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精品课件《民事诉讼法学》PPT第04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大学专业课考研复习精品课件《民事诉讼法学》PPT第04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自行回避:应当由审判人员、其他有关人员在知晓有回 避原因后自动提出回避请求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 时提出 回避事由在案件审理开始后知道: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 结前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
22
(2)审查和决定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
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如诉讼保 全、证据保全等)的除外。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决定
27
第五节 两审终审制度
一、两审终审制度的概念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就 告终结的制度。
28
二、两审终审制度的内容 1.民事案件由第一审地方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后,当事 人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2.第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作出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 的裁判,当事人即使不服也不能再行上诉。 3.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所作出的裁判, 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不服也不能提起上诉。
18
2.审判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1)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
付费用的活动的
(2)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
益的
(3)违反规定会见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或者为律师、
其他人员介绍代理本案的
(5)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用款物的
(3)复议 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23
(三)违反回避制度的后果 违反回避规定构成上诉和再审的法定理由 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在第一审程序中未回避的,第二审
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裁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24
第四节 公开审判制度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和裁判结 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的制度。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翻译人员的
17
(4)是本案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5)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当事人的股 份或者股权的 (6)与本案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 能影响公正审理的
(6)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
19
3.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 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但是,发回重审的案件, 在一审法院作出裁判后又进入第二审程序的除外
20
(二)回避的方式和程序
1.回避的方式
(1)自行回避:审判人员等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时,应当 主动披露并退出本案的审理活动
25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 1.法院应当在案件开庭审理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或 名称、案由和开庭审理的时间、地点 2.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向群众公开 3.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对社会公开 4.宣判公开 5.公众查阅裁判书
26
三、公开审判制度的例外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时,当事 人提出不公开审理的申请,也可以不公开审理
5
第二节 合议制度
一、合议制度的概念 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代表法 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
独任制:由一名审判员组成审判庭对案件进行审理。 独任制主要适用于依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和依特别程 序审理的非讼案件。但是,重大或疑难的非讼案件以及在公示 催告程序中作出除权判决,应当组成合议庭。
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与合议庭 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应落实合议庭的职权、强化其职责,使合议庭真正承 担起法院的审判职能
2.审判委员会虽然不参与案件的开庭审理,但它对重大 疑难案件享有讨论决定权,对其作出的最后处理意见,合议 庭必须执行
12
三、合议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关系
6
二、合议制度的内容
(一)合议庭的组成与适用范围 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的合议庭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
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含助理审判员)和陪审员。合议庭的组 成人数必须是单数。
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 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陪审员不能 担任审判长。
7
1.第一审合议庭 (1)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人数为 单数。陪审员在法院执行职务期间,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 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2)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人数为单数
(2)申请回避: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认为审理案件的 审判人员等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他 们退出本案的审理活动
(3)责令回避:审判人员等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但没 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由院长或者审判委 员会决定其退出本案的审理活动
21
2.回避的程序
(1)回避申请的提出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概念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引非职业法官参与
审理案件的一项司法制度。
1.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即由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 团作为事实的认定者,对案件事实进行裁定,法官只负责法 律的适用
2.大陆法系国家的参审制,由职业法官和非职业法官的 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并适用法审判员组成,不吸收陪审员参加 3.重审合议庭 第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 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9
4.再审合议庭 (1)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2)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 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5.非讼案件合议庭 (1)在特别程序中,审理选民资格案件、重大或疑难的 非讼案件时,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公示催告程序中作出除权判决的,应当组成合议庭
4
二、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区别
(一)前者是从法院的角度出发,规范的内容是法院的 审判行为,而后者对法院和当事人均具有规范作用。
(二)前者比后者在内容上更具体,即前者是具体的操 作规程,而后者是对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抽象表述,并不规 定诉讼程序的具体阶段和步骤。
(三)前者的效力仅及于民事审判领域,而后者的效力 贯彻始终,即在民事诉讼的全部或主要程序阶段起着规范和 指导作用。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课件
1
第四章 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 第二节 合议制度 第三节 回避制度 第四节 公开审判制度 第五节 两审终审制度
2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是在民事审 判领域处于核心地位并发挥基础功能的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是民事审判基本规律的要求和体现。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民事诉讼法基本制 度有哪些功能,对各项基本制度应如何进行理解和把握。
本章教学重难点:我国合议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陪审 员在合议庭中有哪些权利,回避制度的意义和理由何在, 公开审判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
第一节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
一、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概念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是指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必须遵循 的基本操作规程。它对于案件公开、公正审判,保障法院依 法行使审判权,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15
二、回避制度的内容 (一)回避的情形和人员
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员、翻译人员、 鉴定人、勘验人等。审判人员包括参与本案审理的法院院 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 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
16
1.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 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13
(二)合议制度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关系 法院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
合议庭审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 件除外:
1.涉及群体利益 2.涉及公共利益 3.人民群众广泛关注 4.其他社会影响较大
14
第三节 回避制度
一、回避制度的概念 回避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 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应当退出该案审理活动的制 度。
10
(二)合议庭的活动规则 1.合议庭的审判活动由审判长主持,合议庭全体成员平
等参与案件的审理、评议、裁判,共同对案件认定事实和适 用法律负责
2.合议庭成员对案件进行评议,实行民主集中制 3.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1
(三)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审判委员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