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陷阱深几许施工企业要当心编者按:
2003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以来,各地政府及有关方面落实通知精神,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然而事实证明,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长期的反对不讲诚信、不守法律的过程。本文主要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建设工程发包人所设置的工程款拖欠的合同陷阱,并提出了对策。
合同主体不当
情形一:发包人主体资格不当,指发包人无主体资格或主体资格不完整。
案例:某项目的建设单位以其合作方某投资咨询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在施工单位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因投资咨询公司无力支付工程进度款而形成诉讼。法院判决投资咨询公司不具备发包人主体资格,合同无效,施工单位对合同无效承担部分责任。
情形二:建设单位设立复杂的代理关系,导致合同主体模糊。
案例:某基础设施项目经过招投标选择了施工承包单位,招标人为政府部门的项目指挥部,施工合同由一家国有独资公司签订,实际履行合同时又由另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出面。形成工程款拖欠后,由于招标人、合同签订人与合同履行人之间没有明确的书面代理关系,施工单位被“踢皮球”,至今不敢贸然诉讼。
合同条款陷阱
在当今的市场条件下,发包人不仅敢于公开设定对承包人不利的合同条款,还经常通过貌似公平合理或与工程款支付无关的条款预设陷阱,而承包人在签约时不易察觉。一旦履约形成纠纷,发包人则会以合同中的“陷阱”条款抗辩,使承包人有口难言。发包人合同条款陷阱有以下几种情形:
情形一:合同条款中预设证据陷阱或转移举证责任。如在合同条款中规定,发包人的指令通知到达承包人后即生效,而承包人向发包人发出的通知则须发包人指定的代表签署后生效。
情形二:合同条款中预设承包人“弃权”陷阱。如合同专用条款中规定承包人索赔的复杂程序并缩短索赔时限,并规定超过时限视为施工单位放弃索赔。再如,合同条款中约定发包人工程结算款的支付在工程竣工6个月以后,导致施工单位丧失法定的工程款优先受偿权。又如,合同要求承包人对发包人提供的资料、数据及施工条款尽审查义务,并约定较短的异议期。超过异议期,视为承包人确认满意并符合合同约定。
情形三:合同条款中虚设施工单位无效的权利,或为施工单位行使设置苛刻条件。如在分包合同中规定总包人向分包人付款的条件为,总包人到业主对分包人部分给付的工程款项之后。
情形四:故意设置有歧义的或语义模糊的合同条款,或前后矛盾的合同条款。如,合同中约定承包人垫资至整个项目工程总价款的某一百分比,同时在合同中又约定一个较低的暂定工程造价,工程总价款在结算后据实调整。
情形五: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改变合同条款。将对发包人最为有利但形成时间在前的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提前,而将对承包人相对公平且形成时间在后的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置后。
施工过程陷阱
情形一:发包方拒绝签收或故意不按照约定的有效方式签收承包方提交的有关书面文件,目的是在违约后拖欠工程款纠纷中,不给承包人留下有效的书面证据。
情形二:通过会议纪要等“非正式”的书面文件形式变更合同条款。
情形三:利用承包人不愿为小事得罪发包人的心理,发包人以既成的事实行为改变合同约定。
工程结算审价陷阱
情形一:故意混淆审计与审价的概念,以政府投资工程须行政审计为由拖延审价时间。
案例:某地政府行政办公楼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工程最终结算价以发包人指定的某工程审价机构的审价结论为准。工程竣工使用后,在该工程审价机构的审价结论已经审价机构和承包人盖章确认的情况下,政府发包人以法律规定政府投资工程须行政审计为由,拒绝承认上述审价结论和支付工程尾款。承包人因为对审计与审价的区别和作用认识不清,最终竟同意发包人貌似合法的要求。
工程价款确定后的陷阱
发包方以“转让”部分已完工工程方式逃避工程款债务,使承包人的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丧失,债权稳定性降低。
案例:某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发包人仍拖欠工程款。发包人提出将部分已完工工程转让给第三人,而该第三人愿意在其受让价格的限度内承担发包人对承包人的工程款债务。承包人同意该债务转让方案,并与发包人、第三人签订了债务转让合同。该转让行为直接导致承包人对发包人的工程款优先受偿权丧失,而使得其对于该第三人的债权沦为一般债权,债权稳定性降低。
如何防范合同陷阱
为防范工程款拖欠的合同陷阱,承包人必须做到:签约前尽职调查,摸清发包方底细和项目底细。加强签约管理,提高合同审查水准。强化证据意识,加强履约管理。及时结算工程进度款,提前准备工程决算报告,坚持按合同约定的方式结算。在工程结算款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承包人要谨慎接受发包人提出的债务“转让”方案;确有必要接受的,承包人在与发包人和债务受让人的三方合同中,一定要设立发包人对债务受让人不能按约履行债务的连带责任条款以及债务受让人按约履行债务之前,保留承包人对工程相应部分的优先受偿权,或者对工程相应部分设立抵押担保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