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
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另外,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关注生活,推已及人的可贵品质。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认识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4、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向生活学习,关注小事,发展灵感,让生活充满智慧。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用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
2、合作探究法(你问我答,师生合作共同探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1、体会邹忌设喻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
1、探究故事的现实意义:向生活学习,关注小事,发展灵感,服务社会。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激趣,点击积累
1、同学们,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善于听取忠言的人们,他们的人生往往散发成功的光辉。
封建社会,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但是语言也是魔鬼,有多少策士谋臣怀着一颗忠君爱国的心,向君王冒死进谏,却因不善劝谏而不得善终,比如: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
如何运用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起来学《邹忌讽齐王纳谏》,
看主人公怎样做到:让忠言不再逆耳,让君王乐于进谏!2、回顾《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策士谋臣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一、字词通关(详见课件)二、读一段寻常的故事
1、听读课文(边听读边圈点勾画出自己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不合理的停顿。
)
2、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划出不会译的字词句。
3、疑读。
“你来问我来答”;①学生问学生答;②老师问学生抢答;一词多义(说出下列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详见课件)特殊的句式(学生翻译)(详见课件)③学生齐读
4、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点播:人物+事件+结果,还可以从标题捕捉到信息)
点明主要内容:邹忌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王接受正确的言论。
三、说一段惊人的成就
1、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作者是分几步来写的?齐王采纳了建议。
关键词:内政修明,外国来朝,战胜于朝廷。
下令赏谏(三赏)(三时)
面刺—上赏令初下门庭若市上书—中赏数月之后时时间进谤讥于市朝—下赏期年后无可进者2、齐威王能够采纳臣子的意见,赏谏除弊,说明他是一位什么样的国君?答:心胸宽阔,知错就改的贤明的国君。
3、邹忌是如何“讽”劝齐王的?他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邹忌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大王之蔽甚矣。
比喻贴切,合情合理,易于接受。
)
邹忌为了说服齐王,用了几组对比?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三比)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
(小)——(大)(家)——(国)教师点拨写作特点--设喻说理
4、邹忌面对自己不如徐公美的事实并没有失望和沮丧而是由家事关注到了国事,说明他是一个
怎样的人?
邹忌: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聪明善辩、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
四、悟一个深刻的道理
1、邹忌与徐公比美,发现自己并没有徐公美,妻、妾、臣都没有说真话,为什么呢?(请用原文回答)
2、分角色品读妻、妾、客的话语,注意读出“私”“畏”“有求”的意味。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热情地赞扬)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地位低微,拘谨,害怕)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逢迎应酬)
教师点拨写作特点————三问三答————(对话描写)
3、一滴水可以映照大海的光芒。
一件寻常的小事,引出一个巨大的成就。
“邹忌讽齐纳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道理?
(在生活中学习,关注小事,类比悟理,还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
五、拓展延伸:你能再举几例因关注小事而获得成功的名人的事例吗?列举牛顿、瓦特、莱特兄弟等人的故事,学生讲故事谈收获
教师总结:关注小事,发展灵感还能促进科学的进步,让我们向生牛顿、瓦特、莱特兄弟等人学习,关注小事,发展灵感,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教师总结全文内容,提出希望:学会思考,在生活中学习。
六、课堂作业:已经是深夜一点多了,可是隔壁的刘阿姨还在大唱卡拉OK,你会怎样委婉、得体地劝说他呢?(先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看哪一个学生的劝说最具说服力,师生加以点评)出示例题,深化教学。
下面哪种方式更有说服力?
⑴“卖唱吗?没得小费哈。
”×(加剧矛盾冲突,显示出自己的急躁) ⑵直接报警,说他扰民,用楼下的公用电话。
×(不讲人情,不利于邻里间的和睦)
⑶“刘阿姨您唱得真好,但是这么晚了大家都睡了,也没有人能听见您的悠扬的歌声。
改天我来找您,咱们一起到公园,亮一亮咱们的歌喉。
您赶紧睡觉,早睡早起,精神百倍。
拜拜!”√(考虑了对方的感受,巧妙地提醒了对方,合情合理)
七、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