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资料
6.按.诛五人(
7.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8.缙绅
..而能不易其志者(
9.生于编伍
..畏义( ..之间( 10.大阉亦逡巡
11.视.五人之死( 12.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13.以老于户牖
..墓道(
..之下( 14.扼腕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1、吾社之行为
..士先者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徒.见欺(白白地
因
1.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2.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此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幸1.君幸于赵王(被……宠爱2.则幸得脱矣(侥幸. . 3.大王亦幸赦臣(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4.故幸来告良(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负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2.秦贪,负其强(倚仗. .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 5.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6.胜负未定(败. .以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因为. . 4.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连词,因为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 5.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 "来"连接行为目的.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1.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给……看.. 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信约,条约..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第二年.. 4.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上前进献.. 5.宣言曰: " .. "我见相如,必辱之. (扬言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父母兄弟..四,找出下列通假字并且写出其本字. 1.肉袒伏斧质(锧2.使臣奉璧,拜送书与庭(廷3.召有司案图(按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佯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穆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五,指出下面文言句式所属类型.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 3.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5.请奉盆缶秦王(状语后置6.遂与秦王会渑池(省略句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文: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译文: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文: 5.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译文:南京十三中自学辅导材料6十三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D.夫晋,何厌之.有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虽董之以严刑
A.夫晋,何厌之有?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D.敢以烦执事
7.下列加点字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B.共其乏困
..
C.则思江海下.百川
D.简能.而任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译文:
3.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译文:
4.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译文:
5.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译文:
6.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
译文:
7.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译文:
8.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译文:
6.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
7.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
8.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指出加点词活用类型并释义。
1.宁许以负.秦曲(使动使……担负,使……承担
2.臣请完.璧归赵(使动使……完好无缺
3.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6.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译文: 7.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 "不若也. "译文: 8.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译文: 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译文: 10.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译文:鸿门宴一,找出下列通假字并且写出其本字. 1.距关,毋内诸侯( . .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二,指出加点词活用类型并释义. 1.沛公军霸上( . 3.素善留侯张良( . 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三,解释加点词语. 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3.不如因善遇之( . 5.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 2.张良出,要项伯(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6.令将军与臣有郤( . 2.沛公欲王关中( . 4.项伯杀人,臣活之( . 6.籍吏民,封府库( . 8.(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 10.道芷阳间行( .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4.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 9.会其怒,不敢献( . 11.沛公则置车骑.四,解释多义词.为1.君为我呼入( . 6.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8.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 10.相去四十里( . 3.为之奈何(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沛公居山东时( .. 2.客何为者?( . 4.何辞为? ( .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何辞为?六,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所属类型. 1.此天子气也(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南京十三中自学辅导材料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未有封侯之赏, 4.而听细说( ..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沛公安在?( 7十三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指南录后序
一、下列选项中的解释两个都错的是(
A士萃.于左丞相府(聚集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立刻
B吕师孟构恶
..不得还(被软禁
..于前(挑拨,陷害予羁縻
C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离职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危险
D避渚洲
..(水中沙洲诋.大酋当死(诋:欺骗
二、下列选项中的解释有错误的是(
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形容词作副词,难道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拜
1恐不可得,徒见.欺(被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3.才美不外见.(显现
徒
1.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是
译文:
五人墓碑记
一、找出下列通假字并且写出其本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2.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亦曷故哉?(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之无闻者欤(
..(2.况草野
3.独五人之皦皦
..(
..,何也?( 4.为之声义
5.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7.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去今之墓而葬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8.固
轻重固.何如哉(斯固.百世之遇也(
六、指出下面文言句式所属类型。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不能容于远近(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斯固百世之遇也(
七、翻译下面语句。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4.之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为之.声义(四海之.大(
佯狂不知所之.者(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5.以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6.而
其疾病而.死(缇骑按剑而.前(
抶而.仆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C.抗辞慷慨
..大方
D.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的事
四、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B.主辱,臣死有余僇
C.道中手自抄录
D.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五、下列句子中与“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
B.死生,昼夜事也
C.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
5.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A.行李
..
..之往来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C.微夫人
..,承天景命
..之力不及此D.凡百元首
9.对于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A.①②③④意思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