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科学五上《看月亮》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看月亮》教学设计

4.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3、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通过你的观察,你对月亮了解有多少呢?
2、提问:你知道月亮是从哪里升起的吗?
二、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1、了解月相的概念。

(1)提问;在你的印象中,你还记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为什么我们画的月亮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分小组讨论)
(4)展示七种不同月相形状,让学生排排序。

(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排的顺序不给予肯定的答案。


(5)小结月相的概念: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叫做月相。

2、做实验:观察模拟月相盒内的月相变化。

(1)向学生介绍月相盒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材料有:小电筒,乒乓球,圆形的盒子;制作月相盒: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2)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球,并说出观察到的月相形状。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4)实验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5)预测今晚的月亮会是什么形状的?
(让学生了解到月出的时刻每日约迟50分钟,每日能看到月亮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3、概括月相变化的规律。

(1)交流月相日记,让学生讨论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2)指导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图,认识各个时候的月相名称。

(3)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再回到新月(呈周期性变化)
(4)再次给前面七种不同的月相形状排排序,然后给予正确的排列顺序。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究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给月相记日记,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