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构成点、线、面

平面构成点、线、面



2、干净、细致,画面整洁。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元素——线
1、线的概念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在几何学定义中,线只有方向、位置、长短,
而不具有粗细之分。但在平面构成中,线既有长短,也有粗细。
2、线的类型
线的类型十分复杂 线条总体分为:直线和曲线最基本的两种。 直线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 曲线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包豪斯校舍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包豪斯发展史 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学院的一些著名的教师到美国开设学 校,传播设计思想,而后,在美国的平面构成的形式上显露出包 豪斯的语言特征。
20世纪30年代初在荷兰、瑞士、匈牙利、日本等国家的设计领域也 竞相采纳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逐渐性成了自己的设计风格,其中以瑞 士的设计风格最为鲜明。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面化的线
将线条进行密集、等距离的 排列,使线条明显地趋向于 面的视觉效果。
再将这些由不同的线形成的 面,经过适当的组合,考虑 个部分的大小、疏密、节奏 等因素,形成优美的画面。
粗细变化的线
将粗细不同的线进行基本等距的 排列,这时,较粗的线条明显给 人以靠近、实在的感觉;而细线 则表现出远而虚的形态。
平行线在不同的附加物的影响下,显得不平行。
直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呈现弧线形状。 同等长度的两条直线,由于它们的两端的形状不同,感觉
长短也不同。
6.线的构成方法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图1)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图2)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图3)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图4) (5)立体化的线(图5) (6)不规则的线(图6)
• 中国花鸟画的章 法中,在大片的 空白处往往要加 上两只蝴蝶或蜜 蜂,这样会使画 面感到充实,并 且,更能显示出 画面的空间感。
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和指向性,但是它 有点睛的作用。能够产生积聚视线的效果。
当单个的点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产生心理感受也是不同 的。
如果当画面中有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并各自有它的位置 的时候,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 既在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的效果。
平面构成
主讲:周柳红
设计的概念
设计——DESIGN——构思
所谓设计,就是一种构思与计划以及把这构思与计划通过 一定的手段使之视觉化的形象创作过程。
设计的分类
1、装饰设计——壁告、招贴、包装等
3、机能设计——工业造型、服装、家具设计等
●―→←―●
当两点大小不同时,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但 是视线会逐渐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最后集中到小的 点上,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
当空间中有三个点并在三个方向上平均散开的时候,点的视觉 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应。
当画面中出现三个以上不规则排列的点时,画面就会显得很零 乱,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
各种面的形态
a.实面:二维和三维中充实的面; b.虚面:平面构成的“底”经过图底反转可视为虚面,立体构成中
的,其大小不能超过当作视觉单位点的限度,否则失去点的性质。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 点在空间中表示位置,是构成的最小单位。
• 在平面构成中,点 的概念是相对的,它 在对比中存在,通过 比较来显示。 • 例如:同一个圆 的形象,在小的框架 里显得大,在巨大的 框架里就会显得小。 因此,点的概念是由 相互比较的相对关系 决定的。如右图所示。
明亮的点或者是暖色的点有处于前面的感觉,黑色的或者冷色 的点有后退的感觉。如下图所示。
或者,由于周围点的大小不同,就使得处于中间的相同 的两个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如下图所示。
构成作品
设计应用
作业布置
10CM*10CM*8张
要求:1、设计有想法、有创意,可参考书上作品,但不能抄袭。
3、线的各种形态
a.实线:平面和立体实在的线; b.虚线:指图形之间线状的空隙; c.面化的线:大量的线密集排列就形成了面的感觉; d.形体交接而形成的线:面的交接或体的交接都能形成线。
密布的线能产生面的感觉,面的交接能产生线。长与短、 宽与窄以及角度方位的变化,使不同的线产生有趣的组合。
4、1 线的视觉特征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2、点的判断
当一个形与其周围的形相比相对较小时,它就可 以看成是一个点。
点的形状:各种形状的点,当其较小时,都可看 成是点。一个广场中心的纪念碑可看成是这个范 围内的一个点。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3、点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a.实的点:相对虚的点而言,平 面中作为图形的点,立体中较小 的实块都是实点。
4、3 线的视觉特征
曲线:富有女性化的特征,具有丰满、柔软、 优雅、浑然之感。
4、4 线的视觉特征
几何曲线是用圆规或其它工具绘制的具有对称和秩序 的差、规整的美。
自由曲线是徒手画的一种自然的延伸,自由而富有弹 性,具有很浓的人情味。
5、线的错觉
灵活的运用线的错觉,可以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有时也要避免由错觉所产生的不良效果。
4、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景观 规划等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定义
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就是将既有的形态在二维的空间内,根据一定 的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理想的形态和组合方 式。
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部分。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 • 很广,比如在企业画册、商品包装、CI设计等。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发展史略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 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 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 规律的发展。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体 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 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 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 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 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等领域。
构成在 生活中 的应用
中 国 传 统 中 的 构 成
象形文字
原始彩陶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一节 基本要素和构成要素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构成要素:形状、色彩、肌理、位置、方向 、面积、
距离、数量等。 形状:形的轮廓外表,比如方、圆、三角…等。 色彩:红、黄、蓝、黑、白、灰……等。 肌理:形的表面纹理,如粗糙、柔滑、平坦、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目的和作用
平面构成课程体系建立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会的 基础上,从基本造型规律和视觉认知规律出发,学习视觉语言和艺术造型 的共性的形式美法则,通过系统化训练开展造型设计的理论研究。
目的和作用: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
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使我们在从事设计 之前学会运用的视觉语言。
当画面中出现若干大小相同的点规律排列时,画面就会显得很 平稳、安静并产生面的感觉。
• 点有一种跳跃感,使人产生对球体的联想,还能创造 一种节奏感,就好比音乐中的节拍、鼓点。
点的线化
由于点与点之间存在着张力,点的靠近会形成线的感觉, 我们平时画的虚线就是这种感觉。
点的错觉
所谓错觉就是视觉与客观事实不相一致的现象。由于点所处的 位置、色彩、明度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大小、远近、空 间等感觉。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错觉的现象,运用得好可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2、面的形态和表情
面有规则面和不规则面之分。圆形和正方形是最典型的规则面, 这两种面的相加和相减,可以构成无数多样的面。自由面的外 形较复杂,无规则可循。
面的形态是多样的,不同形态的面在视觉上有不同的作用和特 征。规则面有简洁、明了、安定和秩序的感觉;自由面具有柔 软、轻松、生动的感觉。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点的形态
• 自然界中的任何形 态,只要缩小到一定 程度,都能够产生不 同形态的点。如右图 所示。
点是视觉中心,也是力的 中心。
当画面上有一个点的时候, 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 点上。
• 商品广告中的商标,就是起到点的作用。按照这一原理,在 设计时将商标放在较宽阔的空间中,不仅发挥其占据空间的作 用,而且还会更加突出商标的形象。
b.虚的点:指平面构成的图底转 换而形成的点;立体构成中实块 的虚空处理较小时,也可以看成 虚的点。
d.面化的点:
一定数量的点在一定范围内密 布就具有了面的感觉。
c.线化的点:距离较近的点,呈线
状排列时,间隔之间似乎有了引力,点 的感觉弱化,变成了线的感觉。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点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小的,并且还是圆的,实际上 这是一种错觉。 现实中的点是各种各样的。 点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 规则的点是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 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随意的点。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建筑、工业和商业美术设计领域,已具有世 界一流水平。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我国的构成艺术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清华大 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率先将三大构成作为设计的 基础课程引入到基础教学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三大构 成教学即深入到全国各艺术院校,如今已成为我国现代 设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