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课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精品课件】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传因素:LADA本质上属于1型糖尿 病,同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环境 因素的触发而引起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的损 害所致。LADA的进展较经典的1型糖尿病 缓慢可能与易感基因和保护性基因的比例 降低有关。
(二)免疫因素
1、体液免疫:与糖尿病有关的自身抗原 包括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GAD)、酪 氨酸磷酸酶即ICA512/IA2、胰岛细胞、羧基 肽酶-H(CPH)等。体内可产生针对上述 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具有自身免疫破坏 作用,使胰岛素、C肽合成分泌减少。 GAD-Ab是糖尿病患者体内最早出现的自身 抗体,在临床表现出现前数年甚至10余年 前即可存在。
(四)具有IDDM易感基因
(五)胰岛细胞自身抗体(GAD-Ab、ICA、 IA2-Ab等)阳性。
(六)排除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及青少年 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
具备第①点加②③④点中的任何一点则 疑诊。
具备①⑤⑥三点可确诊。
五、鉴别诊断
(一)成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
为晚发性1型糖尿病,有自发酮症倾向, 无较长的非胰岛素依赖阶段,常在起病时 即需要胰岛素治疗。
(二)胰岛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 常在2型糖尿病的晚期出现,需要胰岛
素治疗,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阴性。
(三)MODY:
属常色染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有两代 以上的遗传史,发病年龄小于25岁,病情 较轻,多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自身抗体阴 性。
(四)线粒体性糖尿病
为线粒体RNA核苷酸3243A-G基因突 变所致,这种基因突变改变了胰岛β细胞对 葡萄糖的反应。其临床特点为母亲遗传倾 向、起病较早、体型消瘦,可伴神经性耳 聋。基因检测、家族史及自身抗体检测可 与LADA相鉴别。
(四)噻唑烷二酮类:通过激活过氧化酶体 增殖物活化受体Γ (PPARΓ )有潜在的抗 炎和调节免疫作用,可能有延缓免疫破坏 作用。
(五)免疫抑制剂:尼克酰胺可能有一定疗 效。
谢谢!
六、治疗:
(一)胰岛素治疗:能较好的控制血糖,延 缓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残存的β细胞功能。
(二)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可刺激 胰岛素分泌,增加含有胰岛自身抗原的分 泌颗粒的释放,可能会加剧正在进行的免 疫破坏,促使胰岛β细胞衰竭,故促泌剂不 能应用。
(三)二甲双胍:此药不能阻止胰岛中淋巴 细胞的侵润而阻断糖尿病的发生,提示此 药对LADA的免疫破坏无作用,但其降糖作 用可能会使胰岛细胞免受高血糖的刺激而 起到有益作用。
(四)自身免疫标志: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阳 性对成人起病的2型糖尿病诊断为LADA起 决定性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抗体为ICA和 GAD-Ab, GAD-Ab的检出率高于ICA,但 两者阳性的一致率不高,而CPH抗体多出 现在GAD-Ab阴性者中,因此联合检测可提 高对LADA诊断的敏感性。IA2Ab多出现在 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中,其在成年起病 者中的阳性率极低且常与GAD-Ab重叠存在, 研究结果表明IA2-Ab不能增加对LADA诊断 的敏感性。其他一些非胰岛细胞的器
(七)其他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紊乱
研究发现GAD-Ab阳性者的TPOAb阳性 率较高,说明LADA可同时伴有其他腺体或 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LADA的诊断 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一)起病年龄>15岁,且起病6个月内无酮 症发生。
(二)发病时非肥胖
(三)伴甲状腺或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或自身免疫疾病。
检出率随体重指数降低而增加。体重指数 小于21kg/m2的糖尿病患者中,GAD-Ab的 阳性率可达38%,而在体重指数大于25kg/ m2的患者中的比例为8%。但肥胖的糖尿病 患者中也有一定数量的LADA,肥胖不是排 除LADA的标准,因此对所有的新发糖尿病 患者进行抗体检测,以期早期正确分型。
(三)病程:LADA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非胰岛 素依赖阶段和胰岛素依赖阶段。在病程早 期(非胰岛素依赖阶段)LADA的表现与2 型糖尿病相似,可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 糖、无自发酮症倾向;后期出现胰岛β细胞 功能衰竭、继发性口服降糖药物失效、需 依赖胰岛素治疗。但每一个体从发病至出 现胰岛素依赖的时间不一,一般需要3-5年。
2、细胞免疫:通过细胞免疫可致胰岛炎 引起糖尿病。
三、LADA的临床特点:
(一)起病年龄:起病年龄具体界限尚无统 一的国际标准,不同的研究者所采用的界 限不同;我国起病年龄暂划为>15岁,是 基于糖尿病者ICA(酪氨酸磷酸)或GADAb阳性率有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二)体重:与抗体阴性的2型糖尿病相比, LADA患者以非肥胖者多见,且GAD-Ab的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 性糖尿病(LADA)
一概述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糖尿 病患病率在我国迅速增加。
▪ 根据病因发病学将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糖 尿病。
▪ 这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自身 免疫性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 机制相同,以胰岛β细胞呈缓慢性破坏为主。
▪ 本病虽然处在1型糖尿病的范畴,但它的起 病又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口 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在诊断后平均27 (13~45)个月无需使用胰岛素,这点又 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因其临床表现介乎 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又称为“1.5型糖 尿病”,即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人们所熟知 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而看起来跟2型糖尿 病又没有什么两样,非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 糖尿病。
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胃壁细胞抗体 对LADA的诊断有辅助价值,但无特异性。
(五)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具有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但其胰 岛素的分泌能力较2型糖尿病患者差。LADA 的患者中有22%合并有代谢综合症。
(六)并发症:
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LADA患者的 BMI、腰臀比和C肽水平等较低,而HDL较 高,高血压发生率较低,但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微量白蛋白尿和心血管死亡率 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