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学死者死亡时间的推断方法

法医学死者死亡时间的推断方法

死者死亡时间的方法法医学上死亡时间又叫死亡经历时间,是指从死者死亡发生到法医进行尸体检验时所经过的时间,又称死后经过时间,通常描述为死后多少天或多少小时。

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是法医尸体检验和命案现场勘查的任务之一,对于判明罪犯作案时间、确定侦查范围、甄别重点嫌疑人等都有重要作用。

推断死亡时间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推断,如尸体本身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从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等。

一、从尸体本身现象判断死亡时间当人死亡之后,尸体本身会呈现出一定的现象,医学上将这些现象划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不同时期尸体现象可以用来推定死者死亡时间,最近又增加了一个判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叫做眼球化学法,是由美国的内科医师约翰·科发现的,他视察到人在死亡之后,尸体内红细胞会不断有规律的破裂,红细胞内的钾离子会不断的有规律的进入眼玻璃体液,据此人们完全可以准确判断出死亡时间。

因为这种方法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所以测得的死亡时间比较精确。

(一)根据早期尸体现象判断1.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一般来说,春秋季成年尸体,尸体温度在室内每小时下降0.83摄氏度。

水中尸体每小时可下降3--4摄氏度。

夏季烈日下的尸体、死前发生肌肉痉挛或者激烈搏斗的尸体,死后一段时间内,试问还能上升,即环境因素、衣着多少、尸体本身情况、死因都会影响判断。

以春秋季节为准,尸体颜面、手足等裸露部分有冷却感,为死后1~2小时或以上,着衣部分皮肤有冷却感,为死后4~5小时;死后最初10小时,尸体直肠温度每小时平均下降1℃;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1℃;肥胖尸体在死亡后最初10小时,尸温每小时平均下降0.75℃,消瘦尸体每小时平均下降1℃。

夏季尸冷速率是春秋季的0.7倍,冬季是春秋季的1.4倍;暴露在冰雪天气的尸体,尸温在死后数小时即降至环境温度。

2.根据尸斑推定死亡时间3.根据尸僵判断死亡时间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年龄、死亡原因及其环境因素有关。

尸僵通常1--3小时候出现,死后6—8小时波及全身,10—12小时发展到高峰,3—5天缓解消失。

5.根据自溶现象推断死亡时间人死后,组织细胞在自身释放的酶作用下分解溶化,时期形态结构模糊消失,产生脏器变软、黏膜易于脱落的现象,称为自溶。

眼结膜、口腔黏膜的自溶,在夏天死后5—6小时,春天约为10小时、冬天约为24小时就明显出现。

(二)根据晚期尸体现象推断尸体蛋白质在腐败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液化,逐渐毁坏和消失。

尸体腐败还产生具有恶臭的刺激性气体。

影响尸体腐败的因素有温度、湿度、空气、尸体的自身因素。

如:地面尸体1周达到的程度在水中则要2周。

如以下南方地区地面成年人尸体,各种腐败开始的时间:1.根据尸绿推断死亡时间地面成年人尸体,腐败绿斑出现的时间,在南方夏季死后12小时左右,春秋季1—2天,冬天约为3—5天。

2.根据腐败血管网推断死亡时间腐败血管网最先出现与躯干两侧、大腿内侧,其后可以逐渐扩展到全身。

腐败血管网开始出现的时间,夏季约1—2天,春秋季约3—5天,冬天约为5—7天。

3.根据腐败水汽泡推断腐败水汽泡往往在尸体腐败进展较快的条件下出现。

南方地区腐败水气泡开始出现的时间,夏季约1—2天,春秋季约3—5天,冬天气温低,腐败进展较慢,一般不会出现腐败水汽泡。

4.根据腐败巨人观推断地面成年尸体在南方地区出现腐败巨人观的大概死后经过时间,夏季约为2—3天,春秋季约为3—7天,冬季约为15—30天。

5.根据尸体白骨化推断尸体白骨化所需时间,因季节、环境、地区等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

夏季地面尸体,在蝇蛆和腐败作用下,大约2周即可白骨化。

埋葬尸体白骨化,南方地区大约1年以内,上海地区约为1—1.5年,我国北方地区约4—5年。

通常地面尸体,骨风化约5-10年,骨骼崩坏在10-15年以上;埋藏在土中的尸体,骨风化约10-15年,骨骼崩坏在50年以上。

(三)根据异常尸体现象推断1. 根据干尸现象推断成年人全身性干尸形成时间,通常需要2―3个月。

同时干尸的形成还受环境、尸体自身、温度、湿度的影响。

2. 根据尸蜡推断通常皮下脂肪组织形成尸蜡需要2-3个月时间,深层脂肪组织则需要4-5个月,全身性尸蜡至少需要1年以上。

二、根据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性质等有密切关系。

如肉类或是油腻食物,因其不易消化,其进入食道到死亡的经过时间应推迟1-2小时。

三、根据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一)根据眼球玻璃体钾离子浓度进行推断人死后视网膜细胞自溶,原存在细胞之内的钾离子,逐渐进入玻璃体内。

根据研究,玻璃体含钾量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呈现规律性升高,每小时约为0.17mEq/L。

(二)根据脑髓液推断死后10小时内,脑髓液乳酸含量有规律性升高,10小时候升高速度减慢并失去规律性;死后30小时以内,非蛋白氮呈等差级增加,以后增加速度减慢,脑髓液中的钾,在死亡后20小时内呈现规律性增加,但20小时后变异很大,不宜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

(三)根据血液变化推断正常血液中乳酸含量为1mEq/L,死后一小时内科增加2倍,死后12-24小时科增加50-70倍。

血液中钠随死后每小时下降0.9mEq/L。

(四)根据组织学变化推断某些器官如肝、心、骨骼肌等,在死后资质细胞的形态改变与自我时间关联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肝脏,死后6小时出现血管的扩张溶血,12小时血细胞渗出等。

四、根据其他方面推断死亡时间(一)根据嗜尸昆虫生长发育状况推断死亡时间嗜尸性昆虫侵袭尸体的过程分为侵入期、分解期、残余期。

一般侵入期3-25天,以蝇类为主,分解期为42天,以甲虫类为主;残余期昆虫明显减少,无蝇类出现。

苍蝇在尸体上产卵后,大约经过7-8小时,蝇卵孵化成蛆,每天生长0.24—0.3厘米,约静4—5天达到1.2—1.5厘米时,蝇蛆成熟,在屋角、尸体或泥土里逐渐变成蛹,约经过一周化成蝇,蝇破壳飞出,在现场留下蛹壳。

夏天尸体附近发现苍蝇的蛹壳,说明死者已经死亡10—15天。

蛹壳的颜色和破碎状况,液可以用于死亡时间的判断。

新鲜的蛹壳呈褐红色,10左右后变成黑色,15—20天左右呈灰黑色塌陷状,破碎成残渣约1个月以上。

(二)根据超生反映进行推断其种类很多,可用作推测死亡时间的超生反应有:如心跳停止后4小时左右,瞳孔对依色林和阿托品仍有缩瞳和扩瞳反应等。

死后,躯体的组织、器官对刺激还能发生一定反应肌肉的超生反应:人死后2小时内,几乎所有肌肉受机械刺激后均可发生收缩反应,尤以肱二头肌为甚,并且不受环境气温高低的影响。

死亡2小时后,则多半只能引起打击处肌肉收缩。

死亡超过5小时,一般即不再发生明显的肌肉收缩。

死后皮下出血:在进行上述机械刺激试验过程中,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

其出现率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如将药物直接注入眼房内,则死后20小时,仍可是阳性反应。

汗腺的超生反应:汗腺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作用下,死后30小时内,可有发汗反应。

(三)根据相关现场进行推断1. 现场日历显示的日期、手表毁坏时显示的时间以及死者随身携带的车船票、电影票的时间等。

2. 现场血迹和其它痕迹的新旧程度。

血液由红色到褐色所需时间在阴暗凉爽处约2—3周,在散射光线照射处约5—7天,在阳光直射处约1—2天。

除了以上传统推断方法以外还可以以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测死亡时间在夜间死亡的人,还可以根据膀胱内尿的充盈程度来推测死亡时间。

按照常人的习惯,睡觉前要排尿,如果尸检时见膀胱内尿量甚少,则可能是睡后2—3小时内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则可能是半夜死亡。

只是这种情况偶然性较大,所以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仅凭此来判断死亡时间。

2.死后皮下出血:在进行机械刺激后,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其出现率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3.根据尸体温度(尸温)推断死亡时间国内常用方法:以春秋季节为准(16~18 ℃):公式1:死后前10小时,直肠温度1h平均下降1℃;肥胖者下降0.75 ℃。

10小时后,每小时平均下降0.5~1℃;公式2:死后经过时间=36.9 ℃-T ℃/0.889,T为每隔1小时测三次肛温的平均值。

夏季快1.4倍冬季快0.7倍4.荧光反应将骨锯断后把骨段置于紫外光下检验不超过100年的骨骼:明显的蓝紫荧光。

100年以上:荧光不完全,或荧光从周围逐渐向中心增加。

100~150年:荧光完全消失。

5.血清蛋白沉淀反应用抗人血清蛋白沉淀素与人的骨粉浸出液(生理盐水浸出24小时)行环状沉淀反应,骨粉的用量因遗骨的存留时间不同而异。

入土1年,只需1g;入土12年,需1.5g。

6.根据酶的测定推断死亡时间在生物体内存在多种酶,在活体组织,细胞对各类酶的作用均有其完善的屏障保护。

死后,细胞屏障保护消失,胞浆内的各种酶释放。

死后某些组织中酶活性与死后经过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可望用于推断死亡时间。

如:心肌与骨骼肌酶活性改变尸体心肌和骨骼肌酶活性改变,亦有一定的规律。

取死后鼠与人心肌,观察丁二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α-甘油磷酸酯脱氢酶与辅酶I等的活性变化。

骨骼肌除观察上述活性外,并观察谷氨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及辅酶I等三种酶的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这些酶的活性,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呈规律性的改变。

死后6小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明显下降,18小时消失;死后24~36小时,α-甘油磷酸酯脱氢酶活性显著下降,48小时仅有微弱活性;死后6~12小时,丁二酸脱氢酶与乳酸脱氢酶活性缓慢下降,48小时下降明显;苹果酸脱氢酶及辅酶I活性于死后36小时及24小时才明显下降。

7. 根据DNA检测推断死亡时间存在于活细胞核内的DNA是一类具有显著生化稳定性的物质,在同一物种的不同组织的细胞核中,DNA含量是恒定的。

躯体死后,由于自溶作用,细胞形态结构崩解,在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下,核染色质双螺旋结构的DNA崩解为小碎片,由于核膜破裂,DNA碎片分散于胞浆中,最后染色质中残余蛋白被溶蛋白酶溶解,核便完全消失。

故死后一段时间,细胞核DNA会发生分解、减少、直至消失。

8.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利用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可依据以下三个条件:(1)尸体周围折断的植物植物折断、拔起后用来遮盖隐蔽尸体,被拔或折断后的植物就会停止生长,停顿于那一时间的生长期,保留其当时情况,如发芽程度、叶子大小等。

(2)尸体下面被压的植物被压的植物因无光照作用,颜色会变黄、变白,植物叶绿素的变化规律同样可以作为推断死后经过时间的依据。

(3)树根的生长情况树根的生长与树干一样,也有年轮,当挖土掩埋尸体时,如破坏了树根分生组织区域,该区域就不会再有木质细胞生成,留下永久的损伤,计算损伤后出现的年轮,即可推断掩埋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