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项目的各发展阶段的策略分析说到底其实你担心的发展问题就是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小规模阶段数量少我们就做精品,做足质量大规模后我们小规模阶段不赚钱的讲座啥已经可以产生盈利,学生的数量保证可以自然生成一定数量的好创意,再加上我们准备嫁接的好创意,数量上依然可以保证发展壮大的需要,重复性劳动的专利申报工作我们可以外包给社会,然后深耕后段市场。
其实我们以一贯之的核心工作是包装人:包装自己打造一个李阳一样的金牌--讲师,打造若干个(个位)银牌--获奖学员、若干个(十位)铜牌--获媒体报道学员、若干个(百位)铁牌--获自助招生资格学员、若干个(千位)木牌--获专利学员。
千位获专利学员--个位获奖学员创新竞赛获奖概率国家级就算万分之一,省市级千分之一符合千位获专利学员--百位获自助招生资格学员招生资格学员招考比例百分之十左右符合其实我回想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学生面前扮演杜邦这样的角色,以特氟隆为例,不粘锅、不粘油的碗筷等,其实都是特氟隆产品的应用,我们可能更多地是扮演一个新材料的介绍者,让孩子设想这个材料的应用场所,然后我们帮他实现。
大家一般不知道杜邦和特氟隆的关系,更不知道杜邦的特氟隆好像一克要1000多元,远比黄金贵。
是不粘锅、不粘油的碗筷生产企业挣钱多还是杜邦挣钱多呢?可能全世界不粘锅、不粘油的碗筷生产企业利润还没杜邦一家多。
孩子产生不产生好创意不在我们一方,产生的多了自然好,产生的少了我们就少赚点钱呗。
少了我们就深层次包装,转后道的钱同时强化宣传效果吸引更多人来学,弥补孩子产生好创意的少不足。
产生多了我们可以外包专利申报,抓住好的创意中的好创意,进行深层次包装,转后道的钱同时好创意吸引力一定很好,可以让我们在包装宣传上少花精力和投入,宣传效果好一定吸引更多人来学。
说不定可以最高端的服务—专利产品上市、转让等方面让我们赚到钱,退一万步讲,最后恶劣点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说是某个孩子首先发明的、制作的,只要控制好同步性。
李阳在兰州大学发明疯狂英语学习法→西安工作时间开始尝试到处做演讲宣传他的英语学习法→自己到处联系学校去讲,收点讲课费(一年讲三百来场,一场课几百块钱)→南下广州成立小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会计出纳宣传策划全一个人→自己写宣传文案,印刷贴性病广告,实在是搞不出大的动静→说服校长请李阳过来讲英语,给当地教育领导走后门,邀请当地很多中学的校长或者教导主任听李阳演讲→在中国这个集权制国家里面,从上往下走是很容易的,从下往上爬是很痛苦的。
李阳的演讲本来极具煽动性,低端一场一场的积累是很难打出名的。
所以他把当地教育局长和各个校长请来集中的一听,这些人跟着几千学生一起被煽动得热血沸腾。
教育局长一点头:“好!”——要的就是这个字。
然后根本就不用推广了,当地几乎所有学校都向李阳发出邀请。
这样一个月之内就在湖南讲了几十场,由于得到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鼎力支持,卖产品也就很容易。
加上现场宣布书店里面买不到,大家几乎就是抢购。
一个月下来,李阳赚了六十万。
这是李阳这辈子靠演讲挣到的最大的一笔钱。
疯狂英语的创业之路非常值得看/publicforum/content/enterprise/1/172679.shtml叫板疯狂李阳,打工仔造就商务英语第一品牌--献给所有奋斗中的人wlg [/bbs/read-htm-tid-94496.html6月12日,李勇商务英语培训基地正式开张。
他自费整理印刷了学习资料,录制了跟读磁带。
为鼓励更多的人学习英语,他在柯桥街头散发免费学英语的传单。
从十几个人,到几十人,再到上百人,目前,李勇的商务英语基地已有两百多名注册学员。
-----------每天早晨6点至7点,李勇准时出现在瓜渚湖西岸公园,一大堆人围在一起大声朗读英语。
他们中有布商、小学生、退休工人,也有“踏哥”、理发师、酒店勤杂工、建筑工地里的外地打工者。
李勇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极具煽动性的激发,让拗口难记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变得鲜活形象。
--------《都市快报》、《天天商报》、浙江卫视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李勇的他的商务英语训练基地。
宁波、金华、杭州以及江苏、四川省等地有人打电话、写信给他,要求跟他学英语。
有人甚至特地从外地赶来,在柯桥租房住下,只是为了跟他学英语,其劲头并不亚于他当时辞职而学的疯狂劲。
---------------2004年底,李勇新著《疯狂商务英语》正式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套根据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资深外贸商务人士之建议而专门设计,全面系统的商务英语实战宝典,真正从零开始,从音标开发,循序渐进却又快速进阶,通过学习,即使初中毕业生也可在短短两三个月用英语同外商交流,深受市场欢迎,在短时间内就成为外贸商务英语的第一品牌,被众多学校做为选修课教材,广泛采用。
并自建网站进行推广。
-----------------目前,他正在寻求投资合作者和优秀人才的加盟,并将从浙江开始,在全国在巡回演讲,相关书籍和VCD的出版发行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
这个欧总下的第二部棋,就是在有了品牌以后,快速的策划了一整套疯狂英语学习材料。
而且定价很高。
以前李阳是比较老实的,出过几本书,总价也就几十块钱,卖出五百套才能赚个万把块钱。
现在出的材料都很贵,就靠演讲现场的那个疯狂劲头开卖,而且只能在现场买,书店里面没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当时离到湖南演讲可能只有两个星期。
这倒难不倒李阳,这个人天生就是创造奇迹的,无非就是几天不睡觉罢了。
然后,李阳就到了湖南演讲。
这种杂糅了成功学、爱国主义和口语速成的英语学习方式知名度迅速提高。
然而,李阳“大篷车下乡”式的巡讲方式并没让“疯狂英语”真正落地。
同期起家的“新东方”将托福、GRE 学习变成流水线作业,一路壮大至赴美上市,环球雅思占领了40%的雅思培训市场,还有外资英语培训机构的杀入,使得这个行业烽烟四起。
欧总知道,靠李阳这种煽动性的演讲方式要赚钱容易,但是要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必须得到官方的认可,得到主流媒体的支持。
李阳的演讲的本质,是和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背道而驰的。
怎样处理这个矛盾?既要保持疯狂英语的特色,又要让官方认可它?想来想去,他们想出了一个天才的答案:爱国各大主流媒体当然不会拒绝播放这样一条既有爱国思想,又能体现传统中国走向现代化,还能吸引眼球的新闻故宫演讲之后的故事就一路顺风顺水了。
欧总借势又设计了一个在长城上教解放军学习英语的策划,把疯狂英语和爱国结合得更加紧密了。
此外,还让李阳在新加坡、日本、台湾、韩国等地举办了疯狂英语的演讲。
这些演讲在照片上和新闻报道上看起来相当壮观,彷佛疯狂英语真的成了全世界人民学习英语的品牌。
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全都是纯粹的炒作,通过大手笔的投入聚集人气,让相关媒体报道一下然后就走人。
疯狂英语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根本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开拓。
主要目的还是“出口转内销”,拿着这些东西仍旧回来忽悠国人:外国人都信了,你还能不信吗?也使得疯狂英语彻底和新东方模式分道扬镳。
纯粹,成为疯狂英语最大的特征。
这让它发展得很快,一次成功的培训就可以赚个盆满钵满,而起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我记得我参加过新东方的六级培训,一个班一个人才三百来块钱,跟疯狂英语比起来差太远了。
但是后来的发展证明,疯狂英语的失败也正来源于此。
/publicforum/content/enterprise/1/172679.shtml出生年月:1969年6月22日星座:巨蟹座身高:182cm学历:大学本科、学士毕业学校:兰州大学毕业时间:1990年7月专业:工程力学专业2009年李阳疯狂英语是北京李阳疯狂英语培训中心经营的教育培训品牌,在2003年成立,总部设立在北京。
李阳疯狂英语在2005年04月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进行运作。
特许权使用费:0万元加盟金:0万元保证金:0万元广告基金:0万元合同期限:3年单店预计投资额:6-30万元李阳被人耻笑为不知天高地厚。
他本来是学理工的,据说大学时英语长期学不好;后来突然拈花微笑,顿悟妙理,不几年就出道甩卖他的疯狂英语了。
他出道时也就二十六岁吧。
不知这几年中他好好读过几本原版书,大师就隆重修炼出炉了。
他吹自己倒也无妨,但他不能事事逞能,企图把别人的风头都盖干尽。
李阳在兰州大学发明疯狂英语学习法的故事,这个已经路人皆知了,不必敷述。
但后来的路还是很坎坷。
他毕业以后好像是到了西安工作一段时间,那个时间他就开始尝试到处做演讲宣传他的英语学习法。
那个时候“疯狂英语”的名字还没有发明出来,他就自己到处联系学校去讲,收点讲课费。
据他说当时就已经可以一年讲三百来场了,但是讲了这么多,始终没有太大的名气,一场课几百块钱。
后来他南下广州,某了一份高级口译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可谓收入颇丰,但他仍然恋恋不忘自己的演讲。
工作之余,他就自己成立了一家小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会计出纳宣传策划全是他一个人。
他就自己写好宣传文案,然后找一家复印社给印刷个几百份。
到了周末,就自己背个小包包上街,像贴性病广告一样,偷偷摸摸的躲着城管,在电线杆工厂门口等等地方张贴他英语培训广告。
那段时间李阳其实不缺钱,工资很高,但却是他人生中比较郁闷的一段日子。
因为这个人自视很高,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但通过他那种贴小广告的方式,实在是搞不出什么大的动静出来。
他自己也感到黔驴技穷,没有什么招。
但这个人始终很拼命,他在他租的房子里面密密麻麻的贴满了各种英语句子,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一有空就不停的看,看书累了就站起来到墙边对着满屋子的英语句子大吼大叫。
据他自己回忆,有一次居然坐在马桶上看书看着看着睡着了,直接躺在厕所里面睡到天亮。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概是在99年前后,李阳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机。
他遇到了一个他生命中迟早要遇到的人。
李阳是个演讲天才、语言天才,但不是组织人才和策划高手。
上天创造了李阳的另一半:一个说话有点口吃、基本不会说普通话的木讷的男人,为人冷静沉默,却是幕后操纵的天才。
当这两个在各方面都完全互补的天才相遇之后,一段商业传奇就此开始了。
我认识李阳的时候,那个人已经离开疯狂英语了。
大家回忆起他的时候都叫他欧总。
他在遇到李阳以前,也混得不尽如人意,好像是在湖南某个高中当体育老师。
由于脾气暴躁、说话也说不清楚,在学校也不怎么招人待见。
有一次到广州出差,机缘巧合,竟然跑去听了李阳的一场演讲。
听了之后,他马上意识上这个家伙是个天才,具有无可限量的商业价值。
于是下来以后他就找到李阳,说要邀请李阳到他们学校做一场演讲。
李阳那个时候只要有人请就去,连讲课费都没有谈就立马同意了。
这个欧总回到湖南以后,说服了校长请李阳过来讲英语。
然后动用自己多年积累所能用得到的所有资源,包括给当地教育领导走走后门等等方法,反正是用尽浑身解数,邀请了当地很多中学的校长或者教导主任等也在同一天到他们学校听李阳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