字?全部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是那几个?
2.读图1.17 认识几种民族文字。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
过渡:除了独特语言和文字以外,各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也各具特色,我们进一步走进各民族的生活。
【探究活动】(二)——竞猜民族文化
全班分为三大组,抢答题目。
(规则:每组有一次答题机会,如果答不出,其他组可抢答,有一道抢答题,答对一道得1分,抢答有班长监督。
)
1. 看服饰,猜民族 (一组一人回答)
2. 看舞蹈,猜民族(一组一人回答)
3. 看节日,猜民族(抢答)
4. 听歌曲,猜民族(抢答)《阿里山的姑娘》《康定情歌》《刘三姐对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5.生活中的少数民族:
(1)你的邻居、老师、同学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人?是哪些民族的?
(2)在你家附近是否有少数民族人的餐厅?是什么民族的?
【过度】:刚才,我们欣赏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是由多样的地域环境造就的,各民族生活的地域环境各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去了解民族的分布。
二、民族的分布特点
自主学习:学生齐读P19页1—2段,完成下列任务。
(对知识点进行圈点批注,并快速背记。
)
1.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3.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
活动探究(三)——探讨民族分布
读图1.19 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每组一道题,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
1. 按地理方位说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东北、西北和西南)
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个区域?(中部和东部)
2. 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无少数民族?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3.中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大散聚,小聚居,交错杂居。
)
(两道抢答题)
4.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哪个?(回族)
5. 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是哪个?(云南,有20多个少数民族。
)
游戏活动(四)你比,我猜
两人一组,一人描述,一人猜(内容与民族有关)。
(限时1分钟猜两个图片,由班长计时)
学生谈收获:(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
)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兄弟姐妹,。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知识)
练习巩固(见投影片)
[结束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共同来欣赏著名苗族歌唱家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布置作业
1. 查找资料,对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进行归纳总结。
2. 收集与少数民族相关的资料图片和物品等,举行一次少数民族风情展览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