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考前归纳总结(原理)

高考化学考前归纳总结(原理)

高考化学考前归纳总结(反应原理)[题型分析]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题是高考Ⅱ卷必考题型之一,问题设计上往往以组合题的形式出现,题目往往围绕一个主题,由多个小题组成,各小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考查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为主,有时还兼顾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和简单计算等知识,题目往往还借助于图像、图表、数据等表达化学信息,试题综合性强。

[解题技能]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快速浏览全题,整体把握题目,明确知识考查背景,以及考查了哪方面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总体印象;其次逐字逐句认真审题,深入思考,准确把握题目提供的条件及求解问题,充分探究题干、图表提供的信息以及问题中的隐含信息。

结合条件、信息与问题,联系化学原理,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第三各个问题逐个突破,切不可因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放弃其他问题;第四认真作答,规范书写,把握答题要点切不可似是而非;最后认真检查再次突破搁置难点。

近三年高考反应原理题型分析详细知识点:1.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四点注意(1)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由浓度的单位(mol·L-1)和时间的单位(s、min或h)决定的,可以是mol·L-1·s-1、mol·L-1·min-1或mol·L-1·h-1,在计算时要注意保持时间单位的一致性。

(2)对于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可以用每一种反应物和每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虽然得到的数值大小可能不同,但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3)化学反应速率不取负值而只取正值。

(4)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不是以同样的速率进行的,因此,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有关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个辨析(1)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化学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化学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不变,化学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④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变,化学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举例反应m A(g)+n B(g) p C(g)+q D(g)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逆,化学反应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生成p mol C,均指v正,化学反应不一定平衡。

③v A∶v B∶v C∶v 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化学反应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消耗q mol D,因均指v逆,化学反应不一定平衡。

3.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a A(g) b B(g)+c C(g),(保持容器体积,温度不变)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①若a=b+c:A的转化率不变;②若a>b+c:A的转化率增大;③若a<b+c:A的转化率减小。

(2)若反应物不只一种:a A(g)+b B(g) c C(g)+d D(g),(保持容器体积,温度不变)①在不改变其他条件时,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A的转化率减小,而B的转化率增大。

②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A和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如a+b=c+d,A、B的转化率都不变;如a+b>c+d,A、B的转化率都增大;如a+b<c+d,A、B的转化率都减小。

4.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的两个注意(1)不要把v正增大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只有v正>v逆时,才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不要把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反应物转化率的提高等同,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会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5.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和规律(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的改变破坏了原平衡体系,使得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v正=v逆。

若条件的改变不能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或者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相同,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勒夏特列原理①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②浓度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压强的影响: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6.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1)分析反应特点:①是否有气体参加;②是否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③ΔV3是否为零;④ΔH变化情况。

(2)分析反应容器特点: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3)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①温度的影响;②压强的影响;③浓度的影响。

(4)综合分析判断。

7.速率、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模板(1)定特点:分析确定化学反应特点。

(2)看图像:一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

(3)想规律:联想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条件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作判断:利用原理,结合图像,分析图像中所代表反应速率变化或化学平衡的线,作出判断。

8.化学平衡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三步法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mol/L,也可用L。

9.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若ΔH<0,ΔS>0一定能自发若ΔH>0,ΔS<0一定不能自发若ΔH<0,ΔS<0;或ΔH>0,ΔS>0则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10.酸碱中和滴定中“五个”易错点(1)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氢氟酸,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

(2)滴定管读数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滴定的关键是准确测定两种反应物溶液的体积,判断滴定终点,合理选用指示剂。

(4)注意恰好中和=酸碱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滴定终点。

(5)中和滴定误差分析:判断依据是c(待)=c(标)·V(标,aq)/V(待,aq),任何操作的误差最终均可归结到对所用标准液的体积的影响。

11.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①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②Q c=K 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③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2)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难溶电解质的类型相同时:①K sp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②当一种离子和其他几种离子都可能产生沉淀时,K sp越小,沉淀越容易生成。

(3)判断能否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一般来说,K sp大的沉淀容易转化为K sp小的沉淀。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使K sp小的沉淀转化为K sp大的沉淀,如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重晶石(BaSO4)可制备可溶性钡盐(BaCO3)。

12.三大平衡常数的比较(1)电离平衡举例:NH 3·H 2O NH +4+OH -平衡表达式:K b =c (NH +4)·c (OH -)c (NH 3·H 2O)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内因: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外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大(2)水解平衡举例:NH +4+H 2O NH 3·H 2O +H +平衡表达式:K h =c (H +)·c (NH 3·H 2O)c (NH +4)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盐的水解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 h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沉淀溶解平衡举例:PbI 2(s) Pb 2+(aq)+2I -(aq)平衡表达式:K sp =c (Pb 2+)·c 2(I -)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①内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②外因:K sp 与温度有关13.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思维模型(1)先确定待求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找出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位置。

(3)根据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位置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处理,得到变形后的新热化学方程式。

(4)将新得到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反应热也需要相应加减)。

1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图解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15.原电池反应式的书写(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列物质标得失:按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判断出电极反应产物,找出得失电子的数量。

②看环境配守恒:电极产物在电解质溶液的环境中,应能稳定存在,如碱性介质中生成的H +应让其结合OH -生成水。

电极反应式应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加以配平。

③两式加验总式: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对照验证。

(2)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复杂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较简单一极的电极反应式16.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1)分析电极①根据电源或条件确定电极名称。

②分析电极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泼电极。

(2)分析溶液①确定微粒种类:先分析溶质,后分析溶剂。

②确定微粒的量或浓度。

(3)根据离子的移动方向和离子的放电顺序确定电极上的放电离子。

(4)写出电极反应式。

1、 (2014·浙江理综,27)(14分)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

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aSO4(s)+CO(g) CaO(s)+SO2(g)+CO2(g) ΔH1=218.4 kJ·mol-1(反应Ⅰ)CaSO4(s)+4CO(g) CaS(s)+4CO2(g) ΔH2=-175.6 kJ·mol-1(反应Ⅱ)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 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Ⅱ的K p=________(用表达式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