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4011011学时: 36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新闻本科学生之必修课程。
属新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
故此,本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学生的考试之例。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涉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讲授思维的形式、规则及规律。
通过学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规律和逻辑方法,
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和文字
的表述能力,对于探索真理、表述和论证观点,学好其他课程,特
别对于撰写新闻稿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通过思维科学培养的思维素质是通向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的
发展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是通过系统实验可能找出因果联系"。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的新闻专业课程
打下规范的思维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规律和逻辑方法,使
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和文字的
表述能力,具体包括:
1,使学生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规则。
2,在掌握思维形式的原理和运用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有效学习,学生将会有以下收获:
1了解《形式逻辑学》的基本结构。
掌握思维形式的有关原理和运用规则。
2能熟练运用思维形式的规则,修正错误。
正确表达思想。
3促使学生养成严谨思维的习惯,为今后的专业课及各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思考基础。
1、提高性要求
本课程预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相当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品质有明显的提高。
2、技能性要求
通过3-5次作业,使学生掌握几种形式逻辑的思考模式。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多次的作业思考。
本课程教学具体重点如下:
逻辑思维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逻辑方阵;三段论推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区别。
课程教学难点如下: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及
A E I O四种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假言判断的规则、了解负
判断和多重复合判断;二难推理的内容、形式;掌握什么是诡辩、诡辩的手法。
五、学时分配
六、课程考核
期末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作业、实验等)占3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教育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孙仁生等编著《普通逻辑原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二版。
八、教学内容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作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形式逻辑的基本结构,理解一般的思维规律,掌握形式逻辑学的对象和工具性质。
本章教学重点:逻辑思维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本章教学难点: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与辩证逻辑。
本章教学预期:了解形式逻辑学与哲学、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区别和联系。
主要内容:分如下几节:
第一节形式逻辑的对象
第二节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与辩证逻辑
第三节形式逻辑的作用
第二章概念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概念的定义,了解概念和语词。
本章教学重点:人类思维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和运用。
本章教学难点:内涵和外延、种类、概念间的联系。
本章教学预期:掌握定义的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主要内容:分如下几节:
第一节概念的特征”
第二节概念与语词
第三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四节概念的种类
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
第六节定义
什么是定义
真实定义
语词定义
真实定义与语词定义的关系
定义的规则
第七节划分
什么是划分
划分的规则
二分法
划分与定义的关系
第三章判断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判断在思维中的重要性,掌握性质判断的定义、种类和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逻辑方阵。
本章教学难点: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及A E I O四种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假言判断的规则、了解负判断和多重复合判断。
本章教学预期:掌握关系判断的性质,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教学预期:主要内容:分如下几节:
第一节判断的特征
第二节判断与语句
第三节判断的种类
第四节性质判断及其相互关系
性质判断的形式
A、E、I、0之间的真假关系
第五节A、E、I、O的主项与谓项周延问题
第六节关系判断及其相互关系
关系判断的形式
关系的对称性
关系的传递件
关系判断的量项
第七节假言判断
第八节选言判断
第九节联言判断
第十节负判断(判断的否定)
第十一节各种复合判断之间的关系
第十二节模态判断
第十三响几种特别的判断形式
习题
第四章演绎推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演绎推理的概述、公理的简略形式,掌握演绎推理的形式和性质。
本章教学重点:三段论推理。
本章教学难点:二难推理的内容、形式;掌握什么是诡辩、诡辩的手法。
本章教学预期:掌握三段论的规则、格与式;掌握直接的、间接的关系推理;熟练掌握联言推理的分解式、组合式;熟练掌握相容的、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掌握什么是论证、论证的结构、方法、规则、作用。
主要内容:分如下几节:
第一节推理的特征
第二节批理的种类与演绎推理的特征
第三节性质判断的推理
直接推理
换质法
换位法
换质位法
附注法
第四节性质判断的推理:(二)三段论
三段论的定义与组成
三段沦的规则
三段沦的格与式
三段沦的还原
省略三段论与复合三段论
有关三段论的几个问题”
第五节关系判断的推理
第六节复合判断的推理
假言推理
选言推理
联言推理
二难推理
几种常见的以假言判断、选言判断和联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第七节模态推理
习题
第五章归纳法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归纳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规则。
本章教学重点: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区别。
本章教学难点: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
本章教学预期:在掌握归纳法和运用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并归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分如下几节:
第一节归纳法的特征
观察与实验
比较、分类、分析与综合
第三节简单枚举法与完全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
完全归纳法
第四节类比法
第五节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
现象间的因果联系
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第六节概率与统计
概率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方法时常见的错误
第七节假说
假说的性质
假说的发展
假说的作用
第八节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习题
第六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规则。
本章教学重点:逻辑思维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本章教学难点: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
本章教学预期:在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和运用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几个基本规律的能力。
主要内容:分如下几节:
第一节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一般性质
第二节同一率
第三节矛盾律
第四将排中律
习题
第九章论证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论证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规则。
本章教学重点:论证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规则。
本章教学难点:几种不正当的论证及反驳的手法。
本章教学预期:掌握关于论题的规则、关于论据的规则、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在掌握论证和运用规则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论文能力。
主要内容:分如下几节:
第一节论证及其作用
第二节论证的组成
第三节论证的种类.
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第四节论证的规则
关于论题的规则
关于论据的规则
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
第五节反驳
第六节几种不正当的论证及反驳的手法
习题
附录逻辑史资料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古希腊奴隶社会时期的逻辑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
斯多噶派与伊壁鸠鲁派的逻辑学说
第三节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时期的逻辑学说第四节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逻辑学说
培根的归纳逻辑
《被尔罗亚尔逻辑》
康德的逻辑学说
穆勒的归纳逻辑
莱布尼兹到布尔的数理逻辑
第五节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
公孙龙的逻辑思想
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
苟况的逻辑思想。