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孩子早恋,家长莫要慌全解

孩子早恋,家长莫要慌全解

让孩子自己选择做决定,自己对结果负责任
会长小结
家庭教育指导
提到小学生“早恋”,很多人会惊 呼:“不会吧?年龄这么小就……”;家 长更是谈虎色变:“这不得了,必须要好 好收拾,要不会变坏的。”;大多数老师 一定会想办法把这种事情扼杀于萌芽状态:
或找学生谈话,或找家长谈话,告论:
对待孩子的“早恋”,
你是怎么处理?
三、发现早恋苗头,家长应该怎么办?
阅读链接: 《百科知识· 父母课堂》2013.7总第35期 《异性之间的交往很正常》P39
议论:
父亲的做法对吗?请发表您的意见。
三、发现早恋苗头,家长应该怎么办?
阅读链接: 《百科知识· 父母课堂》2013.7总第35期 《异性之间的交往很正常》
青春期亲子关系冲突:
• • •
孩子的独立意识与家长的权威控制 孩子异性交往的需求与家长陈旧观念 孩子的生活方式与家长主流文化
二、小学生“早恋”的类型
发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恋爱,这种情感多数感情停留 于朦胧的好感﹑单恋和暗恋的层面,两情相悦的实质性 的早恋并不多。 3、崇拜爱慕 班级里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纪律也好,各方 面都比较优秀一点,可能让有些同学羡慕,比较喜欢 这样的同学。自以为对仪表气质出众、精明能干、品 学兼优的学生十分崇拜爱慕,就是爱上对方了。
三、发现早恋苗头,家长应该怎么办?
阅读链接: 《百科知识· 父母课堂》2014.4《儿子的 心事》P13
议论:
您从《儿子的心事》一文得到什么启示?
三、发现早恋苗头,家长应该怎么办?
亲子有效沟通技巧: • 尊重接纳:接受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认可 孩子的问题,接纳孩子的情绪。 • 倾听陪伴:无论发生什么,爸妈永远跟你在 一起。 • 引导疏通:帮孩子分析问题,提供解决多种方案,
二、小学生“早恋”的类型
发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恋爱,这种情感多数感情停留 于朦胧的好感﹑单恋和暗恋的层面,两情相悦的实质性 的早恋并不多。 2、幼稚玩笑 有些孩子写情书,说谁爱谁,谁亲了谁,谁是 色狼纯粹是想开玩笑,凡被攻击方的孩子便脸红无力 回击,攻击方孩子利用此心理口无遮拦地胡闹,寻找 乐子。就拿男女生递送“情书”来说,一般男生就是 冲好玩的心理而写信,女生也是跟着胡闹而已,而并 非真的有“早恋”倾向。
家庭教育指导
孩子早恋, 家长莫要慌
多年担任小学高段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 到了五六年级,班上就会出现“谁喜欢谁”
“谁和谁谈对象”的议论;办公室里同事们也会
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越来越小,每接手一个班级,
开玩笑说:“我们班出现了一对儿。”面对这种
现象,家长则如临大敌:“某某经常给我们家孩
子打电话,这是不是早恋呀?”正是因为对青春
期孩子不了解,让教师和父母给小学生贴上了 “早恋”的标签。
一、怎样理解小学生“早恋”?
“早恋” 通常是指未满18岁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 趣、痴情或暗恋。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异性充满好奇,不仅仅是对异性的身体充满好 奇心,更有一种喜欢与异性交往的冲动。因此异性之间的互相倾 慕、喜欢的感情便油然而生。他们往往会互相传递纸条写一两句 “我喜欢你”之类的话。私下里“配对”,同年级几个班之间 “情书”满天飞。
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特点:
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关 注体貌、服饰;自我中心;叛逆、情绪 化 、易激怒……
七嘴八舌
您的小孩有没有“早恋”倾向?
二、小学生“早恋”的类型
发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恋爱,这种情感多数感情停留 于朦胧的好感﹑单恋和暗恋的层面,两情相悦的实质性 的早恋并不多。 1、 无知模仿误导 电视、网络的普及也对小学生有直接影响。长 期耳濡目染下,很多学生被泡沫剧情节所吸引,那些 所谓的“求爱信”中,使用的词句都是演员的台词, 他们所谓的追求方式也是对影视人物行为的模仿。
二、小学生“早恋”的类型
发生在中小学阶段的恋爱,这种情感多数感情停留 于朦胧的好感﹑单恋和暗恋的层面,两情相悦的实质性 的早恋并不多。 4、失爱错觉型 也有个别学生因家庭关系紧张,结构残缺,缺 乏温暖,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行为不检点,使学生对家庭不满,便产生了寻找异性 同龄人发泄心事的冲动。一方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 对方一定的关照和帮助。这是一种纯真的友情,而对 方往往把这种纯真的友情误解为爱情,产生心理错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