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导语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吗。
那请大家说说我们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幻灯片)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二、对联常识知多少1、对联的来历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
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习对联作为学习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下面我们看一段看短片,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个问题: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播放周星驰主演《唐伯虎点秋香》片断)2、对联的特点和特殊对联的欣赏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师:这上联出得妙吗?妙在何处?——数字联,贯穿了1~10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师:下联对得如何?(引导学生说出其巧妙之处和不足之处——字数不等,断句不一致)普通对联第一个基本要求:(一)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师:这副对联符合第一个要求吗?(引导学生从上下联的字数、断句去考虑——符合要求)除了普通对联这个特点外,它还有其他独特之处吗?(引导学生认识拆字联,十口心构成思,八目尚构成赏,繁体)普通对联第二个基本要求:(二),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师:上面这副对联符合第二个要求吗?它什么地方又有别于其他对联?(三),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正对)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反对)•总结:普通对联共有的特点•1、字数相等•2、对仗整齐•3、平仄协调•4、内容相关板书:数字联、叠字联、拆字联师:而上面的特殊对联又各有自己的巧妙之处。
三、活动活动形式:分组抢答,一题10分,热身:学对歌诀平对仄,仄对平。
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
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
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1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2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3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4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5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7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8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9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试一试(考察学生对对联特点的把握)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雨滋春树碧连天腊梅吐芳迎红日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立志读尽人间书绿柳展枝舞春风风送花香红满地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两组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①生为国家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死为人民②难报恩来何堪魂去青史千秋寸草春晖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②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赏对联(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副来欣赏)1、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下联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板书:同字异音联2、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板书:回文倒顺联2、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内含数字运算的对联,上下联不仅词句对仗,而且运算的方式相同,结果相等。
上联中“花甲”,指六十岁;重开者,乘二,则是一百二十岁;外加三七二十一,合起来,岂不正是一百四十一岁。
下联中“古稀”,指七十岁;双庆者,两倍,再加一个春秋,则加上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
板书:数字四、对联趣谈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下面先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有趣的对联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1、教师举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粗毛野兽石先生2、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纪晓岚,有一次,他非常想家,情不自禁吟了这么一联: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你们也来读读这个上联,看看有什么发现?(这里心口十打一字就是思字,上联中一共用了四个思字,真是思家心切)那你们想想,下联什么有什么特点?好,恰恰这个时候,皇帝听到了,皇帝看纪晓岚愁眉苦脸的,于是,呵呵笑了两声,右手一挥,说:“爱卿,朕恩准你回家探亲”。
同学们,你们想想,纪晓岚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说什么样的话?可以做做看。
那你想,下联是什么样的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谢字可以让生猜一猜)六、小结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如流水般淌过去了,中国的对联是古老的,是传奇的,我们今天所领略到的只是汪洋中一朵小小的花,还有更多更多的花等着你们去乘风破浪去寻觅,去捕捉,但愿不久的将来,看到你们的收获。
送大家一幅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