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学A卷答案

健康教育学A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 目前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可大致分为: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因素、卫生服务系统等四类。

2. 成瘾行为的形成过程中,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诱导阶段、形成阶段、巩固阶段、衰竭阶段。

3. 中毒途径一般可分为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三条。

4.纵观世界健康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医学阶段、行为阶段、社会和环境阶段。

5.鲁迅开创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先河。

6. 据目前各国学者对老年人性格类型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归结为以下几个类型:快乐型、慈祥型、自恨型、暴躁型、猜疑型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健康行为: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2. 促成因素:是指促使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达到行为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及任何类似的资源;医疗费用、诊所距离、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

3. 生活方式:指一系列日常活动的行为表现形式4. 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包括企业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组织,职工的健康教育,积极参与改变不利健康的环境、以及加强卫生服务等。

通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改善作业条件,增进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

降低病伤及缺勤率,从而达到促进职工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5. 老化:老年人的各种器官达到成熟后期,逐渐地损失其功能,生物学上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老化。

6.健康咨询是一种个别指导方式,由健康教育或医务工作者为人们解答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问题,帮助个人避免或消除心理、生理、行为及社会各种非健康因素的影响,以促进身心健康。

7.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简述健康相关行为转变成功的步骤。

(1)没有准备阶段(2)犹豫不决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2. 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主要包括哪些?(1)人群健康学指标:如生长发育,生育率`健康寿命等(2)日常生活质量指标:如无疾痛或残疾`情绪愉快`精力旺盛等(3)临床健康学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4)社会健康学指标:如失业率.居住条件`空气质量等(5)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指标: 如DNA`免疫缺陷等3. 什么是健康促进规划的具体目标?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具体目标:是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结果,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

内容;3个“W”和2个“H”(1)对准:目标人群是谁(who)(2)实现什么变化(what)(3)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when)(4)变化多少(how much)(5)如何测量这种变化(how to measure)本答案共3 页第1 页教务处制4. 简述尼古丁的危害作用原理。

(1)尼古丁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抗焦虑药,少量可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过量可引起抑制或麻痹作用。

(2)使支气管上的纤毛丧失活力,甚至脱落,致使支气管黏膜受损,易发炎和感染。

(3)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心率和脉率增加,血压上升使血管发生狭窄,影响血液循环,并使心脏负担加重。

(4)尼古丁是主要成瘾源。

5. 简述社区健康促进的意义。

(1)战略意义:现代社会,生物性因素在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例已微不足道,就要求我们的战略从“以疫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以个体为中心”到“以群体为中心”。

要实现这种战略转移,首先立足社区。

(2)战术意义:社区健康促进旨在综合现有分散的`单一的疾病预防计划的资源和方式,现成一个综合的目的在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规划。

此计划因为共同运用现有的保健网和其他服务设施,避免重复投资,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3)干预对策意义:社区健康促进以全区人群作为对象,在控制慢性病流行中比仅对高危人群的教育具更大意义。

(4)政治意义: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保健系统,使卫生资源得到重新合理分配,以适应整个社会的需求,这是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途径。

6. 简述社区健康促进的意义。

(1)战略意义:现代社会,生物性因素在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例已微不足道,就要求我们的战略从“以疫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以个体为中心”到“以群体为中心”。

要实现这种战略转移,首先立足社区。

(2)战术意义:社区健康促进旨在综合现有分散的`单一的疾病预防计划的资源和方式,现成一个综合的目的在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规划。

此计划因为共同运用现有的保健网和其他服务设施,避免重复投资,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3)干预对策意义:社区健康促进以全区人群作为对象,在控制慢性病流行中比仅对高危人群的教育具更大意义。

(4)政治意义: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保健系统,使卫生资源得到重新合理分配,以适应整个社会的需求,这是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途径。

7.简述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要点:(1)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完整过程,卫生宣传多为宣传活动,缺乏计划与评价。

(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卫生宣传多侧重卫生知识宣传。

(3)健康教育中的信息传播为双向传播,而卫生宣传则是信息的单向传播。

(4)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手段之一。

(5)健康教育需要多部门合作,采纳包括卫生宣传的内在综合干预。

8.以高血压病为例,分析健康信念模式(HBM)中“对疾病威胁的认知”因素包括哪些内容?要点:(1)对高血压病易感性的认知。

认识到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会极大的增加高血压病的患病风险。

(2)对高血压病严重性的认知。

即认识到高血压病具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涉及心、脑、肾等多种器官,9简述艾滋病健康促进的实施原则。

.要点:(1)加强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职能;(2)完善艾滋病控制的法律、法规;(3)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4)营造社会环境,消除社会歧视;(5)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中长期规划。

四、论述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1. 如何理解老年人的概念?(1)生物学概念:一个人从他的工作岗位或社会活动中退隐,到他们与这个社会长辞为止的这一段时间,称为老年期。

其中65-74岁为老年前期,75-84岁为老年中期,85岁以上为老年后期。

(2)法律学概念:法律学通常以一个相对固定的年龄来区分老年和非老年。

如瑞典和丹麦67岁后可领取老年人年金。

(3)心理学概念:心理学主要来研究老年人的个人的适应能力(应激能力`感官或感觉过程、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学习以及在常态和应激情况下的情绪反应)。

(4)社会学概念:社会学认为,老年即表示个人在生命过程中的经历的各种事件的结果,是经验的积累。

2. 以单组前后比较设计方案为例说明影响健康促进规划评价结果真实性的因素。

(1)历史性的因素:比如某些有自愈倾向的疾病,过程中若给药治疗,可能把自愈的结果误为药物的效果。

(2)工作人员和参与者的熟练性:随参与者年龄增长,社会心理更加成熟,知识增加;工作人员因反复调查,对调查内容更加熟悉,调查技巧或操作技术更加成熟,使调查质量提高。

(3)测试或观测的偏倚:测试或观察时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调查者对应答者的指导是否清楚;问卷项目是否易于被应答者所理解;应答者是否进入“角色”而反应异常、倾向性。

回答(习惯回答“是”或迎合调查者需要)等,这些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4)测量工具:如同一把工具尺,由于热胀冷缩或其他的原因测量的数据会不同,对测量的结果产生影响。

(5)回归因素:在初次测量时个别人的某些特征水平可能过高或过低,当再次测量时可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这是由于最初异常的个体测量值“向均数回归”,从而影响结果。

(6)选择偏倚选择的标本可能不具代表性,使测量结果不全面。

(7)失访比率(8)相互影响:前七大因素的各种组合体相互影响,从而影响结果。

3.简述《渥太华宪章》的五条策略,并论述其在社区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要点:(12分)(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社区政府的承诺,在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提供支持;(2)创造支持性环境。

建立广泛的社区联盟,形成强大的支持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

以社区作为载体,开展疾病控制下健康促进工作;(4)发展个人技能。

普及科学知识和提高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建立与完善可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

4.为什么说医院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因素?(10要点:(10分)(1)行为与生活方式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病因治疗是首要的。

因此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必须十分强调病人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一味依赖药物与手术是难以奏效的。

即使是急性传染病,它的发病、治疗、康复与行为和生活方式也是息息相关的。

(2)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治愈,而必须坚持长期服药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如果病人不能按医嘱服药,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奏效,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来达到目的。

(3)心理治疗。

许多疾病属于心身疾病,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务工作者温馨的语言和态度对病人有巨大的心理治疗结果。

通过精神因素调动病人内在积极性具有巨大的潜能,并能促进病人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参与整个治疗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