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春季高考历年真题-天津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最新春季高考历年真题-天津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12年天津市高等院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10至12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本人考试用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 遒劲.(jìn)苑囿.(yòu)朝夕揣摩.(mó)睚眦.必报(zì)B. 圭臬.(niè)丛冢.(zhǒng)封妻荫.子(yìn)莘.莘学子(xīn)C. 潜.伏(qián)梦魇.(yǎn)摇曳.生姿(yè)颓壁残垣.(yuán)D. 拗.开(ǎo)粗糙.(zào)腾挪跌宕.(dàng)蓊.蓊郁郁(wě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点缀赋予人才倍出食不裹腹B. 烟秆向往原形必露以逸代劳C. 幅射谜团笔笔皆是察言观色D. 臆测奥秘剑拔弩张以德报怨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________ 困难,而困难在他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犹如天生相助。

语文第1页(共10页)②为了加快滨海新区的建设步伐,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 ______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③你尽可以放心,他这个人_________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的要求把你的事情办好。

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将会促进天津经济的更快发展,这是_________的。

A. 藐视构建从来毋庸置疑B. 正视构建历来无可辩驳C. 藐视修建历来毋庸置疑D. 正视修建从来无可辩驳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留意关注北宁公园的新变化,是天津市将北宁公园被列为重点改造项目开始的。

B. 大家一致认为,要把提炼总结“天津精神”的过程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文明素养、立柱本职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C. 俄罗斯、法国等国的语文属于“西方古典模式”,都珍视本国文化传统,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家名作,而读书报告、文学评论都是常用的作文形式。

D. 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是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

5.下列句子中使用的标点符号都正确的一项是()A. 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值钱、更重要的东西。

B. 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C. 提醒小心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不要受骗……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D.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

6.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③泪是丰碑,泪是誓言,泪是动力,雷士火焰!语文第2页(共10页)④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A. 夸张借代排比设问B. 对偶比喻排比反问C. 夸张比喻反复设问D. 对偶借代反复反问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陈力就列.(职位)颠.而不扶(跌倒)B. 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是谁之过.与(过错)C. 必为之辞.(推辞)不患寡.而患不均(少)D. 则修文德以来.之(使之来)谋动干戈于邦.内(指鲁国)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夫子欲之,无二臣者皆不欲也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A. 第①句中两个“欲”字的意思不同,第②句中两个“于”字意思相同B. 第①句中两个“欲”字的意思相同,第②句中两个“于”字意思不同C. 第①句中两个“欲”字的意思不同,第②句中两个“于”字意思不同D. 第①句中两个“欲”字的意思相同,第②句中两个“于”字意思相同语文第3页(共10页)9. 对“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并不在颛臾,而在鲁国的内部。

B.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并不在颛臾,而在宫廷的影壁之内。

C. 我恐怕季孙氏所忧虑的并不在颛臾,而在他家的影壁之内。

D. 我担心季孙氏所忧虑的并不在颛臾,而在我们国君的宫门之内。

、10. 从文段内容看,不属于孔子政治主张的一项是()A.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B.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C.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D.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也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

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

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

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但是,这也不行。

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语文第4页(共10页)依稀可辨。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

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

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

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

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11. 对下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吊死鬼”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被砍的怪异景象,写出了作者看到这一情景的无比惊诧之情。

“在风中摇曳”表现了作者怅惘与无奈的心境。

B. 他们仿佛成了失掉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以“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作比,形象地写出了被砍断了的古藤的凄凉景象:“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则写出了对人们漠视古藤的愤慨与悲哀。

C. 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

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灵魂”、“显圣”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此句说明作者相信迷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为这藤的冤屈申诉,对无端砍伐者的极大的愤慨。

D. 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此句篇末点题,表明作者要永远坚持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

12.不能够成为古藤“只有哭泣”的原因的一项是()A. 无端被人杀害B. 无害人之意,对人多有奉献,感到万分委屈语文第5页(共10页)C. 投诉无门D. 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13.文中几次说到“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注定是一个渺小得人”,对作者这样说的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自己感情太丰富,连一颗古藤的灭亡都会引起心灵中的痛哭不堪,怎么能成为世俗眼中的“伟人”呢?B. 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自己只会“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一无所成,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C. 作者这样说,是因为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像自己这样的人是不多的,而自己恰恰“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D. 作者这样说,是因为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像自己这样的人是不多的,而自己恰恰“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