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功能区划
2-1
水功能区划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和原则 1. 具有前瞻性 2.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3. 分级与分类相结合 4. 便于管理,实用可行 便于管理, 5. 水质水量并重
2-2
建立区划体系的思想
建立区划体系的思想
1、从水资源分区出发,突出流域为单元的整 、从水资源分区出发, 体性和不同水资源分区的相对特殊性; 体性和不同水资源分区的相对特殊性; 区划体系的通用性、 2、区划体系的通用性、规范性 类型划分的实践性、 3、类型划分的实践性、科学性 指标选取的实用性、 4、指标选取的实用性、可行性
2-8
缓冲区
• 为协调省际间、矛盾突出的地 • 为协调省际间、 区间用水关系; 区间用水关系;一级功能区之 间关系而划定的水域 • 水质管理标准: 水质管理标准: 按实际需要执行相关水质标 准或按现状控制 • 划分指标:跨界区域及相 划分指标: 邻功能区间水质差异程度
划区条件: 划区条件: 跨省、自治区、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 区域河流、湖泊的边界附近 区域河流、 水域 省际边界河流、 省际边界河流、湖泊的边界 附近水域 用水矛盾突出的地区之间 水域
2-3
水功能区划研究总体思路
查阅资料
1.
确定区划原则
具有前瞻性 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分级与分类相结合 便于管理, 便于管理,实用可行 水质水量并重发现问题
调查研究 深化认识
发现问题
2. 3. 4. 5.
拟 定 技 术 路 线
保护区
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体系 间 用 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系统 水 关 系 保留区 开发利用区 缓冲区 缓冲区 保留区
水功能区划的背景
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98年水质评价资料,在11.97万公里评价河长中,水 98年水质评价资料, 11.97万公里评价河长中, 年水质评价资料 万公里评价河长中 质为Ⅳ类及劣于Ⅳ类的占40.7% 其中以辽、 40.7%, 质为Ⅳ类及劣于Ⅳ类的占40.7%,其中以辽、黄、海、 淮河水污染最为严重。53%近海海域受到污染 近海海域受到污染, 淮河水污染最为严重。53%近海海域受到污染,一些城 市的供水水源地水质恶化,直接影响到人民健康。 市的供水水源地水质恶化,直接影响到人民健康。 据1999年资料,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06亿吨,大部分 1999年资料,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606亿吨, 年资料 606亿吨 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缓冲区 保留区
保 护 及 省 区
协 调 开 发 与
一 级 区 划 —
关 系
区 域 间 用 水
协 调 部 门 及
二 级 区 划 —
饮 用 水 源 区
工 业 用 水 区
农 业 用 水 区
渔 业 用 水 区
景 过 观 娱 乐 用 水 区 区
过 渡 区
排 污 控 制 区
2-4
水功能区划一级区划指标体系
一级区划分指标与标准
水功能区的定义
区划: 区划: 为了科学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 资源,进行生产的合理布局 进行生产的合理布局,人们 通常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等对 环境和资源进行分区,称为区划。 环境和资源进行分区 其内容和方法根据区划的目的和任 务而定。
1-4
水功能区的定义 分两类: 分两类: ●根据自然条件对生产的有利或不利方面 根据自然条件对生产的有利或不利方面,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而制定的区划,如气象区划、地震区划,水 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而制定的区划 文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较少变动 较少变动。 ●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特性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分类与划片 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特性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分类与划片,为自然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如:海洋功能区划、农业 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区划、水利区划。具有时效性,需根据社会需求适时修订 需根据社会需求适时修订。
1-10
第二部分
水功能区划体系综述
水功能区划目的、意义
目的和意义
水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提供 依据,通过各水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实现, 依据,通过各水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实现,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功能区划是全面贯彻《水法》 水功能区划是全面贯彻《水法》,履行水利部 三定”职能的重要举措, “三定”职能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 续发展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
1-9
专家座谈会会议纪要摘要
“根据流域的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结合 根据流域的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流域的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 社会经济发展对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 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流域为单元, 的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科学 地划分水功能区, 地划分水功能区,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 务。” “水功能区划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 水功能区划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 水功能区划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 有效保护、 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极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极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水 功能区划的提出, 功能区划的提出,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 具有重大意义。 具有重大意义。”
1-5
水功能区划研究背景之四
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 水资源保护管理的依据
水功能区划工作开展情况
2000年 水利部以水资源(2000)58号文下达 2000年2月,水利部以水资源(2000)58号文下达 《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 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正式开始, 知》,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正式开始,作为规划基 础的水功能区划工作正式启动。 础的水功能区划工作正式启动。 2000年 各流域区划成果初步完成, 2000年9月,各流域区划成果初步完成,水规总院对 各流域水功能区划初步成果进行了审查。 各流域水功能区划初步成果进行了审查。 各省区在流域指导下开展省区级水功能区划, 各省区在流域指导下开展省区级水功能区划,流域 进一步修订区划成果。 进一步修订区划成果。
2-9
水功能区划二级区划指标体系
2-10
二级区划体系
开发利用区
饮 用 水 源 区 区 区 用 水水资源保护及管理中,由于没有明确 在当前的水资源保护及管理中,由于没有明确 各江河湖库水域的功能,造成: 各江河湖库水域的功能,造成: 1、供水与排水布局不尽合理 2、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不协调 3、水域保护目标不明确 4、水资源保护管理的依据不充分 5、地区间、行业间用水、排污矛盾突出 地区间、行业间用水、
1-3
水功能区划的依据
区划工作的依据
《水法》第三十二条;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水利部职能 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四条 : 按照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按照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拟订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 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 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监测江河湖库的 水量、水质,审定水域纳污能力; 水量、水质,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 总量的意见; 总量的意见;
2-6
保留区
• 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 划区条件: 划区条件: 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水 资源而预留的水域。 资源而预留的水域。该区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 应维持现状不遭破坏。 应维持现状不遭破坏。 水域 • 划分指标:开发利用程度、 划分指标:开发利用程度、 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水 产值、人口、水量、 产值、人口、水量、水质 域 等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水质管理标准:按现状水质 水质管理标准: 为今后的发展预留的水资 类别控制 源区
中国水功能区划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二年一月 二○○二年一月
汇报提纲
1.水功能区划背景及工作情况 水功能区划背景及工作情况 2.水功能区划体系综述 水功能区划体系综述 3.水功能区划成果 水功能区划成果 4.水功能区划实施保障措施 水功能区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
水功能区划背景 及工作情况
2-7
开发利用区
• 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 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 镇生活、 镇生活、渔业和游乐等多 种需水要求的水域。 种需水要求的水域。该区 内的具体开发活动必须服 从二级区划功能分区要求 • 划分指标:开发程度、产 划分指标:开发程度、 人口、 值、人口、水量等
• 划区条件: 划区条件: 水口较集中, 取(排)水口较集中,取 (排)水量较大的水域; 水量较大的水域; 具有规模的渔业、 具有规模的渔业、景观功 能水域 • 水质管理标准 按二级区 水质管理标准:按二级区 划分类分别执行相应的水 质标准
1-8
水功能区划工作开展情况
2000年12月 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 2000年12月,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七大 流域( 水功能区划报告》专家座谈会。 流域(片)水功能区划报告》专家座谈会。会 议邀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 内的二十二位专家参加,形成了会议纪要, 内的二十二位专家参加,形成了会议纪要,对 区划体系、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区划体系、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有 关建议意见。 关建议意见。
1-1
水环境现状
35% 30% 25% 20% 15% 10% 5% 0%
31. 6% 27. 7%
18. 6% 13. 8% 8. 3%
Ⅰ、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超Ⅴ类
全国评价江河水质类别图( 年统计资料 全国评价江河水质类别图(98年统计资料) 年统计资料)
1-2
水功能区划的背景
我国水资源日趋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