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讲地壳运动规律讲义全

第4讲地壳运动规律讲义全

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
核心点一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主干精讲
1.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煤、铁
预测演练
命题点一力作用与地质构造[预测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在页岩层的顶部高程。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向斜谷
2.图示地区海拔最高点与其对应的该页岩层顶部的垂直距离可能是( )
A.270米
B.285米
C.300米
D.325米
命题点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预测题型:选择题]
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取得一定数量的岩芯从而分析地质构造,是进行石油勘探的基本方法。

图1是“某褶皱地区地形剖面图”,图2是“该地区不同地点取得的岩芯”。

读图回答3~4题。

3.图1中四地区最适宜开采石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形成储存石油的该地质构造的是( )
A.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重力作用
D.、外力共同作用
读图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

(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

(3)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就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核心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主干精讲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

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侵蚀
⎩⎪⎨⎪⎧
流水侵蚀――→形成⎩⎪⎨⎪

沟谷、瀑布、峡谷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红色沙漠”
风力侵蚀――→形成⎩⎪⎨⎪

风蚀沟谷、洼地
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我国西北地区)
戈壁、裸岩荒漠
沉积

⎪⎨⎪⎧
流水沉积――→形成⎩⎪⎨⎪

冲积扇(洪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处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风力沉积――→形成⎩⎨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形成
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方法技巧
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
预测演练
命题点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或综合题]
读下图,根据环境特征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核心点三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主干精讲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预测演练
命题点一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形成[预测题型:选择题]
有著名的“天狗望月”景观。

“天狗”是由花岗岩组成的,独居峰顶,翘首望月。

据此回答1~2题。

1.“天狗”的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下图中的( )
A.c、①
B.a、②
C.e、③
D.d、④
2.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读图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

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

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避开重置陷阱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③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

命题点二板块构造与地表形态[预测题型:选择题]
海洋大学科技中心自主研制万米级载人深渊器,计划2019年载人挑战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据此回答3~4题。

3.马里亚纳海沟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及该处的地壳运动方向是( )
A.生长边界垂直运动
B.消亡边界水平运动
C.生长边界水平运动
D.消亡边界垂直运动
4.下列地理现象与马里亚纳海沟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
A.青藏高原隆起
B.北美五大湖的形成
C.东非大裂谷的扩
D.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探究点地壳运动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典题例析
例 1 (2015·文综)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1)~(2)题。

(1)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例2 (2013·文综)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试做
方法技巧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容,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

结合近年高考,应主要关注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分析思路
(2)地貌成因和形成过程类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预测演练
下图为“我北某山区的地层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碎屑物覆盖下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从①到②由老到新
B.从②到③由老到新
C.①所在的山因断裂作用形成断块山
D.③所在的山因顶部坚实抗侵蚀形成背斜山
2.甲地为泥石流发生的高危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大
B.坡度较缓,碎屑物易聚集
C.断层活动易引发山洪暴发
D.每年6月发生泥石流的概率较高
3.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说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