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小说发展史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小说发展史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2011级姓名:赵孟远学号:222011321062070
时间:2012年5月
小说的发展史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样,都是一个漫长而又铭刻着人类发展烙印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史也是历史。

鲁迅先生在其平生唯一的理论性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小说的发展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在这里我沿用了一些他对小说发展的文学现象的定义,大体阐述一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

具体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

但小说起源于神话和传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

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

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
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这句话准确论述了神话的由来。

人们歌颂,粉
饰自己创造的“神灵”,将其完美化,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庇佑。

同时对自身所不能理解的现象给出适合自身生存状况的合理的解释。

如女娲补天,共工颛顼的故事都是这个时期的神话,大体就是把人神化。

“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

”有了人性的神,再为其加上故事就成了传说。

如尧成为天子的传说等,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穆天子传》。

这些神话传说至今流传很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神鬼
不分,人们逐渐对这些神鬼故事失去了兴趣。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

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

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这也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当时的统治者多信佛道教等。

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

《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
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从唐代始,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

“叙述宛转,
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
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等都是传奇小说杰出的代表。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在宋代市井间,兴起了用白话文叙述故事,称为“平话”。

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

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说话既盛行,则当时若干著作,自亦蒙话本之影响”由此就出现了“拟话本”。

所以宋元时期大多讲史,讲三国,讲隋唐等等对后来者影响很大。

从明代开始,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成为小说的主潮。

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小说从描写历史、英雄转向描写市井细民;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

长篇小说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

作品风
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繁荣阶段。

神魔小说最经典的就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而人情小说主要有《金瓶梅》等。

明末“宋市人小说之流复起”,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

如“三言”、“二拍”等就是代表。

(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

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

“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

“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

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

”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

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

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

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

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

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

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

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

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鲁迅语)
清初,《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聊斋
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小说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铸在艺术作品中,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达到高度个性化。

出现了反映个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带有更浓重的感伤和困惑情绪。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近代小说尚未出现,这一时
期兴盛的公案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

同时讽刺小说,谴责小说史在这个时期也发展到较高水平。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之所以不把民国时期的小说不归入古代小说,是因为我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文学家,小说家也开始借鉴西方的文学形式,创作形式、
内容等有了较大的改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可以看出中西方小说的差异:中国小说注重通过叙述事件,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而西方小说大多是利用人物内心描写,人物对话来丰满人物。

参考文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