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3No.6
Jun.2012
第33卷第6期2012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大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过长期的改革,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法,突出了新视野大学英语“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目标。
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大学应英语课程建设中,应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与专业挂钩。
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本课程能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使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实践能力能满足涉外活动中的语言要求,因此大学英语课在各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同时又位居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强调实用性外语教学,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设计理念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
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和选择,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分类指导的现状。
2009年,我校提出了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旨在建立适合我校大学英语的个性化教学体系。
此课程的设计理念是4个融合,即: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面授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学习的融合。
鉴于目前我校英语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实际,拟采取以下改革:改变以往单一基础英语知识的教授和巩固,按照本课题的研究意向、
思路,逐步改进,创新原有教材和增加课外自学辅助材料,边实践,边开发,经过2-3年教学实践检验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二)设计思路
拟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综合能力展阶段(Phase1:CoreSkillsDevelopment)和专门能力展阶段(Phase2:SpecializedSkillsDevelopment)。
综合能力展阶段就是指:以基础能力要求为依据,学生在原有英语综合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辅导,发挥自己的自身优势,合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其形成较为系统的英语基础知识结构,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专门技能发展阶段就是指:以专门用途英语(ESP)为主组织教学,根据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开发出包含若干主要专业的专门英语教材和自主学习资源,一部分用作课堂学习,一部分用作学生自主学习和将来继续学习。
三、基于课程设计的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
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的总学时介于3300~3500学时,而本科基础英语教学延续4个学期,累计学时则介于230~280学时,约占学生培养总学时的7.6%~8.5%。
而大学中各
英语课程设计与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惠莉君,金国臣
(东北石油大学
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摘要: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要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新理念与思路,详细论述了基于课程设计的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6-0246-02
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HGJXH B 2110162)《大学英语课程设计设置与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项目的结题论文246--
类专业课程所占用的理论学时与大学英语相比很少,每一门专业课不过1个学期,然而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往往都很强。
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原因主要就是专业课每学期都有为期1~2周的课程设计和专业,而毕业前又有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专业课课程设计的模式是完全可以借鉴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的好方法:只有实践才能够强化英语能力。
为此大学英语也要进行较为集中的专项技能课程设计活动,并纳入英语学业检测体系。
具体做法是:适当削减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每学期拿出1~2教学周的时间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或叫做实践周;在各个学期有计划地完成听说写译的实践教学,例如,第一、二、三学期进行日常交际某些话题的听说课程设计;第四、五学期进行专业交际听说课程设计。
在听说课程设计的同时,适时地搞好英语写译实践,也可以考虑实践周的问题。
这样就能使广大的学生群体参与到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实践中来。
(一)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
1.优化模块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我们把英语课划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
模块听:培训重点有①培养兴趣,增强信心;②利用语音室、多媒课室平台帮助学生辨别因素,纠正地主口音;③训练各种声调和语调;④句子结构的辨析;⑤段落主题的概括等。
模块说:①教研组定期组织“英语沙龙”,加强全校英语教师的口语训练,提高自身水平;②课前五分钟“freetalk”;③各类口语演讲比赛和课外活动小组;④校园广播。
模块读:在课堂上加强阅读训练,指导阅读训练,导学生阅读英文书刊、杂志或登录互联网阅读,以使学生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和跨文化意识。
模块写:采用“教重点句式→范文演示→学生套写→亲自写作”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要素和方法。
模块译:教师介绍句法分析和基本的翻译方法、技巧,使学生逐步掌握翻译的方法。
教学中我们遵循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设立情景交际的模拟内容和教法,多次反复制造相同或相近的交际情景,丰富语料来源,转换语言方式,用类似、间隔、交叉等不同方式的演练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用环境,快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感大大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采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多思考,发现规律,又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采用“模拟情景交际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用英语开口同老师交流,与同学交谈,锻炼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利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尤其是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或融入性,维持他们英语学习的长时间动力。
在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外语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进先进的教学光盘,同时教师自己制作课件,使得教学信息量大,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扩大了语言的输入量。
随着我院校园网的开通,我们又倡导网络化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索式研究性学习,这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
注重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但也不放松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在课外活动样式上,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做到多种多样,将趣味性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我们长期举办英语协会,让学生有定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的机会和场所,特别是邀请外籍教师到场,更是提高了学生来英语角的积极性。
我们每年都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还组织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四、结束语
基于英语课程设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改革大学英语教材: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宗旨,以系统、基础、实用为原则改编教材。
(2)改变以教材学习代替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现状,实现以应用为目的语言教学和能力培养。
(3)通用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分别突出日常通用和专业通用听说交际能力培养的基础性训练,可适当考虑缩短通用英语教学学期数而加大专业英语、尤其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学时数。
(4)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以英语课程设计和实践为主,系统、大范围、深入地进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实践与培训。
同时,可以结合网络,开发交互性强的语言课程设计虚拟环境实验室,用于公外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训。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界,2004(2).
〔4〕蔡基刚.试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
(责任编辑徐阳)
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