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ppt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ppt
6、攻散痰结,消除瘰疬 火针可温通阳气,攻 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除瘰疬。
7、助阳化气、解除麻木 火针能温通助阳,引 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
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
肝郁脾虚针,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 针散刺法。
8、温通经络、祛风止痒 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 点刺局部。 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 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 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 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 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施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
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 敛等症。
三、艾灸常用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 肤上施灸。
2、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皮肤隔开,进行施 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 子饼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 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 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
饮食五味如有太过或不及,必然会造成脏腑阴
阳的偏盛偏衰,而产生疾病。因此,利用五味之偏, 以调整脏腑之间的偏性,如用辛味药物食物配制成的 药膳,可以散肺气之郁;甘味药物、食物制成的药膳, 可以补脾胃之虚。因此,五味调和的药膳,五脏才可 得以补养。
人们四季进食饮膳时,要注意饮食有节,才能
收到较好的效果,否则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若饮食 失节,严重者还会出现丧生的事故。在用饮膳时,一 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气候变化情况、食物的性 味等,加以选择食用,才能收到较好的功效。
3、助阳化气、消徵散结 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 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
机疏利、津液运行则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 维瘤:局部取穴。
4、壮阳补虚、升阳兴陷 脾胃阳虚→胃下垂。 治疗: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
治疗:气海、关元。
5、生肌敛疮,去腐排脓 火针促进气血进行, 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渍或未 破溃已成脓肿。
有荷叶凤脯、参麦团鱼、银杏蒸鸡、天麻鱼头、虫草 鹌鹑、荷叶粉蒸鸡、参花鸭条、砂仁鲫鱼、大蒜烧茄、 翠皮爆鳝鱼等。秋天宜食的饮膳菜肴:有雪花鸡汤、 黄芪猴头汤、淮药芝麻酥等。冬天宜食的饮膳菜肴: 有双鞭壮阳汤、杞鞭汤、十全大补汤、鹿鞭壮阳汤、 乌鸡白凤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乾坤蒸狗、参杞羊头、 桃杞鸡卷、芝麻兔、核桃仁炒韭菜等。
温热的食物: 有狗肉、牛肉、鸡肉、龟肉、羊肉、雀肉、虾肉、白
花蛇肉、乌梢蛇肉等;黄豆、蚕豆、刀豆、淡菜、胡萝卜、葱、 蒜、椒、韭菜、芥菜、油菜、香菜、胡椒等;红塘、糯米、面 粉、羊乳等。
寒凉的食物: 有猪肉、团鱼肉、牡蛎肉、鸭肉、兔肉、鹅肉等;菠
菜、白菜、豆芽菜、芹菜、冬苋菜、、竹笋、黄瓜、苦瓜、茄 子、冬瓜、紫菜等;梨、西瓜、柑、橙、柚、柿子、大麦、小 麦、绿豆、小米、白砂糖、牛乳、生蜂蜜等。
四季对食物的选择:
春夏秋冬是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就其气候而论,春 天温和,夏天炎热,秋天干燥、冬天寒冷。人们所需 的营养,就必须适应自然界的这一规律,去选择食物 和药物,如果选择食用的食物和药物不当,人体阴阳 就不平衡,就会生病。例如,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喜 凉,肉食用鹿肉、狗肉,那么就会出现热症。反之, 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喜热,若食用寒冷的食物,如牡 蛎肉、团鱼肉,那么就会出现寒症。所以,人们对食 物的选择应注意它的性味,合理地食用。
(五)、饮食药善法
❖ 我国古代膳食,就是四季五补的理论。具体说,木、 火、土、金、水就是春、夏、长夏、秋、冬的季节, 这样形成了四季五补与五行和肝、心、脾、肺、肾 五脏的关系。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 禁温饮食及热衣服。夏气热,宜食菽(绿豆)以寒 之,不可一于热也,禁温饮食,饱食,湿地濡衣服。 秋气燥,宜食麻(芝麻)以润其燥,禁寒饮食,寒 衣服。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热饮食, 温炙衣服。只要我们遵照四季五补的理论,来指导 人们食用饮膳,就会起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 年益寿的作用。
• 1、Genius only means hard-working all one's life. (Mendeleyer, Russian Chemist)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0.8.58.5.202011:0311:03:10Aug-2011:03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〇年八月五日2020年8月5 日星期三
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
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 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 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
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
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 等症。
巷道卫生院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朱宝
(一)毫针刺法
毫针几乎适宜于各种急症的救治。据本人临床体 会认为毫针应用于急症,宜由下列一套完整手法组 成:
1.进针法 针前须有一安静的诊疗环境,病人采取尽量舒适 的体位(多取卧位),医者应全力以赴。取穴时, 急症病人特别是内科急症病人,应该在所选穴位的 穴区范围内均匀地按压,有目的的选择压病最明显 处进针。பைடு நூலகம்针时,为使刺入部位准确及尽可能消除 进针疼痛,先以指甲按压进针点,右手持针,左手 拇食指挟住针尖,双手同时用力,毫针即可迅速刺 入。
非化脓灸,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 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4.温灸器灸疗法 临床常用的有好轻松火龙罐灸、随身灸和中华经络温灸棒。施灸时,
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 可置于俞穴火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 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 治者最为适宜。
枢、长强。
12、补益脾气、通抻筋脉 火针能助阳化气,使脾胃气 盛,则气血化生充足,筋脉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肉丰满。
治疗痿证。
❖ 三、针具: ❖ 1、材料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 ❖ 材料:钨锰合金 ❖ 2、结构:针尖---尖而路锐针体---坚硬挺直针柄---隔
热不烫手 ❖ 3、型号: ❖ 型号 直径 适应范围 ❖ 细火针 0.5mm 面部、老人、儿童 ❖ 中粗火针 0.8mm 四肢躯干、压痛点、病灶周围 ❖ 粗火针 1.1mm 病灶部位如窦道、臁疮等
3.补泻法
待针感传导(循经或不循经)或到达病所之后,就应
结合病情,继续施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是:左手作押手, 起固定针体使在一定范围内行动;以右拇指指腹把针柄压于 右食、中指指腹上,食、中指相并而尽量保持不动,拇指指 腹将针柄来回进退搓动。进退,实际上是提插过程;搓动, 亦即捻转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提插与捻转结合的运动。施行 此手法时,以腕部带动为主,肘部尽量不动。捻转频率宜快, 约每分针 100次~120次,提插幅度宜小,保持在1mm~ 3mm左右。只要针尖始终指向病所,以此法一般可保持循行 针感。上面介绍的是基本手法,如施泻法,采取慢按紧提法, 即插针时,慢捻缓插,提针时,紧捻重提,反复施行,幅度 宜大,强度宜强;施补法,则用紧按慢提法,插针时,紧捻 重插,提针时,轻捻缓提,幅度宜小,强度中等。均反复施 行。
9、运行气血、解痉止挛 适应于面肌痉挛,多因肝血 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10、引热外达、清热解毒 根据“以热阴热”,“火郁 发之”的理论,火针可治疗因热毒内蕴,拒寒凉药而不受之热 证如乳腺炎、带状疱疹和腮腺炎。
11、健脾利湿、温中止泻 火针具有增强阳气,调节脏 腑、收摄止泄的功能,可以治疗慢性肠炎。 取穴:中脘、天
5、出针后处理: 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 保护针孔。
6、医嘱: 火针当天的正常反应为针孔发红、发痒,注 意不能搔抓,当天不能洗澡。
五、注意事项:
(1)操作要点:红、准、快。 (2)操作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火灾的发生。 (3)体质虚弱者采取卧位。 (4)糖尿病者慎用火针。
六、适应证:
内科:关节炎、胃脘痛、过敏性哮喘、肺 气肿、面肌痉挛、未梢神经炎、阳痿、遗精。 外
位,去除疾病的一种刺方法。 ❖ 二、功效: ❖ 1、祛寒除湿、温经止痛 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
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 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因引起的疼痛。 ❖ 2、疏通经气、宣肺定喘 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 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 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科:乳腺炎、腱鞘囊肿、瘰疬、脂肪瘤、血管瘤、 纤维瘤、静脉炎、脉管炎。
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外阴子斑 皮科:
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牛皮癣。
(三) 艾灸法
❖ 一、概述 ❖ 艾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疗法简称
“灸法”或“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 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体表一定的部 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 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 气血、扶正祛邪、调整生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
(四)铺灸疗法
铺灸又称长蛇灸,常取督脉施治。其铺灸面 广、艾炷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 及。能起到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 通气血之功。适合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 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 胸椎、颈椎骨质增生,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迁延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肠疾 病等。(具体操作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