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易学的数据通信基础
计算机网络
目录页6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2 数据的传输 2.3 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 2.4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技术 2.5 数据交换技术 2.6 信道复用技术 2.7 传输媒体的类型与特点 2.8 通信接口及设备 2.9 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
目录页7
2.1 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2.1.3 通信信道的分类 2.1.4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计算机网络
8
数据通信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通
计 算
信
机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9
数据通信基础--通信的历史
自古以来,信息的交换一直在进行,诸如通信、交换意见、 交流思想等,这些都是广义上的通信。最简单的通信方式就 是交谈,声音通过空气媒质把要交换的信息带到了对方,完 成了通信过程,这种通信方式的固有缺点就是通信距离短, 只能以米(m)为单位。古时候远距离通信有书信和烽火台, 但它们的信息量有限。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信。
不归零码NRZ、曼彻斯特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内
模拟数据信号 模拟传输 调幅、调频、调相
容
数字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PCM
多路复用技术 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码分多路复用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报文存储转发交换、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数据 报方式、虚电路方式)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类型与特点
7位二进制共有128个代码,可表示128个不同的字母、 符号和数字。
32个作为控制字符使用,它们只产生控制功能,不 可被显示或打印;
其余均为显示或打印用的图形字符,包括大、小写 英文字母各26个,数字10个,以及其他图形符号33 个。
计算机网络
13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表2-1列出了国际5号码编码表。
计算机网络
14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扩充的二、十进制交换码EBCDIC码
EBCDIC码是扩充的二-十进制码的简称,是由IBM公 司提出的一种8单位代码。由于第8位用于扩充功能, 不能作奇偶校验,故这种码一般作为计算机的内部 码使用。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代码是汉字信息交换用的标准代码, 它适用于一般的汉字处理、汉字通信等系统之间的 信息交换。汉字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均采用 国家标准GB1988-80“信息处理交换用的七位编码 字符集”的7单位代码。
计算机网络
目录页3
数据通信基本概 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结构
念
信息、数据、信号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传输方式 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数
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据
通
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
信 数据的同步技术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
技 数据编码技术 术 的 基 本
数字数据信号
模拟传输 数字传输
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 相移键控PSK
差错控制技术
பைடு நூலகம்
检错码、纠错码和差错控制机制
计算机网络
目录页4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通信中信息、数据与信号的基本概 念,以及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掌握模拟数据编码方法与数字数据编码的基本 原理与主要特点;
了解基带传输的定义与主要特点,了解频带传 输的定义;
掌握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 掌握串行与并行通信,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
计算机网络
10
数据通信基础--通信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通信方面的理论的形 成,如调制理论、信息论、噪声理论、预测理论和 统计理论等,使得通信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50年代形成了以电话为主电报为辅的通信体系。
在此后的50年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器件方面 出现了重大突破,由最初的电子管发展为晶体管、 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人类发明了更多的电器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 雷达、卫星、计算机等,使人类的通信进入了一个 全新的阶段。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
2006年9月
2002年
计算机网络
1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本章小结
返回
计算机网络
本章习题
2
本章主要内容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 数据的编码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传输介质 差错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
11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信息。 信息的载体可以是多媒体,包含语音、音乐、图形
图像、文字和数据等。计算机的终端产生的信息一 般是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为了传送这些信息, 首先要将每一个字母、数字或括号用二进制代码表 示。目前常用的二进制代码有 国际5号码(IA5) 扩充的二、十进制交换码EBCDIC码 信息交换用标准代码 ASCII码等。
现代意义上的通信以电报和电话的产生为标志。电报方面, 1835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1837年发明了莫尔斯电码,同年, 出现了电磁式有线电报机,1896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机。 电话方面,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1878年人工交换局出 现,1892年自动交换局出现。在此后的近100年间,人类主 要的通信方式就是这两种形式,它们为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信,模拟通信、数字通信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
5
本章学习目标
解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掌握FDM、WDM、 TDM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掌握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通信信道、 卫星通信的特点;
了解广域网中数据交换方式的类型,掌握分组 交换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数据通信中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掌握误码率的定义与循环冗余编码CRC的基本 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
12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国际5号码(IA5)
国际5号码是一种7单位代码,以7位二进制码来表示 一个字母、数字或符号,最早是美国国家标准化协 会在1963年提出的,称为美国信息交换用标准代码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后被ISO和ITU-T采纳并 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信息交换用标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