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学大事表

地理学大事表

地理学大事年表公元前25~前23世纪巴比伦人在陶片上刻划的地图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1217年中国甲骨文中有连续10天的天气记录。

公元前1000年中国《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一年前的物候和农事,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记录。

公元前9~前8世纪希腊荷马史诗含有许多地理记述,其中对小亚细亚沿岸地带的描述较为详细。

公元前6世纪希腊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定位。

公元前6~前5世纪《考工记》第一次提出中国南北植物和动物分布的界线。

公元前5世纪希腊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提出须用地理观点研究全部历史,用历史观点研究所有地理。

公元前5~前4世纪中国《夏小正》按月记述全年的物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专篇。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区域地理专篇《尚书•禹贡》问世。

中国最早对土地进行科学分类的《管子•地员》篇问世。

约公元前350年希腊亚里士多德证明大地是个球体,并将南北半球划分为若干对称的温度带。

约公元前310年随葬于河北平山的“兆域图”,为中国已发现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241/前239年中国《吕氏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共200多年的水旱记录。

公元前3世纪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一词,第一个用几何方法计算地球周长,奠定数理地理的基础。

公元前168年随葬的《马王堆出土西汉地图》中的“地形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驻军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

公元前2世纪希腊喜帕恰斯提出用经纬网在地球表面确定地物位置,并创立极投影和正投影。

公元前139~前126年中国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04~前91年司马迁著中国最早的边疆和域外地理专篇《史记•大宛列传》和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专篇《史记•货殖列传》。

公元10~20年罗马斯特拉波编写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地理学》。

公元23年前中国刘歆编定《山海经》。

公元54~92年班固著中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著作《汉书•地理志》。

公元2世纪托勒密著《地理学指南》公元3世纪中国裴秀创立平面测量绘制地图的理论──“制图六体”;绘制《禹贡地域图》(18篇)。

约公元3世纪中国最早记述河流水系的地理著作——《水经》问世。

公元304年嵇含著中国最早的区域植物志《南方草木状》,提出南岭为中国植物分布的另一条界线。

公元4世纪常璩著中国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方志《华阳国志》。

公元399~412年中国法显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路归国。

416年著《法显传》。

公元515~527年中国郦道元完成以河流为纲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

公元6世纪科斯马斯著《基督世界地形》,用宗教迷信解释地理现象。

公元627/629~645年中国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并回到长安。

646年著《大唐西域记》。

公元762年后杜环著现知中国最早记述北非的地理著作《经行记》。

公元766~779年窦叔蒙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潮汐专篇《海涛志》。

公元801年中国贾耽完成《海内华夷图》,在图中首创以朱、墨两色分注古今地名的方法。

公元813年李吉甫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图已佚)。

公元921年阿拉伯巴尔基编成第一部《世界气候图集》。

公元10世纪阿拉伯马苏第旅行西亚、南亚、南欧、东非,著《黄金草原和宝石宝藏》一书。

公元976~983 年中国乐史编著《太平寰宇记》。

公元11世纪税安礼绘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历代地理指掌图》。

公元1076年宋敏求著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志《长安志》。

公元11世纪末中国沈括著《梦溪笔谈》,论述了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等。

公元1107年中国宋代设立第一个官方修志机构:九域图志局,从此纂修方志大规模进行。

公元1121年中国现存最早以县为基本单位的全国行政区划图《九域守令图》绘制、立石。

公元1136年中国现存的最早用于印刷的石版地图《禹迹图》和《华夷图》上石。

公元1154年阿拉伯伊德里西著《一个想周游世界者的愉快旅行》。

公元1175年中国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较详细地介绍了喀斯特洞穴。

公元1180~1181年中国吕祖谦的《庚子•辛丑日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实测物候记录。

公元1190年中国黄裳作《地理图》等。

公元1219年中国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行,1228年著《西游录》。

公元1225年中国赵汝适著《诸蕃志》。

公元1270年中国古代最大的城市平面图《静江府城图》绘成。

公元1271年意大利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在中国居住、旅行17年,1295年回威尼斯,后由其口述记成《马可波罗游记》。

公元1280年中国都实考察黄河源。

公元1311~1320年中国朱思本绘制《舆地图》。

公元1349年中国汪大渊著《岛夷志略》。

公元1405~1433年中国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首创中国船队横渡印度洋的记录。

公元15世纪早期葡萄牙亨利亲王创立地理研究机构,发展远航探险,标志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

公元15世纪中期中国《郑和航海图》成图。

公元1492年 C.哥伦布于10月12日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

公元1497~1498年葡萄牙V.da伽马发现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

公元1502年意大利亚美利哥•韦斯普奇航行到南美洲,并向世界发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

公元1516年阿里•阿克巴尔著《中国纪行》,是现知惟一记述中国地理情况的波斯文古籍。

公元1519~1522年葡萄牙F.de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约公元1541年罗洪先绘成中国最早刊印的分省地图集──《广舆图》。

公元1544年德国S.明斯特尔主编的《宇宙志》出版。

公元1569年G.墨卡托首次采用所发明的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又称墨卡托投影),绘制世界航海地图。

1595年出版《墨卡托地图集》。

公元1602年意大利利玛窦编绘的《坤舆万国全图》刊行。

公元1607年中国徐霞客开始旅行考察,写《徐霞客游记》。

公元1623年意大利艾儒略著《职方外纪》,是最早用中文描述世界地理的著作。

公元1639年中国顾炎武始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公元1650年德国B.瓦伦纽斯著《普通地理学》。

公元1659年中国顾祖禹始撰《读史方舆纪要》。

公元17世纪中国孙兰著《柳庭舆地隅说》,论述流水作用和地貌形成过程。

公元17世纪后期中国刘献廷著《广阳杂记》,提倡地理学应探讨“天地之故”。

公元1679年中国郁永河考察台湾,著《采硫日记》。

公元1717年中国首次在实测基础上采用经纬网绘。

公元1723年中国图理琛著《异域录》刊行。

公元1743年中国《大清一统志》首次成书。

公元1750年中国绘成《京城全图》。

公元1760~1770年中国绘成《乾隆内府舆图》。

公元1761年中国齐召南著《水道提纲》。

公元1773年英国J.库克率领船队于1月17日首次到达南极圈。

公元1805年德国A.von洪堡和法国 A.J.A.邦普朗合著的《植物地理学论文集》出版,创立植物地理学。

公元1817年德国C.李特尔《地学通论》第1卷出版,至1859年共出19卷。

公元1820年德国柏林大学在世界上最早开设地理学讲座。

1874年普鲁士政府决定在每所大学设置地理教授席。

公元1821年法国巴黎地理学会(SGP)成立;中国徐松撰《西域水道记》。

公元1826~1865年德国J.H.von屠能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陆续发表,最早提出农业区位论学说。

公元1828年德国柏林地理学会成立。

公元1830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GSL)成立(1859年后改称皇家地理学会(RGS)。

1933年成立英国地理学家协会(IBG)公元1832年中国李兆洛等绘成《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公元1840年瑞士J.L.R.阿加西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冰川研究站;发表《冰川研究》,系统地提出冰川理论。

公元1842年中国魏源撰《海国图志》。

公元1845~1862年德国A.von洪堡《宇宙》(5卷)陆续出版。

公元1845年俄国地理学会成立(1938年后改称苏联地理学会)。

公元1848年中国徐继畲编著《瀛环志略》。

公元1852年纽约美国地理与统计学会(AGSS)成立(1871年后改称美国地理学会,AGS)。

1888年成立美国国民地理学会(NGS)。

1904年成立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公元1855年美国M.F.莫里的《海洋自然地理学》出版。

公元1859年中国何秋涛撰《朔方备乘》。

公元1860年英国A.R.华莱士确立“华莱士线”,1876年发表《动物的地理分布》。

公元1863年中国《大清一统舆图》刊行。

公元1864年美国G.P.马什著《人与自然》。

公元1865~1870年德国O.佩舍尔先后出版《地理学史》和《比较地理学的新问题》,主张地理学二元论。

公元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大会在比利时召开。

公元1876~1894年法国E.雷克吕著《新世界地理》(19卷),创立以区域为基础描述全球的方法。

公元1877~1912年德国F.von李希霍芬出版《中国》一书。

公元1882年德国F.拉采尔《人类地理学》第1卷出版,第2卷于1891年出版。

公元1882年德国F.拉采尔《人类地理学》第1卷出版,第2卷于1891年出版。

公元1883年俄国В.В.道库恰耶夫发表《俄国黑钙土》,提出土壤地带性学说。

公元1889年英国G.齐泽姆的《商业地理学手册》出版。

美国W.M.戴维斯创立侵蚀轮回学说。

公元1891年法国P.维达尔-白兰士创办《地理年鉴》。

公元1893~1896年挪威F.南森在北极地区探险,到达当时人类所到的最高纬度(北纬86°14′)。

公元1895年英国《泰晤士世界地图集》出版。

公元1896年中国邹代钧建立“舆地学会”。

公元1897年德国F.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出版,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和“生存空间”概念。

公元1900~1936年德国W.P.柯本发表气候分类方案。

公元1901年张相文的中国最早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出版。

公元1901~1909年德国A.彭克和E.布吕克纳合著的《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3卷)陆续发表。

公元1904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地理课。

中国杨守敬等完成《水经注疏》初稿。

英国H.J.麦金德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演讲,1919年著《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提出“陆心说”。

公元1905年英国A.J.赫伯森提出世界6大自然区域和12个副区的划分方案。

公元1906年德国O.施吕特尔发表《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提出文化景观形态学。

中国杨守敬绘制《历代舆地图》。

公元1908年张相文的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出版。

公元1909年美国R.E.彼利到达北极。

中国地学会在天津创立,翌年创办:《地学杂志》。

德国A.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

法国E.de马东的《自然地理学专论》出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