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
授课人:杨利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全诗感情变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自信、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全诗感情变化;熟读成诵。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教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安《新鸳鸯蝴蝶梦》,里面有没有你熟悉的歌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千百年来李白对“愁”字做了深刻的总结,酒喝得越多愁就越浓,那么李白究竟有哪些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将进酒》。
(板书课题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1、解题:将,(qiāng)请。
2、投影学习目标:领会朗诵技巧;体会感情变化
3、自读课文,高声读,忘情读,畅快读(有问题的可以和老师一起交流)
4、找学生试着诵读,观看名家诵读视频。
找同学谈谈,诵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情感)
三、探究诗人情感变化和诵读技巧
(诵读原则:轻重、缓急、高低)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提问】这几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
【解析】“悲”,“青春易逝,人生短暂”
【诵读提示】这两句诗朗读时要注意先“高亢”后“悲伤”的情感把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尤其“悲”字,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提问】这几句中,哪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解析】“欢”“乐”
作者认为人生既然有太多的不得志,不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恰逢知己聚会,这种及时行乐的心情,即化为豪迈的酒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诵读提示】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必”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这句上,“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读得豪气十足,“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提问】这几句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情感?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
【解析】“愤”
“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不足贵”将李白对权贵蔑视之性格淋漓尽显。
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有才,好饮,怀才不遇。
作者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诵读提示】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
“恣欢谑”重读。
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提问】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解析】“狂”
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竟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的狂放的性格展现出来。
【诵读提示】“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
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小结】诗人由愤懑,加上酒精的作用,最终走向狂放,这正是李白豪迈的一面,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越是让人感受更深,那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之味更浓!
四、拓展:杜甫有这样的评价: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李白的认识。
四、作业:背诵《将进酒》
【附板书】
将进酒
李白
愁
悲欢愤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