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简介
一、太极拳概述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它综合了各家拳法之长,结合导引吐纳,采用腹式呼吸,能在练拳时汗流浃背而不气喘,动作畅通气血。

它也融合了以阴阳为基础的经络学说,成为内外双修,身心并练,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的内功拳法。

动作以松柔入手,练劲养气,可缓可快,柔中寓刚,刚中有柔。

后来经过各路名师发展,自成流派。

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五式: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各式太极拳。

太极拳适合任何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练习。

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于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种简单而又高深的运动,练气、蓄劲、健身、养生、防身、修身,一辈子受益无穷。

24式太极拳,因其是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又仅24个招势,故常被叫做“简化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虽然动作不多,但能充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与传统的太极拳法相比,内容更精练,结构更合理,动作更规范,在满足太极拳爱好者锻炼试题需要的同时,又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所以流传极广,尤其为太极拳初学者所喜爱。

二、太极拳作为健身运动的几个优点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主要决定于它独特的技术要求和特有的运动形式。

太极拳是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的,由此身心并修达到健身作用。

1、全面锻炼:太极拳的动作有几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如柔软、慢、连贯、走弧线(即圆形动作)和一动无有不动,都是锻炼上绝对不可忽视的法则。

2、内外兼顾:太极拳在锻炼时,不但肌肉活动有各式各样的柔和动作,同时还要做好呼吸运动和横膈运动,来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

这种锻炼方法,一面具有一般运动项目活动肌肉的好处,一面又吸收了静坐法调息养神的好处,所以能有内外兼顾的优点。

3、趣味浓厚:太极拳的动作都走圆形或者弧形的线路,在初练架子时,不容易做好圆形动作,当然趣味较少。

但练到后来,越练越熟;圆转如意的程度不断提高,便会发生浓厚的趣味。

到最后,如能在圆形动作中,运用虚实变化和运动调息的功夫时,它的趣味也就更加层出不穷
了,趣味浓厚能提高锻炼情绪,对促进健康很有好处,这也是太极拳所具有的优点之一。

4、陶养性情:太极拳理根植于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中庸等众多文化基础之上,讲“天地一大太极,人身一小太极”,要天人合一,无过不及,无为而治,追求一种道。

在练习中要求柔和、轻灵贯穿,又要求在动作中包含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识作用,能使性急的或者性慢的练拳人在无形中接受影响,矫正原有的习惯。

因为太极拳一面讲究灵敏,能使人提高敏感度,一面又讲究沉静,能使人抑制浮躁。

5、人人可练: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也并不难学,而且动作的或高或矮和用力的或多或少都可根据特点,以适应病人的不同要求,所以能帮助病人在恢复和增进机能活动上获得显著的效果。

总之,太极拳是对人的一种综合影响,正确的技术要求和科学的练习,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循环及中医认为的经络系统,都将产生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三、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5、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四、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编排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去掉过多的重复动作,精简而成,其动作舒展大方,易学易练。

二十四式太极拳分八组,各式名称为:
第一组: 第一式起势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三式白鹤亮翅
第二组: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第七式左揽雀尾第八式右揽雀尾
第四组: 第九式单鞭第十式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五组: 第十二式高探马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第十八式左右穿梭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八组: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第二十四式收势
(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