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6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4)
1、行业简介 (4)
2、行业上下游关系 (5)
3、行业发展背景 (6)
二、行业壁垒 (9)
1、行业经验和专家队伍壁垒 (9)
2、技术壁垒 (10)
3、客户资源壁垒 (10)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11)
1、周期性 (11)
2、区域性 (11)
3、季节性 (11)
四、行业监管体制及产业政策 (11)
1、行业主管部门 (11)
2、行业自律组织 (12)
3、行业产业政策 (13)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4)
1、有利因素 (14)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14)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15)
(3)技术创新和进步 (15)
2、不利因素 (15)
(1)国内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尚未成型 (15)
(2)技术的替代 (15)
六、行业市场规模 (16)
1、市场容量 (16)
(1)软件行业总体市场 (16)
(2)工业软件应用终端市场 (17)
3、市场前景 (21)
(1)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空间大 (21)
(2)“互联网+”大潮:互联网为软件业开拓需求 (22)
七、行业竞争情况 (24)
1、行业竞争格局 (24)
2、行业主要企业 (24)
(1)PSIPENTA (24)
(2)东软集团 (25)
(3)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5)
八、行业风险特征 (26)
1、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26)
2、国内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 (26)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7)
4、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27)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
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从税收、研究经费、进出口优惠、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发和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支持。
其业务形态主要但不限于:信息技术咨询、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软硬件开发、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
其中,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